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女性商業
在過去的38婦女節,珀萊雅營銷翻車了。在當前女性意識覺醒的今天,品牌溝通語言越來越復雜,女性營銷也更加不好做了。女性商業究竟該如何被重新看待?作者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你知道珀萊雅嗎?
那個旗下包括N多個大眾精致護膚、彩妝、洗護的品牌,38婦女節翻車了。
營銷活動主題“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執行中,邀請5位用戶分享對偏見的經歷,其中包括兩位男性視角,結果引起大家不滿。
網友認為女性主導節日中,品牌應該關注女性,不應該引入男性敘事。
連鎖餐飲品牌叫“賽百味”,前幾天也翻車了;他們“女神節夸夸貼紙”活動中,網友發現文案居然充滿“性暗示”。我的天吶,都什么年代了,還敢開黃嗑,結果不用多說,引起巨大爭議。
厲害,厲害。
放在10年前,大家會認為此類型營銷沒什么,無非想吸引大眾注意力,但如今,人們發現女性議題更加謹慎了。做的好引起廣泛討論,做不好,一籮筐壞事全給你抖出來。不得不說,女性意識覺醒的今天,品牌溝通語言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了。
01
復雜在哪,難在哪?跟你說一個經歷。
前幾天跟朋友喝咖啡,突然聊到“美”的話題。一位朋友說:“最近加入一個健身俱樂部,減肥太重要,大家會通過外表評價一個人,保持好身體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另一個朋友說: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覺得健康,幸福指數排第一。
還有很多和我一樣不符合苗條身材的人,減肥又減不下去,該怎么辦?除注意飲食管理外,只能勇敢的接納不完美。
是的,多元化社會中,每個人都有獨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女性看過無數營銷種草后,越來越能分辨出,自己想要什么。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品牌宣傳中,尋找與女性完美契合的點越來越難。想象一下,一位I型人格的女性,一直喜歡某個品牌,突然某天,該品牌大力宣傳女性應該展現勇氣,改變固有模式。
這樣的信息,會不會讓“i人群體”感到困惑甚至疏遠?畢竟,并非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出改變,尤其對內心性格,傾向保持穩定、避免冒險的人而言。
這就引出了第三點:多元化與單一化平衡問題。
多元化策略無疑可以幫助品牌觸及一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展現出對不同女性身份、性格、生活選擇的尊重和包容性,肯定是好事。
但是,如果什么都表達,最后可能啥印象也沒留下。
專一化傳播策略,的確可以讓品牌表達更清晰突出,但如果太過狹窄,就沒啥新意,容易被人模仿。
我記得有個內衣品牌,之前主打大尺碼,起初定位“大尺碼”賽道,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但不久競爭對手就跟風模仿起來。如果進行深挖,會發現大尺碼群體內,也有不同需求和喜好。
所以,如何平衡二者的確是目前很多品牌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點,女性消費期望值不同。
我做過一個調研,買東西時關注點各有差異;有的說,特別看重產品質量,確保買到物有所值的物品,有的說,品牌價值觀和代表的生活態度,會是考量之一。
而在其他時候,消費體驗和舒適度同樣直觀重要。
明星代言也能吸引注意力,最近檀健次特別火,和他相關的產品似乎特別受歡迎。
還有公司社會責任(CSR)活動,也會影響購買決策,對環保、公益事業有所貢獻的品牌,會讓她們覺得消費后,也在為社會做出貢獻。
你看,女性消費像一個多面體,對某個商品所在場景下的心理賬戶完全不同。我會在一件昂貴的商品上毫不猶豫地掏錢,但開通一個視頻平臺的會員要考慮再三,能省則省。
一系列問題綜合起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確實面臨巨大的挑戰。問題這么多,怎么辦?如何解?女性商業、女性營銷、界限在哪里?解決該問題,得追根溯源,從“女性議題”發展來分析。
02
你知道嗎?
