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漏斗模型,品牌投放中怎么用?
在投放和流量轉化中,漏斗模型應該是使用最多的模型了。但是在小紅書上,提出的卻是“反漏斗模型”。這個模型有什么不一樣??品牌投放中怎么用?今天我們來聊聊
“種草”這個詞大家在熟悉不過了,每個平臺對于如何種好草的方式,答案都不太一樣;怎么在小紅書種好草,小紅書公布了自己的答案:反漏斗模型。
到底什么是反漏斗模型?在實際品牌投放中怎么應用?
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聊聊小紅書反漏斗模型。
一、什么是小紅書反漏斗模型
小紅書近期紅透半邊天的“反漏斗”模型,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找到“核心人群”優先Push,再破圈到“興趣人去”和“泛人群”。
也就是從一件優質產品出發,先向最核心的“一小撮”受眾種草。再借由這群意愿度最高的群體向興趣人群和泛人群擴散,一旦口碑打出來了,就可以沿著“核心人群”加大投放,一步步做人群擴圈
這和定位理論強調的原點剛需人群類似,比如最典型的案例王老吉,王老吉核心人群是溫州婚宴市場,定位后再到怕上火飲料人群,最后到送禮市場泛人群。
小紅書在這個邏輯之上,加了一個前置條件,我到現在都覺得這個做法實在太聰明。按照小紅書的說法叫【新品測品】。也就是與其產品線上先上市再種草,不如先從小紅書洞察新的消費和用戶痛點的趨勢,然后在進行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新需求。上市后先進行【少量先行】的測品,根據用戶真實反饋來快速校準策賣點和傳播點。
這種“少量先行”的測品模式,可以為品牌在“冷啟動”階段節約預算,使效果更聚攏,后期成果變得可以預測,這也是小紅書扭轉投放邏輯的關鍵所在。它讓投放這件事,加上了一個前置條件,精細化種草的結果,決定了是否繼續加大投放。而投放的本質,也就從“投流量”變成了“投人群”,帶來的確定性更強,不僅可以幫品牌降本增效,也為小紅書增加了一個新品測品平臺的定位。
二、為什么反漏斗模型會成為小紅書提倡的模型
在大眾媒體角度看,小紅書仍然是小部分市場,這也就是市面常說1億小紅書,3億分眾,6億抖音。
小紅書的用戶體量相比抖音來說,確實體量更小,而且大概率小紅書的用戶規模不會超過抖音,但站在另一個層面,小紅書的用戶體量雖然小,但是用戶價值更高,購買力更強。
抖音,種草模型是漏斗式的5A模型,是一個以生意為導向的模型。而小紅書,則是一個擴散式的反漏斗模型,以全域轉化為導向的模型。
如果品牌用拉新視角來看抖音和小紅書的話,小紅書帶來的是深度的人群增長,抖音帶來的是廣度的人群增長。
小紅書的人群更優質,更理性,一旦被種草,會帶來長尾的復購和自發分享,因為被種草是理性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經過相對全面的了解和對比才會拔草。
抖音帶來的人群廣而泛,在泛人群里找到有對應需求的人群,用一個具備性價比的價格快速收割,銷量增長快,但心智留存差。
這也是為什么抖音的方法論是正漏斗人群分層策略,而小紅書的方法論是反漏斗人群破圈策略。
三、反漏斗模型在品牌投放中如何應用
反漏斗模型,從落地實操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四步:
1)第一步
找消費者沒被滿足的需求,然后去做產品迭代和創新。
比如,作為消費品公司,可以從小紅書洞察到新的消費和用戶痛點的趨勢,然后進行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新需求。
2)第二步
好產品出來后,要有好內容去分享給消費者,傳達產品理念和產品功能。
比如,小紅書的 KOLKOC 原創的內容,具備獨特性和質感的同時也在傳遞新的消費理念。
3)第三步
有了好產品+好內容,然后通過聚光的營銷工具,去放大和觸達到對的圈層受眾。
4)第四步
有了受眾消費和體驗后,形成好的口碑和消費者反饋,從而繼續反哺產品本身。
所以,從第一步到第四步,又返回到第一步,從產品營銷到品牌沉淀,形成了一個健康良好的正向循環。
以上。
作者:Vic,小紅書營銷領域頭部IP,一線資深營銷操盤手
微信公眾號:Vic的營銷思考
本文由 @Vi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