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產品思維是怎么獲得的?
產品思維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是產品思維?如何才能培養產品思維?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幾個故事,我們不妨來看看。
我從實習開始經常聽到大家講各種sense:marketing sense,data sense,product sense,后面翻譯成中文,叫思維,產品經理要求具備產品思維。
那什么是產品思維?如何培養產品思維呢?
首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2008年,我暑假為了賺外快去給一家餐館外送盒飯。只干了一個小時,就失敗了。因為我找不到地方。我在一個小城市,講位置都講在xxx路口附近的XXX大廈幾樓。然而我按地址過去發現當地并沒有這個大廈,問了周圍的人也都不知道。最終送餐延誤,被炒魷魚。當時沒什么感覺,就覺得老板一開始說的對,我確實不會干,再找別的活吧。
2014年夏天,我在上海街頭接到了eleme的傳單,當時還只有網站,我試了試還真能點餐送到,就是可選擇的餐館比較少,我想吃的都不在上面,也有擔心是不是真的能送到,多久能送到。當時完全沒有聯想到自己6年前替餐館外送盒飯的經歷。
后來參加工作,外賣占了我60%、甚至一度80%的餐食。但也就只是吃,并沒有其他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思考什么是產品思維的時候,我想起了這兩件事。以前你問我什么是產品思維,我會說能夠真正洞察用戶需求,挖掘用戶價值,打造一款符合用戶使用場景的產品,而不是用戶說什么,就做什么。我認為的產品思維主要是發揮產品經理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產品經理對用戶價值的洞察,對不同業務流程的整合能力,主要關注產品經理的專業性。
這個角度的回答突出了產品經理的技能結果,但很難去具象化什么才算是好好的洞察了用戶價值,發揮了產品經理的專業性。產品經理小白面對這一個個概念,很難找到著手點去學習這些技能。
所以我問我自己,那我具不具備產品思維呢?我的產品思維是怎么獲得的呢?很顯然,以前的我是不具備的。當時的我為什么不具備產品思維呢?
我反思了一下原因。
1)不具備相關體驗經驗
2008年,互聯網科技離我最近的可能就是一臺康佳筆記本和一只康佳彩屏手機。我對互聯網的認識就是可以進行網頁搜索、能夠上qq,可以迅雷下種子用迅雷播放器看電影,需要經常用360殺毒、清除內存;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僅在電話簿、信息、照相機、照片、mp3文件夾的范圍。至于這些軟件怎么做出來在我電腦、手機里的,我完全沒有意識。
所以雖然我在使用這些應用,但我并沒有真正認識和關注到它們的存在。他們在那里,我就去用。
這不僅是沒有產品思維,這是都沒有產品這個概念。
所以擴展到外送盒飯這件事情上,當時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外送飯是個潛力巨大的需求,我可以做一款產品;送外賣過程中找不到地方,可以有個電子地圖(當時百度地圖已經有了,但我不知道)。因為它們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太超綱了。
正在看文章的你可以針對自己的領域,看看自己處于哪一階段。例如對于最近遠程工作比較多的web3領域,我就是處于這一個階段的。我聽說過這么個名詞,此外一無所知。所以我需要去走下面的第二步、第三步。
2)不具備產品相關知識
2014年,我的角色開始與產品相關,我是一個用戶。一個真正的、具有選擇權力的用戶。我開始把我的使用對象當作一個產品來看了。當時的我開始批判看待eleme,考慮的是eleme產品帶給我的體驗:我愛吃的餐館在不在網站上,是否能送達以及送達時間問題。
但那個時候我的經驗感受僅僅是原始的、樸素的。我還沒有用戶價值、產品設計這些概念,更沒有想著這個網站可以怎么改進。就是一副“不好我就不用唄“的態度。
3)沒有轉變為產品owner的角色
后來我參加工作,2018年老板讓我沒事可以看看競品的設計風格和功能,當時我開始有意識地去關注界面樣式和產品功能。例如:全屏網頁設計、扁平化設計、卡片式設計。這個按鈕可以在這兒,那個功能可以在那兒等等。
我開始能夠感覺出來這一種好,那一種不好。但如何能夠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上,如何內化為我的產品技能,我是沒有頭緒的。產品和我的關系是分開的,我是我,產品是產品。我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如何去塑造一款”我的產品”。
那我是如何開竅,有所謂的產品思維的呢?其實就是從實踐中慢慢積累的。見過好的產品,再看差的產品,自然而然就感覺不舒服了。
4)差的產品教會我好的產品應該怎么設計
隨著產品經驗的增加,以及我承接了別人做的差的0-1版本,需要做1-N擴展時,我感到舉步維艱。我發現這個產品一些基本的功能是存在的,但可用性特別差。在這個0-1版本上,作為一個用戶我可能需要10個有重復的步驟,2min才能完成一個流程。
很自然的我就開始思考,作為一個用戶,我要通過操作達成什么目的,那達成這個目的我只要這樣、那樣、再這樣,3個步驟不就可以做完了嗎?這個時候的我開始真正成為一名產品的經理了。因為我在使用它了,我感覺到難用了。我在思考如何改造它、創造它,讓它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滿足我這個用戶最大化的使用目的。
5)從產品設計到產品落地
逐漸的我學會應用統一視覺識別風格、以用戶場景、用戶體驗路徑來定義和串聯各個產品功能。我開始考慮某個用戶故事設計是否可以簡便落地。例如:背后的data model是否合理簡單,所要求的前后端技術是否在目前的技術棧范圍內。更多的,我開始考慮產品的部署、后續可拓展性、安全性、穩定性等等諸多問題。
所以你看,產品經理的思維其實是貫穿在如何做一款產品中的。一是需要至少一個領域的產品相關體驗,才能get到如何拆解用戶價值,如何做需求分析的思維邏輯。好的產品經理,首先是一個資深用戶;二是要具備產品設計和實施相關的經驗,從而能夠落地一款可用的、可部署的、可擴展的產品。
關于具備產品相關體驗,目前是必須要有幾年的行業經驗才能夠獲得。因為大多數行業信息的公開性不夠、或者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夠,很難僅通過書面理論去了解全面。
如果未來Gen AI可以給你把某個領域,例如web3,介紹的明明白白,而你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需求挖掘技巧、產品化技巧,那產品經理遷移到任何領域去做任何產品都是可以的。因為底層思維你已經掌握了。就像Businss Analyst,可以分析非常多的細分領域,例如business proess analyst, business system analyst;他們可以做IT 軟件,也可以做任意一個行業的業務流程梳理。
所以最快的培養產品思維的方式就是實踐。針對自己熟悉的領域,生活中、工作中,找一個痛點。你覺得哪里缺了,或者既有的產品哪里讓你不舒服了,都可以。你自己做產品概念,確認潛在用戶范圍、用戶場景、用戶路徑,自己做個產品計劃;自己畫一個產品草圖、原型圖;自己搭建需求列表,排優先級,自己寫用戶故事。更有甚者,自己去寫一個簡單的網站,去了解產品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細節??傊谐稣嬷?。
以上是我關于產品思維最近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迷惘中的你有所幫助。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本文由 @汪仔7612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