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粉高變現 | 他們都在偷偷用的極簡SOP設計
如何用SPIN法做高客單的SOP設計?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一套可復用、可落地的高客單操盤SOP設計經驗,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來分享一個適用于在線教育行業、知識付費行業的、低粉也能高變現的項目操盤方法論,也是很多成熟內容團隊和全球化企業在偷偷用的SOP設計理念,《高客單產品SPIN法SOP設計》。
這是我多次0-1跑通千萬級GMV的系統方法的一部分,是分享的逐字稿。
今天聚焦分享可持續的、離變現更近的起號經驗分享以及可復用落地的高客單操盤SOP設計經驗。
① 自我介紹:
我是有9年的互聯網+教育操盤的經驗,最高做到了公司合伙人,有股份,2023年10月份進入知識付費行業創業。三無開場、一個月跑通MVP測試(三無開場、從0開始,1個月做出一個高客單IP訓練營,我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我有兩個優勢,一個是系統思維,一個是內容洞察力,一直都是做的全域運營,尤其擅長高客單項目操盤。從2020年起,半是機緣半是有心的,一直持續的做0-1項目,做成5次0-1到千萬級GMV項目,其中有C端的在線教育,也有B端項目。
② 為什么會分享這樣一個主題?高客單+SPIN+SOP?
第一個原因,只有標準化,才能有效率,才能很好的活下來。SOP就是保證快速復制的前提。
我發現,不管大公司、小公司還是全球性的大企業,其實都是傾向于系統化打法。就比如我現在自己做IP,也是需要系統化,才能提升整體效率的。
第二個原因,內容競爭加劇,用戶注意力極度分散,各種成本增加,快速達成變現閉環是首要訴求。SPIN法是專注與客戶需求的科學,需求才是商業的一切。
我在2020年之前是做線下業務的,一開始做線上時紅利基本消散,做流量和轉化都不容易,再加上面向對象都是成年男性;后期交付B端項目時,比如像亞馬遜云科技、騰訊云、華為云等,他們其實是要求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承接,能夠給客戶做轉化的。
比如像Unity中文課堂,他會要求你從0開始直接幫他沖一波銷量的,你會發現這錢并不好賺。為了更快的有結果,我其實是測試了很多SOP方法,積累了很多種數據,但是我發現只有把SPIN這種大訂單銷售的科學與運營結合、與管理結合,才能快速的達成我們的目標。
哪怕你是從0開始,哪怕你沒有粉絲,但這個方法是可以快速拉通一個小的商業閉環的,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低粉高變現。方法就是高客單+SPIN+SOP。
SPIN法是一個尼爾教授于1988年提出來銷售科學方法,但是把三者結合的,我應該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來的。雖然目前我還不是大V,但我做了很多調研和實踐,有充足的數據來佐證其合理性。
③ 適合什么人?
如果你是博主,或者你做IP,但止于漲粉,卡在變現,其實是可以借鑒一下SPIN法重頭梳理下商業閉環,打通內容輸出;
如果你是面臨轉型的業務一把手,無論線下轉型到線上,還是說本身的增長和獲客出現了瓶頸,或者是陷于價格戰、投放,整體的差異化打法不夠明顯,內容營銷難以持續??梢杂肧PIN法做做減法,找到核心引擎;
第三個就是想要嘗試輕資產創業,互聯網創業,但是卻沒有系統思路的,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比如去年的我,其實是走過這樣的彎路。
所以我是希望能夠把這個經驗分享出來,幫助到更多想要輕資產創業的朋友。
第四個就是對高客單或者SOP設計以及全域運營操盤比較感興趣的朋友。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兩部分。
- 為什么要用SPIN法做高客單產品的SOP設計?
- 如何用SPIN法做高客單的SOP設計?
