從用戶行為到設計邏輯:探索C端和B端產品的異同

0 評論 2792 瀏覽 12 收藏 12 分鐘

在軟件開發領域,針對于B端和C端的產品設計,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從用戶行為和設計邏輯出發,探索C端和B端產品的異同,一起來看看吧。

在軟件開發領域,針對C端(to-Consumer)和B端(to-Business)的產品設計存在一系列差異。ToC指的是面向消費者市場,而ToB則專注于服務企業客戶。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首先源于它們所面對的客戶群體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這些行為差異的本質是為什么?為了更好地探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入手。

居民和員工不同身份下的行為選擇在2022年疫情期間,我們都經歷了多次封控,我本人也有三次在家封控和一次在公司封控的經歷。

在家居住期間,突然收到小區通知,要求居民避免外出。最初,對這一措施的實施尚顯得可以理解。然而,在經歷了兩天的封控后,小區依舊未解封,居民被限制在小區內自由進出,甚至下樓活動也受到了限制。小區居民的情緒逐漸演變為不安,一些居民開始通過敲鑼打鼓、高聲呼喊等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不滿情緒,甚至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以及報警等多種途徑來尋求問題的解決。在面對封控措施時,居民整體呈現出相對較低的容忍度。

然而,在公司員工正常工作的過程中,突然被執行了封閉措施。員工在此期間不得不限制外出,只能在公司吃飯、住宿。盡管在私下可能有一些輕微的抱怨,但總體而言,并未引發激烈的不滿情緒。與在家庭封閉期間可能出現的情緒激動反應相比,公司員工在被隔離的情況下表現得十分克制。

B、C端產品用戶群體的差異眾所周知,封控措施的目的是防止病毒傳播。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為何人們在小區和公司兩個場景中,對封控措施的接受度呈現如此顯著的差異?小區和公司兩個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個體行為的差異,與toC和toB產品設計之間有哪些關聯?

一、強制性差異

我們知道,社區居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對小區居民沒有實施強制措施的權利和手段,因此,居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相較于企業在執行上缺乏相應的威懾力。

而在企業內部,員工的行為通常受到組織領導的規范和安排。在這種情境下,員工需要服從組織的領導,并按照組織的指導履行工作職責。對于違反組織規定的行為,公司通常會采取一系列處罰措施。這種制度性的懲罰機制使得員工在組織內部的行為受到規范,從而確保組織運作的有序性和效率。

ToC產品提供方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可類比為居委會與居民之間的關系。用戶有權決定是否使用產品,而且不會對其他用戶產生直接影響。這種情境下,用戶的體驗至上,產品選擇權在用戶手中,更換動作并不會牽涉到其他利益相關者。

相較之下,ToB領域的用戶關系具有明顯差異。在這個環境中,企業購買或自行開發的產品通常需要員工強制使用。員工是否使用產品直接關系到后續流程的順利進行,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決策就會對整體團隊或組織造成影響,可能阻礙其他人的工作進程。在ToB情境下,員工如果不使用系統,會受到組織懲罰。

二、組織方式差異

在居委和物業方面,與居民之間的關系相對較為疏離,即便認識,也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制約。相對而言,公司內的員工共同隸屬于一個組織,而公司具備足夠的組織約束力。實際上,居民小區往往呈現扁平結構,具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這使得居委的工作人員難以對每家每戶進行精細管理。與此相對照,公司內部呈現截然不同的情況,公司構建了明確的層級結構,具備強烈的實名性。在公司內,員工的行為過分時,很容易被迅速追溯到個體員工本人,包括其直接領導和上級領導。

對于ToB和ToC的產品同樣延續了這一邏輯:

在ToC產品中,用戶在運營的視角中往往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代表著新增用戶或流失用戶。在大多數情況下,產品并不了解用戶的真實姓名,即便了解,也不可能對用戶施加強制的要求。

