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碎片到系統(tǒng):設計師必備的知識庫搭建指南

1 評論 3270 瀏覽 7 收藏 29 分鐘

作為一名資深的知識付費愛好者,我逐漸意識到在職業(yè)生涯中,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最近,我也在著手搭建自己的知識架構,借此機會,我想分享關于設計師建立知識庫體系的一些思考和見解。我非常期待與大家深入交流和探討這個話題!

本文將從四個維度展開探討:建立個人知識庫的重要性、用一套思維模型快速搭建知識架構、我的實踐經(jīng)驗及心態(tài)修行。通過系統(tǒng)學習,加上我個人實踐思考,分享如何創(chuàng)建真正屬于自己、高效實用的知識體系。

這不僅是知識管理的方法,更是一種提升自我認知與學習能力的思維訓練。記住,唯有親手編寫的素材、親自打造的知識庫,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智慧財富。

一、設計師需要自己的知識庫

結果先行: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庫,可以帶來哪些福利呢?

1. 系統(tǒng)知識匯總

首先就是對我自己學到、擁有的碎片知識做一個系統(tǒng)性、結構化的匯總,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設計方法論,并且可以在需要某一個知識內容的時候快速定位信息,調取使用。

2. 刻意練習

其次,在整理知識體系過程中,因為貫徹「親手編寫、親自打造」的理念,可以鍛煉我的思維邏輯與表達能力,并且修煉手冊、案例庫中記錄的是自己刻意練習的實例,反復練習,也能加深自己對于理論方法的理解,培養(yǎng)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是那句智慧財富密碼 ?? 請時刻謹記?。?!

結合心理認知學與教育學的理論,我深切體會到,自己親手書寫和實踐的經(jīng)歷能讓知識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記,并實現(xiàn)真正的內化。這種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表層,而是成為我個人能力和智慧的一部分。

與之相對,那些僅憑他人傳授而得的知識,往往難以達到同樣的深度和持久性,因此主動學習和實踐在知識獲取與內化過程中極為重要。

3. 團隊協(xié)作

在團隊中構建個人知識庫,不僅是分享和交流設計經(jīng)驗、技巧的橋梁,更是促進知識共享、加速新人融入及提升團隊整體水平的關鍵。這個過程中,我得以洞察信息差距,持續(xù)豐富和更新知識庫,確保其與行業(yè)前沿動態(tài)保持一致。并且,自己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可以實現(xiàn)自我提升,促進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成長。

二、還原基礎|一套思維模型,快速搭建知識庫框架

?? 敲黑板

以下內容都是基于這一套思維模型:目標思維 ? 輸入|輸出|復盤|SOP ? 作品思維

1. 目標思維

我始終相信做事要真的清楚自己的目標,才能更清晰自己該從哪里開始,下一階段的方向是什么。

真正清楚的目標既要具體可行,又能起到啟發(fā)鼓舞人心的力量。例如只能做一件事,那我將會選擇做什么事情?想做這件事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從中可以獲得什么?如果不做會怎樣?一步步去拆解。

我明確目標的方式是先從自己擁有的、當前所處的情況開始捋,拿我的動效專項知識庫來說:

  • 我之前已經(jīng)有1.0版的動效知識庫框架,里面收錄了一些本地化文章、內容,一直私密未開放,總想著“等準備充足了”再共享,在這次優(yōu)化前已經(jīng)停用了2個多月,停用根源是亂、繁瑣;
  • 囤積的內容很亂,其中不止動效主題,還有界面設計、興趣愛好等雜七雜八的拓展類目,有些框架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少使用,但又好像有點相關性;
  • 歸檔流程繁瑣,當有新內容想記錄時,我需要想半天該放在哪里才對,之前放的某一個信息忘記是在哪里看到的了,關鍵詞是什么來著…

從上述梳理中,我挑出5個關鍵詞:「1.0框架」「私密未開放」「等」「亂/冗余」「繁瑣」;

