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賽道為何頻頻出事?

0 評論 3185 瀏覽 3 收藏 12 分鐘

在新媒體平臺的加持下,知識付費領域迎來了蓬勃的發展,同時也衍生了各種亂象。多位博主涉嫌虛假宣傳被下架,賬號轉為私密狀態。盡管如此,知識付費亂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钢R付費」賽道為何頻頻出事?

在新媒體平臺的加持下,知識付費領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知識付費的亂象也不斷出現。從早期的理財課、育兒課,到近年來的元宇宙、ChatGPT等熱門話題,越來越多是知識內容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然而,近期這一行業卻遭遇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央視等權威媒體對所謂的「AI教父」李一舟的課程進行了嚴厲批評,指出其存在虛假宣傳甚至欺詐行為,可能面臨退一賠三的法律責任。這一事件引發了業界對知識付費領域規范性的深刻反思。

據央視報道,李一舟利用煽動性的文字和情感化的敘述,加之“清華博士”的光環,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其《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自2023年以來銷量高達25萬套,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李一舟所運營的「一舟智能」網站并未在中國政府官方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系統”中顯示任何備案信息,這可能意味著其經營活動存在違規風險。目前,李一舟的AI課程已在各大平臺下架,其個人賬號也已無法關注。

這一事件并非個案。在知識付費領域,還有多位知名博主如鶴老師、張詩童(現更名為張詩同)、王隊長等,他們近年來紛紛進入這一賽道。目前,這些博主的相關課程也已下架,部分賬號甚至轉為私密狀態。

盡管如此,知識付費領域的亂象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一、知識付費是一門“割韭菜”的生意嗎?

知識付費,這個詞兒聽起來就像是個金礦,讓人既心動又心驚。心動的是,仿佛只要點開一個課程,就能瞬間變身行業精英,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最起碼也要在餐桌上、同事間有一些談資。心驚的是,這金礦里可能藏著不少坑,一不小心就掉進去,成了別人眼中的“韭菜”。

先說說什么是“割韭菜”。這個詞兒在股市里,指的是大佬們把小散戶的錢賺得盆滿缽滿。

現在,它在知識付費領域也流行開了,用來形容那些賣課程的大咖們,他們用各種高大上的頭銜和煽動性的廣告,吸引你掏錢買課,結果課程內容卻是“水”得可以,讓你感覺自己的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那么,為什么知識付費會被貼上“割韭菜”的標簽呢?這得從幾個亂象說起。

首先是:套路深,誘導多。

知識付費的模式雖然五花八門,但生意鏈條卻驚人地相似。博主們通常都有光鮮亮麗的背景,比如名校出身、精英海歸、大廠高管、創業經歷等。他們在內容宣傳上,總是用各種抓眼球的方式吸引關注,比如“小白變大神”、“0基礎入門”、“窮人逆襲”、“月入過萬”等。在長期的內容影響下,觀眾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認知。

習慣于知識付費的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跟不上時代,想抓住下一個風口”的焦慮型,這類人最容易付費;另一類則是“有明確學習要求”的實用型,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對課程質量要求更高。

最后在通過直播、社群等形式進行“會銷”,結合上述的人群,博主會直播中衣不斷制造焦慮樹立權威,最深刻的話術是在李一舟的直播間看到的——

「我是清華大學的博士,這是我精心研發的課程,我還在很多大公司任職AI顧問….」

「這是最后6單,下播之后立刻恢復原價…」

通過短時間的短視頻+直播+心智影響的立體打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下單付費。

其次是:課程水,退費難。

直播或社群中沖動消費是一個普遍現象,但退費卻難如登天。因為課程內容屬于虛擬商品,一旦購買,就很難退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在購買虛擬商品后,通常有權在七日內退貨,但某些特定類型的商品,如在線下載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不在七日無理由退換范圍內。

這就導致很多人在購買了課程后,聽幾節發現內容“水”得驚人,這時候退款幾乎是不可能的?;叵肫饋?,就像是交了一筆智商稅。

最后是:平臺亂象。

在各大知識付費博主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后,是平臺對知識付費的放松管控。平臺為了自己的利益,對這些大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他們在平臺上大賺特賺。這些大咖們,只要不斷投放廣告,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來買課,形成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盈利模式。而知識付費本身的商品性質,不像食品、衣服那樣存在客觀上的質量問題,這也導致了知識付費成為了直播的灰色地帶。

在知識付費的道路上,一定要睜大眼睛,別讓自己的錢包成了別人的韭菜田。記住,真正的知識,是需要時間和努力去積累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在選擇課程時,不妨多做一些功課,看看課程評價,了解講師背景,這樣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被“割”的韭菜。

二、知識付費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知識付費行業,這個曾經被視為教育創新的典范,如今卻因為一些亂象而飽受爭議。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會消失,因為知識的價值是永恒的,人們對于學習和成長的需求是不變的。那么,如何在知識付費的海洋中找到真正的寶藏,避免成為被割的韭菜呢?

但知識付費領域近年來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從李一舟的AI課程被央視點名批評,到其他知識付費博主的課程質量受到質疑,這些事件讓消費者對這個行業的信任度受到了挑戰。那么,知識付費的未來在哪里?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被“割”的韭菜?

首先,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透明和有保障的交付機制。設立試聽課機制,設立講師資質審查機制,試聽課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在付費之前能夠窺見課程的一角。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多的透明度,比如課程的詳細大綱、講師的真實背景、過往學員的評價等。這樣,消費者才能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選擇。

其次,課程質量的提升是關鍵。知識付費的核心在于“知識”,而不僅僅是“付費”。這意味著講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課程內容應該是經過精心策劃和設計的,能夠真正解決學員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砌。此外,課程的更新也很重要,隨著行業的發展,新的知識不斷涌現,課程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

再者,平臺的監督作用至關重要。平臺不僅要為講師提供展示的舞臺,更要承擔起監管的責任。這包括對講師資質的審核、對課程內容的把關、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等。平臺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每一份付費內容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

此外,消費者自身的判斷力也非常重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學會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風。在選擇課程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學習目標來,而不是被營銷話術所左右。同時,我們也要勇于維權,一旦發現課程存在問題,應該及時反饋,甚至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最后,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也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規范知識付費市場,打擊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鼓勵和支持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付費項目,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利用。

總之,知識付費行業不會消失,但它需要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作為消費者來說,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擦亮眼睛,不要被專家的抬頭影響自己判斷成功沒有捷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實現。對于那些希望借助新技術、新平臺實現夢想的人來說,選擇正確的導師和課程比盲目追隨所謂的“大咖”更為重要。

作者:編輯部;公眾號:正和島海鄰

本文由 @正和島海鄰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