相比之下,在ToB產品中,用戶實質上是企業的一位員工。在運營層面,新增用戶和流失用戶直接對應著員工的入職和離職,這則屬于人力資源系統的管理范疇。

三、適用場景差異

居住區域被視為日常生活的社區,個體的生活品質僅對自身家庭產生直接影響。相對而言,工作領域則涉及集體利益,因為個體在公司中通過分工合作以達成共同目標。因此,工作社區具有更為緊密的聯系性。

toC(面向消費者)的產品,諸如抖音、快手、支付寶、美團等,主要在家庭或休息時間的生活場景中使用。toB(面向企業)的產品,例如釘釘、CRM、ERP等,則主要在工作場景中使用。這兩類產品服務于不同的生活領域,toC產品聚焦于個體消費者的需求,而toB產品則專注于滿足企業在工作環境中的需求。

B、C端產品的場景通用性差異不同行業從事的業務內容各異,因此分工也呈現多樣化。即便是在同一行業,由于規模和文化的差異,分工也存在差異,導致B端(企業端)面臨高度個性化的業務場景。有些場景甚至是獨特存在于某家公司,在其他公司并不具備普遍適用性。

相比之下,C端(消費者端)面對的是生活化的場景,具有群體性質。某個群體的消費場景往往具有一致性,因此具備較強的普適性,適用于更廣泛的用戶基數。

B、C端產品的觸達方式差異C端用戶是面向日常生活的,由于受眾龐大且轉化效率較高,多采用廣告投放方式。

對于B端產品而言,由于其受眾相對較小,采取廣告投放的方式并不劃算,因此多采用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和客戶跟進。

這種區分可類比于捕魚的方法選擇。當魚群數量龐大且密集時,使用魚網是高效的;而當魚的數量相對較少且分散時,則更適合使用魚竿。在這一決策中,效率才是決定采取何種策略的關鍵因素。

B、C端產品的設計出發點差異C端用戶:

由于C端客戶的參與通常不具有強制性,推廣策略往往需要巧妙地迎合個體偏好。用戶在決定使用產品或服務時,往往會考慮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其個人需求,解決特定的痛點。用戶對產品的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個人體驗,用戶隨時可能因為體驗原因放棄使用產品,因此用戶運營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巧妙運用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原理,以確保用戶的持續參與。

解決用戶的體驗痛點是提高用戶粘性的關鍵,僅當用戶體驗達到卓越水平時,才有可能激發用戶的分享欲望,形成自傳播效應,進而影響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痛點通常具有群體性,不同用戶群體的特點各異。因此,對于非特定用戶群體的人來說,理解特定群體的需求和痛點是相當困難的。這使得深入了解并滿足用戶群體需求成為推廣過程中的難點之一,需要通過市場細分、用戶調研等手段來克服。

B端用戶:

C端用戶的追求主要集中在個人體驗上,希望產品更加愉悅、易用。而B端用戶則屬于企業范疇,其目標則以盈利為核心,體驗的重要性要弱很多。在商業環境中,無法實現盈利的企業難以維持長期存在,不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用戶體驗再好也是舍本逐末。

為實現盈利,提升效率成為B端產品設計的根本追求。企業是因為分工合作而存在,其中分工是因為不同個體在某項工作上具備不同的專長,而現代技術的引入使得機器能夠在其最擅長的領域取代人力。B端產品在這一背景下可以發揮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 自動化實現:B端產品應當盡可能讓機器自動完成所有可自動化的任務,以減少對人力資源的投入。
  • 降低知識依賴:對于機器無法實現的任務,B端產品應通過引導的方式,降低分工對知識的依賴程度,使經驗相對較少的人員也能勝任。

分工與合作密不可分,分工導致專業性更強,而流程則是合作的直接體現。為了更有效地實現分工協作,B端產品可以通過以下手段:

  • 標準化業務流程:梳理流程,使業務運作更加標準化,以提高整體效率。
  • 積累流程異常經驗:通過流程梳理,積累每個流程的異常點,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便利,并為未來提供寶貴經驗素材。
  • 促進更高效的分工協作:通過梳理流程,為企業創造更高效的分工協作環境,推動生產關系更順暢地運轉。

本文由 @我是產品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