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冊一年后注銷-我做錯了哪些事
每個人心理都有一個創業夢想,畢竟有自己的一份事業比打工強太多。但并不是每個創業都會是成功的,失敗才是常態。這篇文章,作者就分享了自身創業失敗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先介紹一下背景:我在22年底注冊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登記成員只有2人(最少標準人數),主要經營的業務是軟件外包開發。
而我們做這件事的優勢有兩點:
其一,我們是學生團隊,從產品到設計再到研發全是本科學生,我們一群學生需要接觸很多企業級商業項目,來積累項目經驗、鍛煉設計和研發能力,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寶貴的提升機會,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次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其二,我們風險很低,大部分成本都由學校提供的場所承擔,包括場地、設備、網絡和各種工具等,于是乎我們的成本大頭只有人力成本,我們也基本是按照人力成本去計算項目分紅的。
一、初創企業,旭日初升
公司創立之初比較低調,和團隊過往經歷有關,也和我個人風格有關。為什么和團隊過往有關,曾經團隊注冊過公司,那是上幾批團隊元老剛剛站穩腳跟,于是希望建立一套良好可循環的模式給后面的代理人或負責人。
但輝煌之后就是一直在走下坡,因為這個公司其實對負責人和成員來說是一個職業發展的敲門磚,而不是創業的助推器,于是團隊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自己的發展去向而不是團隊整體方向,導致公司凝聚力變差,最后潦草的進行換屆,還掛靠在了學校指導老師名下,最終在一屆負責人下注銷了。
當時的我初出茅廬,憑借著自己洋溢的激情和半吊子水平坐上了管理層的位子,看到了大量外部企業拋來的商業化“橄欖枝”,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我決定重建公司,并通過多接外包項目的方式,實現團隊盈利和項目分紅,也為團隊成員積累了寶貴的項目經驗。
在缺少經驗和能力的情況下,我承接了大量項目,整個團隊表面上看起來欣欣向榮,大家各司其職,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也是最后開心的時刻。
二、大刀闊斧,組織改革
除了接商業訂單,我還盯上了另一塊蛋糕。由于我們是專業類大學,學校非常重視科創方向的投入和產出,孕育了非常多優秀的項目出來,也孵化了很多獨立團隊。
因為我們是掛靠在科創方向下的團隊,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和教師領導和利益,于是我單獨劃分出一塊精力去做科創競賽,希望能以此提升整個團隊在科創大組織中的地位,提升在老師和領導的重視。
因為我缺少很多競賽經驗,于是我拖了身邊的人介紹了兩位在競賽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同學,并說服他們加入團隊新成立的競賽組來提供指導。
經過前期的討論和驗證,我們確定了新增的競賽組應該設立什么樣的目標,如何發展,如何服務整個團隊。并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招聘。
得益于專業類學校的優勢,我們招到了一批競賽方向表現優異的同學,為我們提供人員支持。此刻,整個團隊規模發展到了最大,同時團隊的各種創新和想法也不斷涌現,覆蓋的項目類別越來越多,團隊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
三、對外合作,發展頂峰
由于團隊越做越大,慢慢的項目也出現了起色,項目的影響力沖出校園,吸引到了其他學校的團隊興趣。于是招集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及成員,約定了一個地方茶話會,作為代表整個地區的“先鋒創客”。
在那段時間,幾個學校的研發同學共同維護一些開源論壇、做項目分享、技術討論,甚至還一同做了一些有意義的項目給社會服務。
除此之外,還計劃提供項目、學習機會給更多人,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加入我們、或為我們提供更多幫助。