SPIN法的,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悉。做過銷售的朋友可能會更熟悉。但你對SPIN法則的兩個關鍵詞不會陌生:挖需、提問。
SPIN法則是美國的尼爾教授于1988年正式提出的,這是他做的一個學術調研。通過對35000個銷售實例與10000多個銷售人員跟蹤走訪總結出來的SPIN模式。研究發現使用了SPIN法則的銷售人員的銷售額較沒有使用的普遍提高了17%左右。
SPIN其實是一種銷售科學,并不是只給你提供了個銷售技巧工具,它也是一種非常系統的,實踐性很強的方法。整個SPIN法則的核心是邏輯,而不是順序。
我從2014年入行咨詢行業,一直用的是SPIN方法,不管是做線下還是后面做線上,做0-1還是1-10,用SPIN法效果都很好,簡單高效。因為SPIN永遠立足于最根本的問題解決——客戶需求的研究。
舉個例子,2023年我操盤了一個藍海項目。這個項目在我去之前已經跑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半年時間里,他們做了很多活動,講座、分享,也做了投放,買量,但沒有達成一個轉化。
問題出在哪里?沒有做客戶調研,沒有研究客戶需求。
他們安排的的內容邏輯公式是我們的講師如何牛B,這個方向是多么高端,是國家戰略方向,是未來行業趨勢等等,所以你們應該·······
對,你可能發現他們在自嗨。
于是,他們告訴我,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用戶需要被教育,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做用戶教育,甚至前期免費都不要緊。
我對這個結論非常不認可,因為藍海項目的優勢就在于極強的信息差,搞前期免費后期收費還不如直接做慈善。
于是我放棄了以前的所有數據,重新設計了業務流程,做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調研,其實用的方法就是spin法則。最后采取了這種打法,立足于我們現在能夠覆蓋到的,能夠幫助到人,想辦法挖需、然后提供價值。于是一個月跑通,GMV5W+,第二個月10W+。
很簡單,是吧?但是道理很簡單,我看到的新項目大都怎么做的呢?
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一般都是搞幾個運營,幾個銷售,一個講師,搞一個課程大綱,銷售的FAQ,然后就開始做賬號、搞流量、搞轉化。
賬號嘛,一般就是找對標,就是哪個火抄哪個,競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業內還給起了個熱血的名字,叫賽馬機制。多個賬號同時跑,就叫矩陣玩法。
有效嗎?有效,但有限。因為這種規?;墓净鹛柗绞娇偰苷`打誤撞上的一個的。但是這對產品和講師內容輸出是有要求的,平臺對內容的審查也會越來越嚴格。所以大家得不停的起新賬號,因為一個賬號總是很快就到瓶頸。于是越來越多的新賬號,裝著舊內容,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一看效果還是遵守28法則。
現在紅利越來越少,如果你通過這種方式去起盤的話,人工成本加上時間成本,再加上流量的折損率,其實成本是不低的。
那用SPIN方式就能規避嗎?
可以,因為用SPIN法則做出的賬號是有系統思維的,做出的選題和內容是有生命力的,是立足于需求,離客戶更近,整體效率更高,整體離變現更近,能夠科學的實現低粉高變現。
如果你是用戶,你會對什么內容感興趣呢?一定是與你有關,引發好奇的內容,SPIN法可以將這一點做到極致。
那什么是SPIN法則呢?他是經驗證過的,非常適合大訂單銷售、高客單產品、以及比較內卷的內容營銷的。
我們看它的首字母,首字母s p i n,分別對應的情景問題、難點問題、暗示詢問以及需求詢問。
其實它的核心的關鍵詞只有兩個,就是挖需和提問。
SPIN法是怎么應用的呢:
它首先提出一個情景,然后提出一個難點問題,然后再暗示問題,以及到最后確認需求。
其實大概就是這四步。
但是這四步呢,它不是順序方式,它是一種邏輯。所以,我們在看spin模式的時候,要注意記住邏輯,忘記順序。
邏輯就是挖需和提問,大家只需要記住這個就行了。你要用spin法則,無論你是線上還是線下,其實要做的就是挖需和提問。
而這個圖看起來可能覺得比較復雜,但你只要去做,你就會發現,他的核心就是挖需和提問。
這里跟大家做一個演示:
那我在實際中是怎么用的呢?
