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常用的100種思維模型——匯總篇【3】

0 評論 1690 瀏覽 31 收藏 13 分鐘

產品經理常用的思維模型有哪些?這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10個思維模型,分別有四象限法則、漏斗模型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一、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時間管理的一種工具,將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分為四個象限,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重要且緊急(第一象限):需要優先處理,準確判斷并集中力量解決。
  • 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制定計劃,有充足的時間去做好。
  • 緊急但不重要(第三象限):交給別人做,或者盡量少做,因為很多人會在這里浪費大量時間。
  • 不重要且不緊急(第四象限):盡量不做,如果做了,也會很容易產生成就感

二、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一種流程式數據分析模型,用于描述用戶在流程中的關鍵行為以及從起點到終點的轉化和流失情況。漏斗模型可以反映用戶在產品或服務中的轉化路徑,幫助分析者迅速定位流程中的短板,并利用多維切分捕捉用戶行為變化,及時發現異常。常見的漏斗模型包括AIDMA模型、AISAS模型和AARRR模型等。

1)AIDMA模型:消費者從接觸到信息到最后達成購買

  • Attention(引起注意)
  • Interest (引起興趣)
  • Desire(喚起欲望)
  • Memory(留下記憶)
  • Action(購買行動)

2)AISAS模型

  • Attention(引起注意)
  • Interest(引起興趣)
  • Search(進行搜索)
  • Action(購買行動)
  • Share(人人分享)

3)AARRR模型:應用運營和增長的模型

  • Acquisition(獲取用戶)
  • Activation(提高活躍度)
  • Retention(提高留存率)
  • Revenue(獲取收入)
  • Refer(自傳播)

三、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框架,其核心原則包括結論先行、上下對應、按邏輯排序和MECE原則等。

在實際應用中,運用金字塔原理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組織思維、表達觀點和解決問題。通過遵循這些原則,人們能夠構建出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金字塔結構,從而有效地傳遞信息、溝通和解決問題。

  • 結論先行:在金字塔結構中,首先明確總體結論或觀點,然后再逐步展開具體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讀者或聽眾能夠快速理解主題和關鍵信息。
  • 上下對應:這一原則要求在構建金字塔結構時,確保上層與下層之間存在明確的邏輯關系。具體來說,每一層的論點或信息應該與其下層的論據或信息相匹配。
  • 按邏輯排序:金字塔原理強調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信息,通常包括時間順序、結構順序和程度順序等。這樣能夠確保信息組織清晰、有條理。
  • MECE原則:MECE原則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它要求在構建金字塔結構時,確保各個層次的信息點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彼此之間相互獨立且共同構成完整的結構

四、KISS復盤

KISS復盤法是一種簡潔有效的項目復盤方法,由四個英文單詞組成:Keep(保持)、Improve(改進)、Start(開始)、Stop(停止)。

  • 需要保持的(Keep):活動中做的好的,以后繼續保持。
  • 需要改進的(Improve):活動中準備不充分的,后續改進。
  • 需要開始的(Start):哪些想法這次沒有做的,以后可以開始實行的。
  • 需要停止的(Stop):對活動不利的,需要停止的

五、KT決策法

KT決策法是最負盛名的決策模型,由美國人查爾斯·H·凱普納(CharlesH.Kepner)和本杰明·特雷高(Benjamin B.Tregoe)二人合創研究發明的把發現問題分為界定問題和分析原因兩步的方法。

KT法是一種思考系統,即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時間、場所等,明確區分發生問題的情形和沒有發生問題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應該決定的辦法。

  • 狀況分析(SA):這是對問題的初步認識,需要明確問題的定義和性質,并進行“是/而不是”的精準描述。
  • 問題分析(PA):對問題進行深入理解,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進行精準描述。
  • 決策分析(DA):制定決策聲明,明確決策制定的水平。確認戰略需求、行動目標及限制條件。對各工程標配以權重,逐一排序。產生選擇方案。在客觀基礎上,對各選擇方案進行打分。
  • 潛在問題分析(PPA):考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并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正。

六、PDCA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在質量管理活動中,PDCA循環法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這一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PDCA由四個主要階段組成:

  1. Plan(計劃):這個階段涉及確定目標、識別問題并制定行動計劃。它涉及到對當前狀況的理解,以及如何達到期望的結果。
  2. Do(執行):在計劃之后,這個階段涉及實施計劃。這包括分配資源、設定里程碑和執行策略。
  3. Check(檢查):在這個階段,組織會評估執行的效果,并比較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這涉及到收集數據、監控進度并評估結果。
  4. Act(處理):最后,這個階段涉及基于檢查結果的決策。這可能包括對成功的策略進行標準化,對不成功的策略進行調整,或者將未解決的問題移到下一個PDCA循環。

七、GRAI

GRAI復盤法是一個圍繞目標,注重結果和目標之間的偏差,從中分析原因并總結規律的復盤方法。具體來說,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展開:

  • Goal(回顧目標):回顧當初的目標或期望是什么?
  • Result(評估結果):對照原來的目標,看完成情況如何?有哪些亮點和不足?
  • Analysis(分析原因):分析事情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 Insight(總結規律):得失體會,經驗是否可復用,總結規律,比如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哪些措施等。

八、KPT復盤法

KPT復盤法,與其說是一個方法,不如說是一個原則。它的用法就是,在復盤的時候,問自己三個問題。

  1. Keep(保持):在項目或任務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哪些好的方法、好的習慣或好的工具值得繼續保持。
  2. Problem(問題):回顧在項目或任務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客觀問題和主觀問題。
  3. Try(嘗試):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嘗試和改進的過程。

九、3R復盤法

3R復盤法是一種在項目完成后進行反思和總結的方法,該方法關注于記錄、反思和提煉3個步驟。

  • Record(記錄):在執行過程中,主動記錄每個步驟的進展情況,以便后續回顧和反思。
  • Review(反思):在項目或任務完成后,我們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深入思考每個步驟的合理性、問題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 Revise(提煉):基于反思的結果,我們需要提煉出有用的經驗、方法或教訓,并嘗試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

十、STAR

STAR復盤法是一種結構化的復盤方法,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1. Situation(背景):描述任務或項目的背景和情境,明確目標、時間節點等關鍵信息。
  2. Task(任務):明確完成任務或項目所需的具體任務,包括分工、對內對外的溝通對象等。
  3. Action(行動):按照時間順序,詳細描述采取的行動步驟,包括里程碑節點和具體行動計劃。
  4. Result(結果):描述實際完成情況,包括完成質量、成本、量化的指標等,并對比目標與實際結果,分析差異。

作者:諾兒筆記本,公眾號:諾兒筆記本

本文由 @諾兒筆記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