那新的目標思維我就會從這5點開始:「2.0優(yōu)化」「公開分享」「立即」「動效專項」「精要版」;

完整下來就是我這次核心目標是優(yōu)化知識庫體系,梳理清晰基礎框架后直接開啟公開分享模式,設置好權限類別,更名為「雪莉動效社|精要版」,即此知識庫僅做為動效專項知識庫,內容要與動效強相關。

2. 基礎模型:輸入-輸出-復盤-SOP

在知識框架的迭代升級中,從1.0到2.0版本,我始終應用「輸入|XX」、「輸出|XX」、「復盤|XX」以及「SOP|行動清單」這一核心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是我習得的精華思維,更是經(jīng)過自身實踐驗證,確認為最適合我個人知識管理的有效模型。它如同一座橋梁,巧妙地將輸入的資訊信息轉化為我可以深度理解和實際應用的知識財富。

接下來,我面臨的任務是進一步明晰每一部分的具體內容,精心挑選并填充最有價值的內容,以打造一個「更少,但更好」的知識庫。

輸入|知識筆記

首先仍需明確的是「與動效主題強相關」,我的輸入來源主要是課程資源、主

圍繞深度、系統(tǒng)、有清晰目標導向的輸入特點,結合我自身的應用,把兩類輸入又細分具像化。

比如知識付費的系統(tǒng)課,我為每一門課程對應建立一個筆記文檔,命名格式統(tǒng)一為:狀態(tài)|課程主題|平臺,鏈接后面SOP中的「筆記模版」,系統(tǒng)整理一套「雪莉的動效知識筆記系統(tǒng)」,這是我的理論基石,課程中涉及到的案例可以梳理案例清單,實踐應用后豐富我的輸出|案例庫,形成知識有效串聯(lián)。

每一篇課程筆記的記錄,我依然推薦以自己的產(chǎn)出為主,用自己習慣的話語表達記錄,才能加深自身的印象,有助于知識吸收。

以思維導圖形式,反推課程結構,關鍵詞加無框限制,能讓我的思路更加拓展,不被零散的點所拘束,這一思路也是基于我的學習模式提煉出來的:

  • 第一遍聽課主要是給自己掃盲,以學生心態(tài)去學課程中講到的知識點,鞏固已知、探索新知,在聽的過程中激發(fā)靈感去思考、拓展,所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讓我快速記錄聽到的關鍵詞信息,有拓展就繼續(xù)展開,沒有也可以再單開一個跟著課程節(jié)奏走。
  • 課后通過實踐應用,把課程理論落地,產(chǎn)出可視化作品,遇到具體問題,我會通過回看課程對應時間點針對性找解決方法,或者檢索、自己實踐尋求解決思路,這一步思維導圖就可以讓我把知識更好的串聯(lián)起來,而不是一個個零散的小點啦!~

輸出|以終為始,案例庫&內容創(chuàng)作

知識庫的核心之一在于輸出,結合自己的核心目標或終極目標去建立細分類別,以終為始反推結構。

比如我的最終目標之一是系統(tǒng)小課產(chǎn)出,核心在于構建案例庫,那我的輸出重點就要聚焦于主題案例的深度沉淀,涵蓋作品成果、過程思考及拓展延伸等多維度內容。

輸出|內容創(chuàng)作部分,我主要用于記錄自媒體筆記、文章分享兩塊內容,做好知識的串聯(lián)。

例如我的自媒體以小紅書為主,記錄我的動效案例日常,分享教程為主,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兒,建立賬號認知度,這一塊我就會通過雙向鏈接,把用到的「案例庫」或「動效修煉手冊」中的信息引用過來,知道筆記內容的來源為何處,產(chǎn)出怎樣的成果。

文章分享將是我今年的重點之一,我計劃撰寫一系列關于動效主題的實踐經(jīng)驗分享文章,包括這一篇基于我優(yōu)化動效專項知識庫的實踐經(jīng)驗。

今年,我設定了明確的目標:突破新手村,產(chǎn)出高質量的干貨內容,并努力獲得專業(yè)平臺的認證。書寫這一行動我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了三年,現(xiàn)在是時候全力以赴,將這一愿景轉化為現(xiàn)實啦!~