來看一個案例。
這個是我之前做的一個0-1項目,是一個億級體量的項目。項目是引流后直接電銷19800和49800的產品。
我們用到SPIN法則是在銷售流程和引流過程的內容選題上的,然后通過數據追蹤來調整標題、封面等。
那這個就是SPIN法則的應用實踐。
那接下來,我們統一一下對高客單產品的認知。
首先,單價比較高;其次決策周期和決策鏈是比較長的。
那,高客單產品為什么+SPIN法+SOP設計?
我們剛才已經總結過,當下的環境,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是被爭奪的非常嚴重的,現在引流也好,做銷售也好,或者做IP也好,最難的部分在哪里?在于建立信任。
比如你現在去看抖音也好,小紅書也好,你可能還很容易點贊收藏一個好內容,但是你是不是很難再去關注他了,除非這個人特別有料。寫到這里,突然還是挺感動的,感謝默默關注我的云股東們~
為什么呢?因為人性是喜新厭舊的,大數據加劇了這種情況,所以大家都已經關注疲勞了。
所以,建立信任是更難的,但建立信任也可以分層,每一環做好每一環的信任加成就夠了。比如運營通過內容提供更多第三方見證、更多暴露透明區域;銷售通過情緒或情感的拉近,與客戶的心更近;講師通過價值滿足和方案滿足,解決客戶問題,幫助客戶實現來獲取信任。
舉個例子,這個結論我是有實驗依據的。
之前我和一個做講師(產品)出身的老板有個分歧,我認為內容上、流程上,反應在運營和銷售上都應該更注重深度價值,因為要建立信任。
他不以為然,說,客戶怎么可能對一個銷售產生信任呢?客戶只會對講師有信任,所以講師要介入銷售環節,講師來做建立信任,還說,我以前,關單率100%。
我說,你可以去試,搞個對照試驗,你去看目前我們的客戶會不會跟講師去談購買。
于是我們搞了個對照試驗,分兩組,A組所有的流量,銷售打完標簽,抬高講師身份后,推給講師,講師來根據FAQ話術做電話溝通,一個月下來,一個人都沒轉化;B組一樣抬高講師身份,但是銷售更專注客戶的需求挖掘上,通過挖需來與客戶互動。實際結果當然是B組更好。
為什么呢?一、講師個體有差異,不是所有講師都懂銷售和SPIN法的挖需和提問,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二、通過內容篩選后來的客戶一般兩種需求,基于自身需求詢問購買或者要鉤子資料、問問題,不是來追星的。再牛的講師或者IP,切不中客戶需求,無腦購買的客戶畢竟是少數,尤其是成年男性群體。
第二個原因是整個產品和內容的同質化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價值呈現可能會更難。
比如這兩個都是做軟件測試的培訓,這是他們的私域、朋友圈,你感覺像不像?
是不是很像?現在除了品牌不一樣,客服昵稱不一樣之外,或者說除了這個名字不一樣之外,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呢?
因為現在其實都是你抄我,我抄你,那嚴格來說其實沒有太多分界線,都是公式化的打法,所以整體價值呈現是會更難的。公域的這種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因為大家都在專注搞一件事——對標。
那你想,用戶會怎么看呢?他們怎么做選擇呢?很有可能是,都先不選。
第三個原因,整個培訓行業,它其實邊際成本是比較高的。知識付費也好,在線教育也好,傳統培訓也好,他的邊際成本相比互聯網公司高很多。所以高客單相對低客單來說,利潤稍微好一點。
怎么理解邊際成本呢?你可以這么計算,每增加1000個流量,你大概需要增加多少個銷售?要配多少個運營?計算一下人力成本和產出。
那么,問題來了,要提升GMV,你是要去堆量,投放,還是靠SPIN來提升整體效率?
那應該怎么也要試試第二種吧
那么接下來如如何做呢?
