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與“霉霉經濟學”
Temu為中國工廠和制造業帶來了大量的海外訂單和收入,提振了相關GDP;又重塑了海外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從意義上來講,和泰勒·斯威夫特的霉霉經濟學,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最近我看了杰克·韋爾奇《商業的本質》一書,它的中文版第一版是2016年4月出來的,差不多就是八年前。
書里提到“缺乏國際知名品牌是中國在今后10年里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中國國際知名品牌屈指可數,與日韓形成鮮明對比。
不得不說,在一個不是專門研究中國品牌增長的書里,順帶提到的這個觀點,是很有前瞻性的。
當然,杰克·韋爾奇提到的這種局面正在陸續被打破。出海去做全球化的品牌和平臺,逐漸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一種共識。而參與到跨境平臺的出海進程,也讓很多工廠和商家,收獲了更多的訂單。
以中國電商出海為例,已經誕生了以Temu為代表的“四小龍”。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
我在理解Temu的時候,認為它既是平臺,也是品牌。
品牌在于,2023年、2024年,Temu連續兩年登陸超級碗。在這場全美最盛大的體育賽事中,除了精彩的中場表演和鏡頭多次切換到泰勒·斯威夫特之外,很多海外用戶還看到了中國電商平臺Temu的六個30秒廣告。
如同霉霉是一個全球性的IP和品牌一樣,Temu擁有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定位、品牌和形象。極致性價比的產品,持續的品牌符號輸出,Temu在海外消費者心中建立起的用戶心智,如同拼多多在中國一樣。
而平臺在于,拼多多百億補貼沉淀下來的能力和對C2M 的理解在 Temu 的全托管模式下得到最大程度發揮。Temu用全/半托管模式、類自營模式,重塑了跨境電商產業的價值鏈。
去年,我就已經注意到了Temu很強,但沒想到那么強。
01?????Temu已成為拼多多的第二引擎
2023年是拼多多開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3月20日晚,拼多多集團交出了2023年財報:去年全年營收為2476億元,同比增長九成。
2023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很是亮眼,拼多多實現營收 888.81 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經調整凈利潤 254.76 億元,同比增長 110%,營收和利潤再次遠超市場預期。
其中,Temu營收所歸屬的交易服務業務營收為402.054億元,同比增長357%,這部分的大漲,很大程度都歸功于Temu。
從數據上,可以很直觀看出來,拼多多主站依然強勁之外,而Temu已經打開了拼多多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第三方數據也在印證這個事實。網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TEMU的獨立訪客數量達到4.67億,僅次于亞馬遜,排名全球第二。
而根據Sensor Tower數據,2023年12月全球購物類應用中Temu的下載量Temu繼續保持第一,MAU已經達到1.5億,用戶和GMV呈現爆發式增長。
自Temu于2022年9月1日首站在美國市場開啟全球化布局,時至今日不到一年半的發展歷程。在這段時間里,Temu加快了海外擴張的步伐,目前已經遍布全球,初步實現了全面覆蓋。
根據官方公開的信息,截至2024年3月,Temu已相繼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運營,最新的一站則是在非洲大陸的南非開啟服務。隨著南非站點的加入,Temu的版圖終于覆蓋了地球上的七大洲,標志著其國際化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突破。
從區域分布來看,Temu在歐洲大陸扎根最為深厚,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可以在當地站點購物,是目前開通數量最多的一個區域。其次是亞洲、北美、南美等地,無一例外都已遍地開花。
而就單一市場的體量而言,美國無疑是Temu目前最大的一塊增長。作為首站市場,Temu在美國已積累了相當可觀的用戶規模和品牌知名度。
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目前美國市場占據Temu商品銷售總額的六成,但平臺計劃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降低至30%。
某種程度上,這是全球化平臺和品牌的必經之路,同時也規避了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02????那么,Temu究竟做對了什么?
