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片廣告不是B站商業化的最優解

1 評論 2944 瀏覽 6 收藏 14 分鐘

以二次元起家的小破站,因為之前有“永遠不做廣告”的傳聞導致商業化和變現困難重重。不少人也在為B站的商業化著急,給除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正文的貼片廣告,是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呢?

3月份,B站發布了2023年財報,全年總營收達225.3億元人民幣,其中廣告板塊全年收入達64億,同比增長27%。

但一部分投資者和廣大網友似乎并不滿意,畢竟愛奇藝、快手相繼實現盈利。市場對商業化的期許已經急不可耐,所以幾乎每次發財報,都有人苦口婆心勸B站放棄“永遠不做貼片廣告”的天條。

每次B站的管理層都要不厭其煩地去否認,儼然成了固定節目,就還挺有趣的。

綜合市場上的聲音,大家勸B站開貼片廣告的原因基本有兩點:

  • 貼片廣告能擴大廣告庫存,商業化收入能做到滿池。貼片廣告是標準化的產品,也是成熟度極高的廣告形式,再加上廣告主本身對B站用戶價值認可度也高,所以能夠給出更多的溢價。
  • 貼片廣告只要設計合理就不會影響用戶和UP主體驗,比如YouTube。如果放貼片廣告和UP主分成,無疑能緩解商業化壓力,創作者也更有動力去創作。

我不否認貼片廣告肯定能提升B站的廣告收入,因為有一部分廣告主確實也有投放需求,但我依然認為:貼片不是B站廣告商業化的救市良方。

一、品牌廣告大盤在不斷萎縮

貼片廣告的需求大部分由品牌廣告主消化,所以一般也把貼片廣告放在品牌廣告的盤子里。

分享一個我得到的數據:2020年,貼片廣告市場還是一片繁榮,整個市場預計應該有114億的規模。但是到2021年的時候,貼片廣告市場規模就已經進入下行通道,下探到了106億。而到2022年市場驟然斷崖式降到是80億左右。23年大環境好一些,但我預計還不足以支撐爆發式反彈,整個貼片廣告市場也就在90億上下徘徊。

這段時間發生了什么?

首要原因當然是口罩。KA廣告客戶紛紛捂緊了錢口袋,首要縮減的就是看上去有些務虛的品牌廣告預算。

另外,貼片廣告的主陣地是在線視頻平臺,而優愛騰紛紛轉向「會員優先」的戰略,在會員不看廣告的設計下,廣告的貢獻度越來越低。此外,在線視頻的活躍用戶和在線時長均都不再增長,這讓貼片廣告的庫存也幾近停滯狀態。

這讓貼片廣告的營收持續收窄。以愛奇藝為例,2019年廣告收入有8.3億,到2023年已經降到6.2億,廣告占總營收的占比也從29%降到了20%。

有人會說,優愛騰廣告庫存的增長停滯,不恰恰是B站開放視頻貼片廣告的契機嗎?

還真不是。

就像我中午想吃黃燜雞,但是樓下的黃燜雞雞米飯的小店突然不干了,反正我的目的是吃飽肚子好搬磚,所以我為什么不去旁邊新疆飯館吃大盤雞?

同樣的道理,廣告主要做品牌廣告,不一定非要投貼片廣告這種最古老的傳統形式?實際上,近些年興起的創新品牌廣告形式、達人營銷模式都在搶占廣告主在品牌廣告上的預算池。

2022年的時候,我跟負責歐萊雅廣告投放的一位負責人交流,他分享了一個發現:經過折算后,貼片廣告的CTR(點擊率)還不如抖音和快手的topview廣告,他們已經把更多的預算給了topview。

topview是抖音在2019年4月推出的一種廣告形式,目前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都有這種形式。簡單來講topview就是將開屏廣告和視頻信息流廣告這兩種品牌廣告形式合二為一。它的特點是觸達率高,用戶感知強,缺點是太貴了,抖音上的topview 15秒的CPM的例價在240塊左右,甚至可能還要更高,愛奇藝貼片廣告的CPM則是140元。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邊topview、達人營銷在品牌廣告的預算盤子里搶預算,放眼在互聯網廣告大盤上,電商廣告、搜索廣告等效果廣告更是侵蝕著品牌廣告的預算。

據我了解,京東在2022年就已經不再向騰訊視頻投貼片廣告,轉而投效率更高的競價廣告。阿里的消費品客戶,也降低了在優酷的硬廣預算,優先挪給了天貓做電商廣告。

還有一個事情能側面印證我的觀點。

試想一下:如果貼片廣告是塊金礦,那商業化激進如抖音,它為什么不給西瓜視頻做貼片廣告?