首先,spin法跟運營結合(由于時間、篇幅原因,SPIN和銷售以及與SOP的結合會直接給大家工具,這里不做展開)
SPIN法與運營結合最大的作用就是找好對標,做好選題。
你可能會說,不還是對標,不還是選題,有什么新意?首先我們研究的是效率,效能,所以,對的還是會持續去用的。
SPIN法則跟運營結合的話,其實是這四個點——痛點場景化,難點具體化,運營分層化,效益畫面化。
就是,我總結下來只需這四點,就能夠把整個SPIN法跟運營結合在一起。
我們今天重點講的還是客戶的痛點場景化(其他三個給工具,不展開)。
首先,痛點它其實分為很多類的。
核心痛點就是我們一直最關注的這個問題。
次生痛點就是應對核心痛點時引發的新問題。
外在痛點就是跟大環境相關的問題。
我們在做痛點分類的時候,是需要帶入到一些具體的場景,那比如工作方面的,婚姻方面的,家庭情感,房子,車子、贍養老人、養育孩子等,這個其實是六大常見的場景。
舉個例子:
比如說大學生+工作場景來做選題,其實就是如何考慮你進什么行業,進什么企業;跟婚姻相關的選題,可能是選擇什么樣的企業能更好的遇到你的另一半是吧?
其實不管是公司化運營還是個人做IP,當產品確立之后,選題都是最重要的,是需要花最長時間琢磨的,可能占80%以上的時間。
選題確定后,才是去找素材,然后安排標題封面等等。對標只是一個階段的事情,前期1:1的去復刻,是比較容易出結果的。但是很容易會有瓶頸,那之后你如何能夠持續的去產生內容呢?你要怎么做選題呢?
那肯定還是需要回到源頭。
對標思維,可以走的很快;但真正讓你拉開差距的其實是第一性原理,即回到本質,溯源、拆解、迭代。
研究痛點的場景化就是用的第一性原理。
難點具體化是需要用到MECE法則。這個法則是來自于麥肯錫的,它的核心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要做一個時間管理難這樣的一個選題,但這個選題因為它太大了,你做起來可能不夠具體,那你怎么去搞出一個更加切中大家痛點的一個選題?
那時間管理難,難在哪兒?那可能是整體時間的效率低,碎片化時間利用率低。也可能是你對產出不滿,也可能是我感覺身心俱疲等等,可能還有其他的,我這里,就只列了四點,就是整個時間管理難這個點,我就概括了這四個點,我認為完全窮盡了。
然后,接下來你需要把它具體化。
比如整塊時間效率低,具體是你注意力分散了,還是說你缺乏一些技巧,你缺乏一些支持和資源,然后你再把它給擴寫。你根植于這一個小點,其實就可以做一個選題。
第三個就是運營分層化。
這里用到的一個工具就是用戶意識階梯,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用的,不管用在運營上還是用在銷售上,還是c端和b端。
其實我們永遠都只能服務好一小部分人,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就可以了。
其他的什么用戶孵化或者用戶培育這個事情,它其實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我認為你不用把精力用在用戶的培育和孵化上,因為只要你用心做好你擅長的事情,它自然而然就會發生。
專門去花時間做用戶孵化培育,這個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赡軙泻芏噙@樣的私域工具,但講實話,這個效果其實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你找不到明確的數據顯示,它是被你孵化出來的,對不對?
用戶是會自然生長的,不是那么容易被改變和教育的。
這里發散有點多。我們繼續。
通過這張圖,我們只需要抓住這3-5這幾個階段的用戶就好了,就把它篩選出來。通過我們的內容也好,通過我們的銷售也好,把它給篩選出來,我們只為這一部分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解決他們的問題,落地化的解決他們的問題,給他們提供價值。這就是運營分層。
最后一個,客戶效益畫面化,核心就是我們在做運營的時候,無論是寫文案還是你通過做一些視頻,其實就是把大家的隱性的或者說顯性的痛苦或渴望,通過畫面給勾出來。
比如我們在做咨詢的時候,會聽到一頁紙計劃。為什么?
