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人生(4):從“選項學習”看“戰勝拖延”(擔心失敗版)
選項學習是強化學習領域的一種策略,這篇文章里,作者嘗試從“選項學習”里找到一些思路,幫助克服因為“擔心失敗”而產生的拖延。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析。
現代人拖延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因為擔心失敗而拖延,覺得要做的事情沒有意思而拖延,不想走出“舒適區”而拖延等等, 今天我們要針對一個常見的原因“擔心失敗”而產生的拖延來看,如何從“貪心算法”的思路中找到些啟發。
選項學習簡介:
選項學習是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領域的一種策略,選項代表了一連串的動作序列,智能體在某個狀態下啟動一個選項后,會按照該選項內部的策略進行一系列動作,直到達到終止條件為止。
它允許智能體在更長時間尺度上去執行連續的子策略。它每個選項由一個啟動狀態、終止條件和內部策略組成的,核心思想是將復雜的任務分解為一系列可重復使用的子任務或“選項”,從而提高智能體在大規模、多層次任務環境中的學習效率和適應性。
選項學習的大致步驟為:
定義選項:
- 初始化狀態:定義選項適用的起始狀態集合,只有在這些狀態下,智能體才能選擇執行該選項;
- 終止條件:定義何時停止執行當前選項,可能是達到某個狀態,或是執行一定數量的動作;
- 內部策略:在選項執行過程中,智能體如何在每個時間選擇下一個動作的策略;
學習選項:智能體在環境中執行選項,并根據獲得的獎勵信號更新選項的內部策略和終止條件,使其更符合任務目標。
選項間切換:在當前的選項終止時,智能體會根據外部策略選擇一個新的選項開始執行。
規劃與決策:在高層次上,智能體需要學習如何在合適的狀態下選擇合適的選項,也就是所謂的高層次策略或元策略。
評估與優化:通過不斷執行選項并收集經驗,智能體使用強化學習算法(如Q-learning等)更新選項的價值函數,優化整個選項集和高層次策略。
通過以上步驟,選項學習有助于智能體在復雜環境中發現并學習有用的子任務結構,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克服單步決策所帶來的局限性,并提升對失敗的適應能力。對于選項學習的思路,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以下幾個特點:
- 分解任務為小目標:將復雜的任務分解為一系列子任務或選項,也就相當于一個子目標,這有助于智能體更好地理解任務;
- 關注長期行為:選項允許智能體執行跨越多個時間步長的長期行為策略,這有利于智能體在較長的時間段內積累回報并學習更高級別的策略;
- 模塊化和復用:學習到的選項可以被智能體存儲并應用于不同的上下文中,形成一種模塊化學習機制,有利于知識的復用和遷移學習。
許多人之所以在行動前猶豫不決,推遲甚至放棄某些任務,往往是因為害怕面對可能的失敗和隨之而來的責任。這種拖延源自于對自我價值的質疑以及對失敗后果的過度放大,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比如:
- 焦慮:對失敗的恐懼會引發過度的焦慮和擔憂,這種情緒上的負擔使得個體很難集中精力開始或完成任務。
- 缺乏自信:恐懼失敗常常伴隨著對自己能力的質疑,從而降低了個體采取行動的自信心。
- 決策困難:害怕承擔責任使得自己在面對選擇時猶豫不決,降低了做事的效率。
對于這種類型的拖延,我們是否可以從“選項學習”里找到些啟發來克服這種因為“擔心失敗”而產生的拖延呢?一件看上去可能失敗的事情,如果放大到更長的時間范圍里,是不是可以提升成功的效率?自己認為的大任務可能會失敗,如果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每次只解決小任務的問題,是不是可以提高單項任務的成功率?當單項任務的成功率都被提高了,是否能提高整個大任務的成功率呢?
由此,我們對這種類型的拖延可以考慮以下解決思路:
- 正視失敗的價值:首先要認識到失敗是成長和學習的一部分,每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有無數次的失敗。將失敗視為通往成功必經的路徑,而不是終點。
- 分解任務和制定計劃:將宏大的任務拆分成一系列易于管理和執行的小目標,此舉不僅能夠降低任務本身的壓迫感,還能通過逐個擊破小目標累積起實實在在的成就感,從而顯著增強自我效能感,減少因擔心失敗而產生的拖延現象。每一小步的成功,都在為最后的勝利鋪路。
- 回憶成功經驗,復刻經驗:主動回顧并深思自己曾經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案例,提煉其中的方法和策略,將這些成功的經驗融入到當前面臨的挑戰中。反復實踐來印證自身的能力和潛力,增強自信心,還能使得成功經驗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得以借鑒和應用。
- 尋求支持:與同事、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擔憂和恐懼,尋求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有時候,傾訴和分享能夠減輕內心的壓力,讓人更加輕松地面對挑戰。
舉個例子:
張偉是一位創業者,在準備推出新產品的過程中,他總會擔心新產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種恐懼使他不斷推遲產品發布的時間。在與創業導師的交流后,張偉意識到自己的恐懼根源于對失敗的過度放大和對自我能力的懷疑。
在導師的引導下,張偉意識到,失敗并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部分。他開始鼓勵自己的團隊擁抱變化,勇于嘗試,即便是面對失敗,也要從中學習和成長。最終,他成功推出了新產品,雖然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但他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成長。有時候,雖敗猶榮的關鍵就在于“面對環境的態度”,順境不惰,逆境不餒,無論怎樣,只要努力過就有收獲!
恐懼失敗和害怕擔責是拖延癥的常見原因之一。要戰勝這種拖延癥,除了正視失敗之外,我們可以像選項學習那樣,設定并分解明確的子目標和計劃、總結、復用成功的經驗,培養積極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面對挑戰時勇往直前,戰勝拖延!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