未來甚至還暢想著,如何共同做一個影響力巨大的項目,去比賽、去投入使用、去方便每一個人,以及如何利用媒體的力量提供曝光,讓這些事情成為學校、社會的焦點。(“創業者”聚在一起就喜歡吹nb,誰都想不到以后誰會成為投資人)
當然,一切行動的基礎都需要有人推動,沒人愿意為了空頭支票去冒險,在商業場景上顯現的更為明顯。
四、碰到的問題
困難一:項目延期,拆了東墻補西墻
由于前期接了大量項目,導致在最緊張的交付階段出現了人力不足,很多有能力的同學甚至擔任多個大項目的主要開發人員,再加上外部商業環境變動,遇到了難纏的甲方,導致一個大項目不得不延期。
延期讓甲方落下了話柄,以后在各種談判場都處于不利位置。而且由于我們是學生團隊,大家該秋招的秋招、考研的考研,難以抽出時間去應付各種新需求,
在這種場景下,人員工作積極性低迷,于是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用另一個項目的錢去填這個項目的空子,并承諾等這個項目交付拿到錢,再把錢補給他們。
剛開始各方都很順利的成交了,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延期的項目問題如此之多,拖了非常長的時間都沒有反饋,每天不是在催促就是在催促的路上,期間另一個項目的朋友甚至因為我拖欠補助而和我產生較大的矛盾,難以協調。
在多方壓力下,我向項目方妥協,只拿回人員開發成本,其余的錢可以不要,但期望盡快結項。
但項目方似乎不那么干脆,他們又以該項目有其他適用場景為由,在調研新場景的可能性,并承諾如果可行將全額支付項目費用。于是這一等又是好幾個月,好幾個月都走在催債的路上。
(我小時候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成為電視里被民工催債伐的“老板”)
困難二:無人可用,競賽組前功盡棄
轟轟烈烈建立了競賽組,有個核心的要求卻忘記了,那就是要求他們忠誠。在學校,加入一個團隊,和社團沒什么區別,有能力的人可以身兼數職,可以去更好的平臺上去發展。
我們招的這批人也是,對于一個初創團隊來說,實在沒有什么吸引人的,甚至有些時候做的東西太“接地氣”,很難讓他們適應。
于是競賽組這幾位同學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達不到我們的期望,更多觀望那些其他更成熟的競賽團隊給予的機會和成就。我們團隊在競賽上,就是個小白,缺少資源,需要優秀的忠誠的人來創造資源,但我們沒做到。
困難三:經驗難傳,團隊重蹈又覆轍
我也不是決心要把這個團隊作為我未來創業的idea,我只是希望從中吸取對我未來求職發展有利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我也需要把我的成果、我的經驗教訓告訴后面的接班人。
就像是我小時候,那些成熟的大人酒后對我的真心吐露和勸告,我一知半解。
我將我的想法和經驗告訴下一批人他們同樣無法完全理解,剛開始只能照貓畫虎,后來就完全變成他們理解的那樣了。這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些我曾經碰到過的困難,由于缺乏溝通和了解,我很難及時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也走了一些每代人都走過的彎路,跌跌撞撞做到今天。
這樣的危害是我們團隊始終走不出去這個新手怪圈,永遠有人在告誡后面的人該如何做,但永遠有人在犯錯誤。我想這也是一個團隊或企業,離不開一個話事人的原因,團隊是負責人行事風格的體現,負責人能力是團隊發展的縮影。
我畢竟不能控制所有事情。如果我有能力,當然是希望我在管理的這段時間建立一套稍微成熟點運行模式,讓整個團隊穩步發展,后面的人只需縫縫補補即可,但可惜沒能兜住,最后在類似曾經發生過的錯誤下注銷了(即大家開始關注自己的發展而非團隊,導致無人接手)
從接管團隊到公司創立,再到公司注銷,差不多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其實就是我大學生活思想、能力、態度的一個縮影。
當我真正做了一些行動開始管理團隊的時候,我也體會到了曾經一起做項目的朋友漸漸疏遠,但我不希望這樣,我錯就錯在不希望這樣于是努力挽回。
于是我處在一個時而管理時而同事的別扭角色,我的能力和影響力也并不支持我同時扮演好兩種角色。最終演變成:因為管理疏忽,曾經的好友開始惡語相向,因為缺少共同做事機會,也很難重新再融入他們的日常。有點“高處不勝寒”那味兒了hhh
一段寶貴的經歷不一定是以句號收尾的,也可能是以省略號……
故事線太多講不完,有什么想了解的歡迎評論區提問~
本文由 @養鱉大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