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框架與實戰(3):如何做消費場景細分
“人貨場”這個概念應該如何理解?比如說「場」,并不是活動頁、著陸頁或者行業類目這些,而應該是消費場景,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的常見行為方式。
一、基本概念
“人貨場”這個概念并不難理解,所有零售業遵守的基本規則,應該有幾百年歷史了吧。但讓我非常詫異的是,很多運營、產品、技術同學居然都以為“人貨場”就是把”人”和”貨”放到一個“場”里,所以“場”等于活動頁、著陸頁,或者行業類目。概念解讀可以與時俱進,但要符合業務邏輯。也希望新人要學會從商業價值的邏輯思考,千萬不要流于表面、人云亦云。
我理解的“場”,是指消費場景,應該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絕大部分人一聽就懂的場景。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的常見行為方式,例如:
上面更多說的是城市白領的消費場景。如果換成金領,可能是:
二、對應的貨,要重新思考
成功的品牌,都是抓住了一個特定人群+場景,提供足夠好的解決方案。
好好想想,那么多服裝、化妝品、車企,都是為了解決什么人+場?絲芙蘭和屈臣氏的定位是否一樣?對于電商,想做好“場”,就設想自己開店,去什么樣的商業街尋址,針對什么人群,在哪個消費場景下,通過賣什么產品/方案解決用戶痛點。這樣才能生存下來。
三、消費場景舉例
如果不區分人群,大致消費場景可以這么表達。以后有精力再整理。提示一下,例如同樣是變美的需求,消費場景甚至可以包含保健品。
實體店雖然受限于空間,但也在極力遵守這個規則。其實我這部分的邏輯就是從商場的運作模式抄來的。當我在東南亞的大商場逛的時候,發現每一個樓層的店鋪種類,跟國內的模式幾乎一樣,靈感就來了。我甚至仔細去研究了一下絲芙蘭、優衣庫、迪卡儂等品牌的貨架設計。
反例,眾多業務只有后端類目,但是卻直接用這個做C端廣告投放、流量的運營、搜索、推薦等功能。不光整體效率低,關鍵是很難得出正確的數據分析結論,也就很難做增長。
四、如何通過算法形成業務自己的消費場景框架
我把數據分析結果和商場中常見店鋪的貨品擺放邏輯結合,發現只需要用非常簡單的算法+運營經驗即可自動將業務的SKU聚類形成消費場景框架,甚至可以自動配貨。
人+場
把畫像和場景結合來看,因為我是參考的實體商場的布局,姑且按照樓層的格式畫出來。每一層都是專門為一個特殊人群準備的,每一個格子就是一個消費場景,也是店鋪。店鋪里裝的東西,就是要售賣的商品類目。
按圖上的順序解釋如下:
- 學生會買零食,家長也會給自己的孩子買
- 女學生買的化妝品,和成熟女性買的有很大區別。
- 男人可能會為女性買化妝品作為禮物。
- 女人一旦有孩子,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下降很快
- 不同階段女性,對穿搭的需求差別很大。比如有女孩的會考慮親子裝。
- 男性幾乎不能為女性購買服裝,但是女性可以為男性購買。
- 不同階段男性的穿搭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 一旦有孩子,可能原本喜歡玩園藝的人,因為精力、經濟問題不得不放棄這種愛好。
本文由 @達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