因為你只有把它寫出來,痛苦才會被顯化,客戶才會購買。
其實,李子柒的視頻,是效益畫面化的一個典型的代表。你看她很少說教,沒有廣告,很少軟廣,但是為什么李子柒這個品牌能立起來,他賣什么都比較好賣?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把用戶心里的那種痛苦,隱性的或者顯性的這種痛苦通過美好的畫面感給勾勒出來,就是把用戶的效益畫面化。
我買李子柒的產品,其實買的是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我在鋼筋水泥中對田園生活求不得的慰藉,其實是為我對當下生活或者工作的不滿的宣泄。
這里給大家看幾個案例,就是我們在運作項目的過程中是如何通過SPIN法來更近的走向用戶,更高效的提升項目運作效率的。
比如,你是一個即將找工作的大學生,你如何通過短短的面試呈現出你的技術水準呢?大家的話術其實已經很像了,對吧?你當場寫代碼,有點不太現實吧?項目的話,大家都差不多。
所以,我們就基于用戶在面試求職中的難點——如何更好的呈現你的真實能力,用了這樣的編程馬拉松的方式來幫助大家。比如你通過了這樣的考試,你的每一行代碼都會記錄在案,那你在面試的過程中或者面試前,你就可以拿出來給面試官看看。
這一點,其實不管是C端客戶還是B端客戶,他都比較認可,那他對應的是哪里呢?其實就是圍繞實習就業這一塊去做的一個難點的具體化。
最后,給大家看一個綜合的案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跟我的主張非常類似的,是通過一個視頻完美的詮釋了如何用SPIN法則去做內容。
是楊家成的視頻,可能大家也比較熟悉,他是抖音英語課程賽道的TOP3,他在運營和內容上,是非常創新的。這個視頻,他將客戶痛點場景化,難點具體化,客戶效益畫面化,運營分層化,這四點全部都用到了。
那我們接下來分享如何通過spin法則與運營結合來找對標。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起號的SOP,這也是MCN常用的、標準化的起號方式。
起號前,你得先確定你得變現邏輯,你起碼得有一個小的閉環產品。
首先廣告模式,我不太贊成。我們之前在CSDN接的這種B端項目,亞馬遜呀、華為呀,騰訊呀,說實話我覺得很難交付,他也非常依賴平臺。
大客戶的成本只會越摳越細,不可能你就給他做一個曝光就OK的。他們要求和預算只會越來越嚴格,比如我們跟亞馬遜對接的時候,雖然是幫他做一個訓練營,但他會明確要求幫他孵化多少用戶進入私域,多少用戶付款,多少用戶下單,多少用戶在官網上綁定了信用卡。華為云、騰訊云也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這種模式,是難以持續的。做賬號本身就很心累了,再去以這種不可持續的方式去變現,未來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我覺得是有點難的。
第二個,帶貨。我身邊還是有不少人做的,抖音模板帶貨,小紅書模板帶貨,一般是女裝。一般水面上的數據看著還行,水面下的就得自己摸索了。就是看你自己喜不喜歡吧。
所以,我自己的話,是比較傾向于做自己的產品體系或者自己的服務的,這是我自己的變現邏輯。最近我就在做自己的產品體系。
綜上,有這個前提之后,我們就來起號。
起號,第一個要定賽道,比如女性成長,醫美,教育,虛擬學習還是什么?你賽道定好之后,然后就找關鍵詞。你可以用熱點寶呀,禪小紅呀、禪媽媽呀,找到你的對標賬號,找低粉爆款,然后1:1復刻。
我這里分享的是抖音的起號方式,其實各個平臺的玩法其實都差不多的。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前期要找1:1復刻呢?因為前期你需要用泛流量拉起整個播放,給賬號打上標簽的。做到什么時候呢?當你有五十條播放破一千的數據的時候,就可以講垂直行業了,這個時候就是落到你自己的產品上,你的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是什么?這個時候就可能要結合一些熱點,適當的秀一下肌肉肌肉,然后把產品介入。后面就持續的去推你的原創內容。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給自己搞三個置頂的視頻啊,立個人設,你是誰?能為用戶帶來什么樣的價值或者好處。然后你的產品,你的業務是什么?