20世紀初至1960年代前,女性在廣告中形象賢惠、溫柔,更多作為欲望投射和男性視角下的符號。
比如:
化妝品廣告中,強調女性外貌和家庭角色,家用產品跟做飯、待客活動扯上關系;某派克鋼筆廣告,更直接把“對于每個女孩子來說,男人贊賞比做數學作業更重要?!弊鳛榭谔?。
這表明,女性價值很大程度取決于男性的看法。
到了1960年代到1980年代,有顯許不同。女性開始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爭取更多的權利和機會,不再滿足僅當家庭主婦、男性的陪襯,開始被視為覺醒的、獨立的。
這時,廣告里的女性被描繪成有需求、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品牌開始強調女人的個人選擇和追求自我實現。
比如:
寶潔公司易速潔(Swiffer)等產品,出現“超級媽媽”、“職場媽媽”形象,展示女人在家庭和工作中尋求平衡的樣子。
20年后,到了1990年至2010年,女性在商業廣告中形象徹底被改變。這段時間內,隨著教育、社會地位提升,品牌意識到女性購買力不小,開始成為消費的中間力量。
結合政治、經濟發展,廣告界也開始強調性別平等,提出女性應該享有跟男性一樣的職業機會和權益;聚焦于“成就自我”等主題。
隨便舉幾個例子:
聯合利華多芬品牌從2004年起推出了“真美運動”,挑戰傳統美的定義,鼓勵接受各種類型的美,這一理念在全球引發廣泛討論。
戴比爾斯的“右手之戒”廣告直接鼓勵女性為自己買鉆戒,把特別時刻當紀念。CoverGirl,將化妝品定位為一種工具,強調真正美麗,源自于女性自信和力量,等等……
高發展帶來高膨脹,商家一旦找到賺錢的秘訣,會毫不猶豫加大投入。
特別是互聯網和電商崛起時,使得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女性賦權現象更加明顯,消費市場進入一個更加個性化、定制化新時代,心理束縛也被徹底解放,女性思維、態度更多被展現出來。
這個時期,廣告焦點轉向內容創意和故事性,通過情感共鳴來吸引消費者,不少品牌邀請明星、脫口秀演員、模特加入,嘗試跨界合作,以探索女性與世界的多樣化關系。
為抓住消費者注意力,品牌尋求趣味橫生、能夠引發熱議的營銷策略,階段中期,具有創意的文案受到廣泛歡迎。
但是,隨著時間推進,女性消費者對帶有諷刺意味、低俗、耍小聰明的營銷廣告開始表現出厭惡,大家也開始公開質疑這些營銷手法。
比如:
2017年,絕味鴨脖一則含有性暗示的廣告語“鮮嫩多汁,想要嗎?”被指責;緊接著,2018年滴滴出行一則廣告展示一位男性通過滴滴約會女性,被認為傳遞錯誤價值觀誘導。
鑒于性別平等、尊重意識增長,女性們開始公開反擊,截止2022年,椰樹擦邊、婦炎潔販賣焦慮等內容不下20件被吐槽。
對比以上時間軸清楚地看出,女性在消費營銷中地位經歷四個階段:
一,作為經濟活動中的附屬角色;二,開始回歸自我,接納真實的自己;三,成為消費活動中的中心力量;四,展現出獨立的意識、豐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因此,這些階段變化清晰顯示,女性已經從僅作為營銷的目標轉變為擁有主動權、自我意識、消費決策能力的獨立個體,這種轉變是對女權、平等理念的加強與肯定。
03
什么是女權?就是女性應該享有的權利。
宏觀層面的性別歧視、性別暴力,以及爭取法律對女性友好的改革,還有推動讓法律更照顧女性。
微觀來說,讓女性在工作場所被平等對待,比如升職加薪的機會要公平,保護女性不被家里或者社會上的暴力傷害等等。
不過,部分話題具備社會敏感度,是品牌不可改變;但是,有一些可以用友好商業眼光去重塑。
舉個例子:
你去逛商場有沒有遇到過此類情況,女廁所門口人山人海,男士洗手間空空如也。有沒有覺得很不公平?為什么男士可以隨時方便,女士卻要浪費時間精力?
