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框架與實戰(1):構建用戶增長策略的基礎:KPI拆解

1 評論 2439 瀏覽 11 收藏 11 分鐘

本篇文章對用戶增長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對用戶增長進行了介紹,并且講解了從KPI拆解的方法上構建用戶增長策略的基礎。讓我們來看看吧~

咱們討論的前提是公司目標已經定義清楚,無論是付費用戶規模,訂單規模,還是GMV,明確即可。用增的第一步是對流量到目標進行各個維度用戶數據的拆解和分布。

一、關鍵行為

用戶行為反映了用戶與產品的互動,如瀏覽、點擊、購買等。關鍵行為(Engagement,簡稱E),是指可以通過數據證明與轉化率高度相關的用戶行為。大部分E的值是連續的。例如對于電商業務,加購n次雖然暫時還未在窗口期內轉化,但可視為完成了F(n)的目標。

需要注意邊際收益一般是遞減的,有的維度甚至遞減非???。具體是什么,我先賣個關子,你看看自己的業務里是否有這樣的數據:

非電商也一樣,比如游戲用戶完成了一個小任務,雖然還未付費,但可視為完成了一部分結果。

把所有E1,E2,E3…的折算率累計=∑(En),則可視為過程目標。便于團隊內的績效評估和資源的協調。

todo:LTV相關性

二、關鍵特征

關鍵特征,是指通過計算目標完成效率,能看到明顯差異的用戶數據維度,且在短期內value不變,一般是非連續的。例如地理位置、性別、婚姻、家庭成員、設備、電信運營商等約10-15種。大多以最新狀態為準即可。

舉例,某國家城市->效率分布

用戶增長框架與實戰part1 構建用戶增長策略的基礎:KPI到用戶數據的拆解

從人口的分布可以看出,數據分布的規律。若再如果把地圖打開,還可以發現一般沿海城市自帶港口、或者距離港口型城市較勁的地區,效果也不錯。(沿海只是一個例子,需要舉一反三。)

舉例,某國家電信運營商->效率分布

用戶增長框架與實戰part1 構建用戶增長策略的基礎:KPI到用戶數據的拆解

按一般經驗,比如上面城市級數據,人口數量大的往往效果也不錯,但這個維度會告訴你不一定。剛好這個最大運營商的用戶特征不太與業務的供給側匹配。

如果有專業數據團隊配合,還需要做數據校驗。例如注冊手機號做散列分10組的話,兩組效率應該幾乎是一樣的,任何一個維度都可。

用戶增長框架與實戰part1 構建用戶增長策略的基礎:KPI到用戶數據的拆解

反例

簡單利用一部分行為數據來定義用戶數據拆解邏輯,例如歷史記錄中,一共有多少次付費行為。最近N天的多少天訪問過APP。最近N天的多少天有付費行為。超出M天無購物行為。超出N天無訪問行為。我個人粗淺理解,這屬于刻舟求劍,因為日常運營行為直接干預了某些數據。關鍵是這些數據和最終目標并無因果關系,對用增團隊來說也并沒有可操作性。

三、關鍵特征的應用

這些數據對于劃分用戶群體、定制創意、以及預測用戶需求至關重要。關鍵特征可以迅速盤點當前資源分配上不均衡的地方(可以簡單的用標準方差來計算),最不均衡的維度,一般是第一個突破口,還可幫助指定完整的增長策略,和每個具體方向的抓手,也為后續內容優化提供了基礎。

比如對于電商業以訂單量(而非GMV)為目標,那么地理位置、行業的差異會比較明顯。性別、年齡、設備等較弱。資源按照差異最大維度的分布重新分配,就可以快速出結果了。接下來是每個維度的運營策略。每個業務差異度很大,要學會舉一反三。

  • 地理位置,常見為城市?;诔鞘械膬热萜貌呗?,商品、內容差異度甚至可以到80%。對電商來說還需要考慮物流的可用性和效率。
  • 設備、運營商。針對性的服務。例如充值、回收、貼膜、使用技巧的內容。
  • 性別、婚姻狀況。內容偏好策略,差異度甚至可以到90%。
  • 年紀這個維度上也呈現出非常明確的信號。我們的業務能讓某些年齡段用戶更滿意。換句話說,就是對某些年齡段服務不夠好。我判斷是特定年齡的內容供給不足,且推薦算法有問題。
  • 行業類目的偏好,可橫向比較的類目,如果有較大效率差異,先看看供給側是否有缺失,很可能缺少關鍵商品/內容。再看看流量側是否有較大差異,假設體量相似,流量成本是否相差較大。若A整體不如B,且A的流量成本更低,轉化過程區別不大的話,很可能供給側出了問題。我們雖然不能在短期解決供給,但可以控制資源的分配。

服務策略的一些數據分析結果(為了讓大家理解,列舉了很多例子,其實我基本就用了兩條算法邏輯。):

  • 地理位置的行為慣性概率可以到90%+。(這個是為了應對合作團隊的挑戰:你怎么知道你說的是對的,難道用戶就不能xxx么。)
  • 當用戶的APP與最新版相隔N個版本號,轉化的概率大大降低。我推斷是跟用戶忠誠度相關。
  • 某國家頭部運營商的用戶,轉化率明顯低于其他運營商。很可能是這類用戶的消費能力和我們的業務不匹配。
  • 類目偏好,可以明顯看出用戶的轉化率和留存率的分布差異。只需一小部分數據即可提前判斷用戶LTV。
  • 類目偏好這個維度也極大影響內容偏好。一個最經典案例,如果已知用戶對假發有需求,推送染發劑的成功率居然大于推送美妝用品。相信聰明的同學可以自行挖掘出原因。
  • 想再說一下設備,可能旗艦級機型之間相似度更高,而不是按品牌劃分。
  • 女性可以給男性買快時尚產品。但反過來不行??鞎r尚比如男裝男包,最多甚至50%買家是女性。這個和我在商場中觀察的流量現象一致,Zara在大部分商場布局是1層女裝2層男裝。暫不討論3層童裝。1層購物的都是女性,但是2層也能經??吹脚哉J真挑選商品。
  • 女性一旦有了孩子, 對時尚和美妝類,也就是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大大降低,需求向孩子和家庭傾斜,廚房、清潔、家裝、收納。
  • 女孩的商品,基本都是媽媽買。男孩的產品是父親買。
  • 通過對孩子的性別識別,可以反推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生育率,和公開數據幾乎一致。
  • 更深層數據分析,即剛需和改善型需求,還可以再次提升運營效率。時尚類剛需例如:服裝,口紅,粉底,腮紅,高光(三件套)。改善型例如:眼影等高階化妝品類,鞋,包,首飾,手表。隨后展開。(devils in the details。某些業務只考慮供給側分類,并不考慮需求側分類。把原本剛需的產品,歸類到改善型,例如發卡歸到了fashion accessories。會讓你得出甚至相反的結論。)

四、關于KPI的口徑

一個基礎但重要,且居然有人犯錯的細節。

可能有的業務采用了寬歸因口徑,例如24小時甚至更粗。具體業務具體分析。

單說電商的話,session基本可以作為合適的口徑,在這個基礎上修改即可。但如果采用粗口徑,會導致無論做什么,似乎都沒什么用,甚至結果違反商業常識。

當你用自己的錢經營一個零售業務,且非常依賴渠道時,你會采用寬口徑還是細口徑呢?當渠道商期望用更粗顆粒度找你要傭金時,你會拒絕。為什么錢不從自己口袋出,就容易忘記呢?

如果目標定錯了,團隊努力的結果只能是隨機的。

本文由 @達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沒人評論么?歡迎提意見呀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