那接下來,就需要找對標了。
怎么去找對標?
先看一個錯誤的對標。
為什么要舉個錯誤的對標案例呢?
就是我有很多運營小伙伴,很容易出現這種錯誤。因為大家都很容易看冰山上面的數據,就是我看這個賬號很熱鬧呀,點贊很高啊,互動很高啊,嗯然后漲粉也很快,低粉爆款。
再加上賽道、關鍵詞跟我們都一樣啊,那就去對標、去抄。但其實抄到后面,會發現變現是非常難的。
原因就是,他沒有看到冰山下的邏輯。但是如果你代入SPIN法則,就不容易出現這種問題。spin法則,核心就是帶上業務邏輯的、業務形態、業務盤子等概念去考慮問題。
比如說像這個暴叔講留學,可能大家看過這個賬號,他的確在留學的賽道里邊,他的粉絲量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你去做留學咨詢和業務,你以他作為定位是完全行不通的。
因為他的人設搞得非常low的,家長看了,講實話這個信任是很難建起來的。而且,他其實走的是一個帶貨的邏輯。
所以如果你對標了這樣的賬號,就會很難。
總結下來就是我們要去對標的話,一定是你不僅要看的冰山上面的數據,更要看冰山下的數據。
那冰山下的數據怎么看?你就進入到它的私域,去看一下他這個數據到底大概是怎么樣的。
但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個賬號,對吧?所以,接下來,你要看一下業務邏輯,他現在的業務形態,估計一下業務盤子。
我在帶團隊的時候,一直不太強調對標邏輯。但其實很多人都會把對標奉為神器,其實這會給大家造成一種誤導的困擾。
如果復制成功那么容易的話,那么偉大也就不存在了。
對標只能是階段性的事,對標只能產生微小迭代,核心還是第一性原理。你永遠要立足于你自己,真誠的為用戶和行業貢獻價值,做難且正確的事情。
其實真正能引領時代的,包括喬布斯也好,馬斯克也好,雷軍也好,用的都是第一性原理。如果想要把一個業務做的比較健康、持續,能夠跑順,我們是一定要立足第一性原理去考慮問題。
如果你說,我不想健康,不想持續,就想收割一把,賺個短期快錢,那不好意思,好走不送。
好了,那接下來看正確的對標。
左側這個賬號是我關注將近一年的賬號,我進入到了他的私域,買了產品的。他是在2023年獨立創業的。
右側這個推測是一個打工人的身份。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對標案例呢?
就是你看他的整體的產品形態、服務形態,它首先是做了一個對標的,兩者是很相像的,所以對標是完全ok的。
左側賣抖音賬號陪跑,右側也賣抖音賬號陪跑。業務是一樣的。
左側是初創公司,右側也是剛開始做,基本盤類似的。
然后右側就開始1:1復刻了,標題形式可能不一樣,但是你去看賬號內容,很像,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從賬號的形式、內容邏輯,主題,用的音樂等等都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他這個數據就很容易就爆起來了。
總結一下就是,就是基礎數據起來、突出人設后,再去做垂直。
以上就是SPIN法則與運營的結合,重點講了客戶痛點場景化的案例。
接下來分享下SPIN法與銷售的結合,與SOP的結合。首先,看與銷售的結合,這個SOP的核心在于篩選。
大家可以看,我們其實做很多的這種流程步驟就是在于篩選,篩選完之后分層運營,分層銷售,再分層運營。
首先流量來了之后,我們就是把它分為四類,這四類有不同的跟進方式,有不同的跟進方法。
這個就是一個比較系統的SOP圖譜,這個是比較好復制的。如果你現在在做公司化的產品,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如果是做個人IP類的產品的,那需要銷售的感覺要稍微弱一點。
接下來,最后一環是關于SOP設計的思想。
SOP設計它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它不是目標。
但是我帶過很多運營,他可能會把它當做一個目標,就是我為了寫一個SOP而寫。SOP,它是怎么出來的?它是從業務里面長出來的。
他是需要你有大量的數據,有大量的實踐之后,哪個好用你用哪個。他更多的精髓在于,其實是在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他引導所有人聚焦,把某一點打穿,把這一點打透,其實整體效率就提升。