據我所知,西瓜視頻上也有貼片廣告,不過用的是后貼片的模式,即廣告在視頻播放完成后展示,支持圖片和視頻的廣告樣式。不過這種后貼片的形式,品牌的可見度很低,大品牌廣告主并不買賬,一般是在需要給客戶補量的時候用,或者接一些效果廣告主的投放,因而根本賣不出價。

二、YouTube的廣告模式不適合B站

很多人把B站看作是中國的YouTube,畢竟YouTube坐擁全球27億月活用戶,而2023年廣告營收達到了315億美元,平均每個用戶貢獻了11.6美元廣告收入。

相比之下,B站3.36億月活用戶,廣告營收64億元,每個用戶的廣告貢獻值是19元人民幣,前者是B站的4.4倍。

這樣看來,對標YouTube的話,B站的廣告天花板很高,所以有人就主張B站的廣告模式直接向YouTube抄作業。我大致梳理了一下,目前YouTube有4種主流的廣告模式:

  1. 可跳過的視頻廣告(Skippable ads):貼片廣告在播放之前、播中或播完播放。用戶在觀看5 秒后可以選擇跳過廣告,此時廣告主不需付費,只需為廣告的實際觀看次數而不是展示次數付費。
  2. 6秒導視廣告(Bumper ads):也有人直譯成保險杠廣告,在2016年推出。廣告時長在6秒以內,通過簡短的信息傳達給用戶。廣告不可跳過,廣告主使用目標 CPM(每千次展示費用)出價。
  3. 不可跳過的廣告(Non-skippable ads):時長在6秒-15秒之間,播前播中播后都可以插入,廣告不可跳過,廣告主使用目標 CPM(每千次展示費用)出價。
  4. 短視頻廣告(Shorts):是 YouTube 上針對移動設備優化的體驗,以短、垂直/全屏視頻為中心,與簡單的視頻創建功能更緊密地集成。用戶需要觀看廣告10秒以上,如果廣告少于10秒則需要用戶看完才能計費。短視頻廣告對應B站的Story Mode。

我直接說結論:由于目前B站大部分都是2-3分鐘的視頻為主,最適配的就是5秒可跳過廣告和6秒導視廣告。

不過6秒導視廣告對用戶體驗侵害有些大:如果用戶每次點開一個幾分鐘的視頻,不管是播前還是播后,都要面臨同一個6秒鐘廣告的轟炸,估計很多人都會炸鍋。所以聰明的網友給出了兼顧用戶體驗和客戶價值的具體方案:

  1. 既然要顧及UP主的情緒,莫不如把加不加貼片廣告交給UP主自己決定,這樣就打消了UP主的顧慮。
  2. 既然要兼顧用戶體驗,莫不如直接抄YouTube的5秒可跳過廣告,用戶如果不喜歡就直接跳過廣告唄。

上面兩個方案看上去面面俱到,但仔細想想又好像哪里不對。

大家勸B站開放貼片廣告的初心是啥?是要兼顧用戶體驗和商業訴求嗎?

不是啊。咱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商業化廣告收入啊。

我們先說第一個方案來說,以往貼片的廣告庫存由平臺確定后然后賣給廣告客戶。如果讓UP主自己決定加不加貼片,這就會產生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這部分優質的廣告庫存由原來的定量成為一個變量。

假如我是歐萊雅洗發水的客戶,手里有1000萬,需要在雙十一期間完成一次廣告投放,達成一個CTR的目標。然后我在B站廣告后臺框選高學歷、高收入、一二線城市、女性的人群包,這部分的流量一般都在美妝等UP主的內容上。但是我在后臺發現,有些UP主她已經接了商單廣告,另一些UP主本身就很有個性不喜歡廣告,總之就是沒開權限,這時候我要買的廣告點位不夠了,1000萬的廣告預算根本消耗不完。

這是一個簡單化、甚至有些極端化的例子,但反映了一個問題:這種不確定的流量對變現效率很不友好。

再說第二個方案。用戶可跳過的廣告好處挺多的,但這句話是對于廣告客戶來說的。

首先,用戶因為要跳過廣告,所以在廣告的前5秒內,用戶是注意力很高的狀態,這意味客戶能得到很不錯的高質量曝光。

其次,只有當用戶觀看視頻 30 秒或點擊視頻發生跳轉之后,廣告主才需要付費。如果用戶在5秒后跳過了廣告,廣告主相當于白嫖了一次曝光。

一般認為,B站年輕用戶對廣告的容忍度遠遠不如抖音快手小紅書。如果大部分人選擇跳過廣告,那么平臺辛辛苦苦開辟的這部分廣告庫存不僅都廢了,還犧牲了一部分用戶體驗,畢竟用戶還是看了5秒廣告,是不是賠了夫人有折兵。

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開放貼片廣告,真的不能增加多少有效廣告庫存。

坦白講,B站的廣告系統還處在一個搭建基建的初級階段,廣告效率還處在抖音兩年前甚至4年前的水平。

現在讓B站去抄YouTube,不等于讓一個小學三年級孩子去抄研究生的作業嗎?能抄明白嗎?

最后,目前在所謂中視頻戰場,不止B站一家。比如西瓜視頻,它是抖音在中視頻領域的陣地,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對標B站。

假如B站真的開放了貼片廣告,一部分“原教旨主義”的用戶肯定會反彈,UP主也有受影響。我們都知道B站用戶間的認同度較高,社區屬性更高,這就導致用戶一些主張很容易形成站內輿論,這些輿論會通過彈幕、評論的形式綁架UP主。

你猜到了那個時候,抖音會袖手旁觀嗎?

本文由 @刀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棒!我覺得B站確實不需要貼片廣告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