首先還是天時。
中國跨境電商保持高速發展二十余年,是供需共振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跨境電商也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節點。而Temu抓住了這個節點。
從供給側來看,中國制造業發達、供應鏈效率領先是支撐中國跨境出海的重要基石:提供豐富、優質實惠的產品,保證賣家在采購、選品、倉儲、物流等商品運輸環節高效。
而海外電商平臺并沒有在亞馬遜沒有注意到的市場中強勢崛起。
另一方面,需求端推波助瀾。海外電商滲透率提升,歐美市場對電商接受度提高,而新興市場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電商消費也逐步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廣闊的全球需求無疑為Temu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對于Temu自身來說,“地利”是模式上的創新。
最大的王牌是“全托管模式”——由Temu承擔了商家的物流和運營環節,縮短中小跨境電商賣家的銷售鏈路,獲取更有利的進貨價格和更嚴格的品控質量,從而提供更為性價比和高質量的商品。
這一模式的特點在于:平臺承擔了賣家運營和部分物流的環節,通過對全鏈路的把控,有助于平臺獲取更有利的進貨價格和品質的把控,并將優惠讓利給消費者。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商家的毛利率降低。
要知道,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完全地卸下原本繁重的運營負擔,不必自行投入大量營銷、推廣、物流等成本,反而能更好地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生產制造的專業領域。對于中小賣家而言,加入平臺生態更容易獲得穩健的利潤率和規模銷量。
這也是為什么,“質疑Temu、加入Temu”并行不悖,因為這是兩撥不同的人。前者可能只是場外觀察,后者已經入局下場拿到穩定的生意增長。
跨境電商平臺近年來都推出全托管模式,也說明了這個模式的取勝之道。
區別只在于,不同電商平臺綜合能力有強弱,在具體環節的權力分配的設置上有所不同。
在這種模式基礎上,疊加拼多多沉淀的供應鏈能力,全品類的極致性價比才成為可能。目前來看,Temu已經完成了對國內制造業品類的全覆蓋,先后推動服裝、數碼、家電、箱包、戶外、配飾、玩具、文具等上萬家制造業企業成功出海。
我看了長江證券的一個分析,其認為,Temu 能夠實現類自營的全托管模式并獲取較強的渠道議價能力,主要歸功于,同步突破了 B、C 兩端的瓶頸。
具體拆解來看,從B端,Temu 在創業初期給予商家的優惠政策,包括0入駐費、0 傭金的優惠政策,這也使得商家進入門檻大幅度降低。
從C端來看,Temu在消費者端方有補貼扶持,通過尾程配送免郵、以及更優惠的退換貨政策(比如超長退換貨期限)等政策,進一步提升用戶購物體驗。
結合這個觀點我認為,這種B端和C端的良性循環不斷放大,使Temu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積累起規模優勢,進而在上游供應鏈端獲得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如此則形成了正向反饋。
根據最新報道,今年3月,TEMU 又推出了半托管服務(或稱本對本),即本對本商家自發貨,也就是貨在境外本土的商家自己根據訂單,自行履約。
說白了,這是模式上的持續創新,歸根結底是滿足不同類型商家的需求。是平臺在商家端(供)和平臺端(需)之間完善資源調配。
天時地利有了,主站造血能力,給了Temu出海的底氣。
更重要的,當然還有“人和”,拼多多給了Temu不亞于主站的戰略高度。與此同時,Temu管理團隊的高效執行力,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并執行戰略決策。這種組織能力保證了Temu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擴張。
這幾年的發展大家也能看出來,拼多多的風格屬于非創業成功不對外過多述說。相比起追逐元宇宙、AI大模型等風口的玩家們,拼多多業務極為聚焦。如果拼多多電商主站是第一次創業,多多買菜是第二次,Temu則是第三次。
顯然,從現有局面來看,拼多多積累的C2M經驗和能力,因地制宜復制到了Temu身上,而Temu的國際版圖會越來越大。
03????Temu還能掀起多大浪潮
在美國電商市場,亞馬遜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巨頭。憑借強大的自營物流履約能力,亞馬遜近年來持續擴大了自身的市場份額,其統治地位更加穩固。
從美國頭部電商平臺的產品結構來看,它們在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圖書音像、電子數碼、辦公用品、運動裝備等品類占據了較大優勢,如E-marketer預估2023年亞馬遜在這些品類的市場份額均超過40%。
但在服飾、家居、珠寶飾品、美妝個護等非標準化品類,頭部平臺的滲透率則相對較低,留給后來者可資突破的空間。
這一點也成為了Temu為代表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在美國市場實現品類突圍的主攻方向。
當然,政策風險不可忽略。TikTok的命運如何,和出海四小龍也息息相關。不過Temu是純電商而非內容平臺,這一點上,其風險系數要小很多。Temu需要關注的,更多其實是貿易政策和關稅政策變動。
最近,霉霉經濟學很火。霉霉是當今最成功的流行音樂藝人之一,甚至可以直接去掉之一。她每一張專輯發行、每一次世界巡回演唱會,甚至演唱會大電影,都會帶動大量相關產業的消費,如唱片銷量、門票銷售、周邊產品等。
她的粉絲遍布全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相關產業和地區的經濟活躍??梢哉f,她就是一個推動全球GDP增長的”超級IP”。
通俗類比,Temu其實是“出海經濟學”。Temu所代表的,是給中國工廠提供了一個觸達全球消費者的電商平臺。通過極致質價比,它吸引了大批海外消費者,推動了中國制造業出口。
Temu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將”中國制造”的柔性供應鏈形象提升到新高度。
高質量發展之下,Temu一方面為中國工廠和制造業帶來了海外訂單和收入,提振了中國相關產業GDP,另一方面也在重塑海外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是海外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行走的GDP”。
作者:斯維奇;監制:吳懟懟
來源公眾號:吳懟懟(ID:esnql520),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創與消費。
本文由@吳懟懟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