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建議APP平臺以廣告銷售分成和廣告主進行結算?

3 評論 2493 瀏覽 2 收藏 5 分鐘

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中,廣告售賣一般是以CPM/CPC方式進行計價,為什么比較少簡單以最終廣告銷售收入進行比例分成呢?這篇文章,作者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在互聯網廣告售賣的策略上,廣告平臺通常會以CPM\CPC進行計價,但是為什么很少見過以最終廣告銷售收入進行比例分成呢?

首先對于廣告主側,這種收費方式是最合理的,所以他們肯定會傾向于以這種方式;但是對于平臺側來說,其實乍一想,這樣子做的話媒體平臺能夠獲得的利潤是非??捎^的,因為不是作為一個服務商的角度去按服務賣產品,而是作為一個合伙人的角度,這樣獲得利潤理論上來說會更多。

基于此,媒體平臺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會更多了,首先就是要對廣告主整體不管是廣告設置、物料、策略的全流程鏈路把控,需要做到極致負責以提高轉化。

但是這一點本身就很難做到,主要原因有兩點:

  1. 現有大部分app平臺特別是初創時期資源緊張,對于廣告主能提供的服務基本為資源位大小、尺寸的核對,但是這些最基礎的,更核心轉化關鍵在于物料本身的內容和創意,大的廣告主還好,可能會有專門的預算做這個事情,但長尾部更多的中小型廣告主根本沒有對應的預算,而且也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
  2. 既然平臺要對最終轉化負責,那就需要了解并掌控廣告曝光鏈路的整條數據從而隨時根據數據優化。但是事實上來看,平臺從曝光到點擊的行為路徑因為是在自己站內,所以還好,但是無法掌控用戶從點擊廣告到最終轉化的行為數據,因為一般點擊廣告之后就會跳轉到廣告主的落地頁,平臺僅僅要求廣告主提供合法和可用的鏈接而已。對于這個環節,平臺的控制力就更弱了。

所以說基于以上情況下,app平臺如果想要增強廣告平臺的競爭力,一定要接受銷售分成這種方式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給站內所有用戶持續不斷的推廣告,以增加廣告的轉化率。大一點兒的、有較高知名度的媒體平臺都非常珍視自己的“羽毛”,不可能采取殺雞取卵的方式去營收。因此,這些媒體平臺,一般都是不會同意為廣告主的銷售而負責的,媒體平臺最多也就是同意按照廣告點擊數收取廣告費用。因為他們首先要保證用戶的體驗。

當然,在業界可能也有一些沒有那么大用戶量和知名度的媒體,為了獲得廣告主的青睞,而同意這種為最終銷售負責的方式。那這樣做,媒體平臺就能穩穩地把廣告主抓牢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的媒體平臺都不接受這種廣告產品購買形式,而廣告主首先要保證的還是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推廣信息可以“廣而告之”,所以有一定購買實力的廣告主肯定會優先考慮大的媒體平臺。因此,現在的廣告產品購買方式,在廣告主和媒體平臺之間,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雙方博弈的結果。

本文由 @商業產品經理學習日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到房產行業的例子,在QQ時代,還是pc互聯網,右下角有個彈出式廣告,當時那個彈出是一次是5w,某地產商的新樓盤,買了一個月的彈窗,把整個盤賣光了。理論來說,如果是走CPS,對于平臺方來說,利潤可以最大化。但是出于作者說的各種原因,所以只能存在于理論上。

    來自福建 回復
  2. 誒……但嚴格來說,媒體用cps做盈利方式的,比方說跟著淘寶客和京東走返利分紅的app也有不少,比方說返利網什么的。在之前這個行當還火的時候也活得不錯。只是普通的非購物型的媒體,一般不想肩負轉化的責任成本,也沒那個資源,所以多是用的cpm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于流量主是更有益的。

    來自北京 回復
  3. 原來這樣??!我說怎么巨量等媒體都是按廣告展示收費的呢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