這問題挺普遍,也挺好解決。
商場多弄幾個女廁所,加設一些女性專用的小休息區,比如,放點衛生巾、鏡子、梳妝臺,女生體驗會舒心很多。
改進雖然看似微小,卻體現對女性需求的關注和尊重。
再比如:
拿健身和體育營養品來說,廣告中,男的總被描繪成追求力量和肌肉增長,強調蛋白粉、健身補劑等產品對于體能有好處。
女性廣告呢?大多數圍繞著減肥、瘦身,好像只應該關心卡路里。這樣的廣告不僅讓人有性別歧視,還忽略一個事實:女性也很注重力量訓練,對提高體能、增強肌肉力量的需求并不少。
還有汽車營銷中,常常把男性定位成汽車主要駕駛者,女性要么搭個邊,要么是裝飾品。其實,女性在買車上影響力很大,她們對汽車的了解不比男性少。
通過例子,不難看出什么是公平對待。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公平?因為女性不僅購買力強,情感、審美也很獨到,她們是消費者,還是創造者、領導者、影響者。
所以,當重新看待「女性商業」時,應該建立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商業眼光。所謂全新商業眼光,是看事情的一種新方法,新角度,主要涉及兩個核心環節:
- 生產
- 結果
還記得2021年李誕事件嗎?在微博上發了條女性內衣廣告,里用“一個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裝備”這樣的話,結果引發不少人的不滿;最后,被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罰款876,721.31元。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一條擦邊文案為何如此嚴重?
其實,事情反映整個行業鏈條問題。任何上過班的人都清楚,所有廣告文案、推廣素材由營銷團隊來準備,而明星、品牌只不過是把內容推向市場的“工具”而已。
抽象的說,生產鏈條是過程,過程,每個參與者的價值觀存在偏差,結果就不會太好;那么,結果到底是什么呢?用四個字總結即“女性體驗”。換個角度,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尊重女性,才能創建一個真正對女性友好的商業環境,也只有這樣,女性相關的商業才能朝著更積極、更公平的方向前進。
04
嗯,理論雖好,現實中如何落地呢?
分享幾個感觸:
一個朋友去趟???,回來跟我聊天時特別提到海口萬象城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好奇問她怎么了。
她說,商場入口處有個特別的“手環柜”,里面放著粉色、紫色和灰色三種手環;粉色意思是我有空,可以慢慢挑選;紫色意思是我不想被打擾,想自己靜靜逛;灰色表示我想快速購物。
被這個創意震驚了,因為在北京商場里,還沒見過。
她說,還有。還有什么?
女洗手間里有發型整理包、創可貼、紅糖姜茶、暖手寶、腳后跟貼。聽到這里,我不由得驚訝,這些貼心的準備,很多男生逛街時可能都想不到,更別說做到了,太細節了。
問題來了,線上品牌怎么辦?
考慮到女性月經是自然現象,但在公眾討論中,媒體往往回避月經話題,而在衛生用品的廣告中,真實的經血顏色常常被傳統藍色替代。
Essity旗下衛生巾品牌Libresse Bodyform2017年推出了“#BloodNormal”的廣告,首次用真實紅色代替傳統的藍色液體,目的是要打破對月經的刻板印象。
后來,他們又推出一系列廣告,讓大眾對女性生理、情感層面進行多重認識,包括生育、更年期以及身體自我認同等多方面,這一舉措后來還贏得了多個獎項。
我想告訴你什么呢?
營銷,是深入挖掘女性在各種場景下,難以表達出來的羞恥感,可以用公益視角,真誠表達立場;而非用傳統需求挖掘,販賣焦慮的方法主張一切。不代表,也可以說出想表達的話。
飲料品牌好望水,連續三年發起#和100 女孩結婚#IP主題活動,從內部邀請制到開放式。
以“幸福是什么”,到用女性視角審視“我們”,到“我和自己結婚了”,像紳士一樣,和女孩們一起跳出現實生活里的限制和社會給的標簽,討論如何更愛自己。
嗯,簡單的幾個例子,我在想,是不是其他品牌要接受點新東西,拋棄掉以販賣焦慮,霧化女性的傳統模式,建立一種全新、對女性友好的商業視角?所以,這算重新看待女性商業嗎?或許你有了新答案。
總的來說:
尊重女性,和諧美好。
友好型商業未來會更加普及,營銷也將發生質的變化,關注內在美、關注背后故事,是一種創新,一種進步。
專欄作家
王智遠,公眾號:王智遠,暢銷書《復利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學者,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個體認知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