比如我們之前做一個億級體量的業務盤子,我們一開始為了讓流程更順,搞了很多SOP,還有很多數據,不知不覺做了很多加法,銷售和運營都盯了很多數據。但是人效一直不高。
后來經過大量的比對,我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只需要找到牛鼻子數據就好了,就是那個最關鍵的數據之一。
什么是牛鼻子數據?就是你關注一個數據,然后所有的數據就都提起來了,那這種數據其實就是牛鼻子。
所以,我覺得設計SOP的目的其實就是統一目標,提升效率。他的核心是你通過數據不斷的迭代和簡化。
那0-1的SOP的核心其實就是找牛鼻子,拿到核心的數據。你只要牽住了這個數據,你所有的業務就都串起來了。
而不是說你要關注很多很多數據。在我看來,很多數據其實都是虛榮指標。
0-1的時候其實就是拿增長率,就是你通過增長復制來消除個體差異。那我們重點關注的數據是什么?
其實就是這幾個數據。
但是,可能會有人老覺得數據不夠,但卻沒想過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數據。
舉個例子,比如私域的好友流失率這個數據。你如果關注這個指標,你就很容易被誤導。因為有的時候流失率高并不是因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為你恰好沒做什么。
所以說,我們在做全流程的SOP設計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最能夠影響這個業務盤子的,牽一發動全身的這個數據。
我在帶團隊,包括現在自己創業,流量側自始至終只關注成交額。我不會主要看粉絲有多少,主要看的就是成交額,其次看私信咨詢。
如果一個視頻或者文章,沒有帶來什么私信咨詢,也沒什么互動(前提是埋了鉤子之后),然后也沒有成交額,那就說明這個選題、內容是有問題的,或者說沒有找到適合這個平臺的選題和內容調性。
流量接待的話,主看小助手的添加率,人家愿不愿意加你,愿不愿意從公域到你的私域,其實可以看出賬號運營效率,預判后期的變現路徑長不長,以及回收成本需要的周期。
銷售轉化的話,其實就是看總轉化率。
交付的話就是復購率。
在這里會跟大家分享一個,我之前常用的數據總表,其實是圍繞流量的流轉全流程來做的數據表,流量從曝光到添加到最后成交。
那我們關注的是什么?
關注的其實就是一個流量,它從曝光到最后轉化,就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數據變化。
目標就是以后,想花更少的成本和線索去獲得更好的a類數據,更高的成單人數。比如這個是0-1的數據,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是四個銷售,兩個運營,一個教務,兩個講師,這個大概就是我們整個業務的人數,大概是十個人左右。
但其實人效還不達標,后期我們的目標是一個銷售一年的產出一千萬左右。那這樣的數據,整個業務的邊際成本才是比較順的。
所以不管后期我們用多少數據或者系統,我們都需要有一張總的表,能夠看到所有的流量流轉情況,這樣你才能關注到這個業務它是不是健康的。
可能對于大公司來說,這個標準會更適用一些。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其實這種思想主要是幫助你更好的做決策,更加系統的去思考問題,更好的了解你的優勢和時間應該重點放在哪里,去規避一些不該犯的錯誤。
最后,再總結一下本節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這四句話:
客戶痛點場景化、客戶難點具體化、運營分層化、客戶效益畫面化。
大道至簡,回歸本源。
如果真的能把這個思想領悟到位,行動到位,知行合一,那成功其實都只是時間問題。
我在路上,你呢?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作者:是清音啊,微信公眾號:是清音啊
本文由 @是清音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