復盤|覺察成長

復盤是知識庫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第二大核心環(huán)節(jié)。

2024年,我將「覺察」作為年度關鍵詞,以此深化自我成長的認知。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系統(tǒng)的記錄和總結輸入、輸出過程中形成的行動清單,以周為期,定期做進度與成果復盤,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持續(xù)優(yōu)化迭代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流程,同時梳理下周計劃,確保每個階段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總的來說就是具體場景、行動,產(chǎn)出了啥成果,咱以數(shù)據(jù)、作品來說,這樣相比「我最近瘦了點」「最近有點忙」要更為具像化,例如第11周我用一周時間完成動效專項知識庫的2.0結構升級并開放共享;

第14周我主要拆解了《Shapes in motion》,并完成教程錄制與上線,實現(xiàn)第一個MVP閉環(huán)嘗試,邁出第一步等。

SOP|行動清單

區(qū)別于復盤模塊,我特意把「SOP」與「行動清單」單獨劃分出來,核心目的是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應用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流程,收錄三類內容:思想清單、SOP流程與知識筆記模版,對應場景直接調用。

思想清單:捕捉我的靈感、想法以及問題卡點的合集,是我審視和調整自己行為模式的重要工具。

通過定期梳理正在做、應該做和想要做的事,我能更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目標和優(yōu)先級次序。

  • 正在做的事:現(xiàn)在進行時狀態(tài),是我當下的時間精力投入部分,也是需要仔細篩選,斷舍離的部分;
  • 應該做的事:未來時態(tài),是自己應負的責任,例如身體健康|規(guī)律睡眠作息,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等;
  • 想要做的事:未來時態(tài),是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應該投入主要精力去做的事,例如我的愿景、成長規(guī)劃、核心目標等。

《精要主義》中倡導的「更少,但更好」理念,讓我意識到自己之前陷入了過度忙碌的漩渦,每天貌似忙了許多事,卻難以看到實質性的成果產(chǎn)出,這種狀態(tài)讓我深感困惑和疲憊。

為了改善這種困境,我開始踐行「主題」模式,即每個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只專注于一個核心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我將集中精力產(chǎn)出一個完整且有價值的成果。這樣方式提高了我的專注力和行動效率,而不是什么都只做了一點。

SOP流程:詳細記錄各種常見任務的執(zhí)行步驟和注意事項,確保我在處理各種事務時都能保持高效率和一致性,節(jié)約決策成本,從而把時間與精力投入在我想做和應該做的事上。

我為每日規(guī)劃制定了SOP,簡化決策過程,將精力集中于更重要的事務,使用時我只需要根據(jù)當日狀態(tài),填寫內容、記錄即可,輕松高效規(guī)劃每日任務。

另外我還把第14周實踐過的MG全流程拆解內容,系統(tǒng)化梳理為「課程設計SOP」,這種基于現(xiàn)有模型構建的1.0版本,為我后續(xù)場景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檢驗和優(yōu)化基礎,助力我持續(xù)提升知識體系化的專業(yè)水平。

筆記模版:我為自己設計了通用的課程筆記模版與閱讀筆記模版,遵循“減少決策浪費,提升使用效率”的原則,通過自動化模式讓知識輸入更加高效。

筆記模版中的行動清單雙向聯(lián)動匯總到「復盤」模塊,強化實踐驗證;認知|關鍵詞,如認知卡片索引或案例作品呈現(xiàn),記錄個人成長軌跡;大綱式筆記,則是前面「輸入-課程資源」中提到的思維導圖形式,關鍵詞+無框不設限的筆記方法,讓我的思維隨著接受的訊息盡情擴散。

閱讀模版中,關于問題卡點的記錄,我借助「思想清單」去探尋解決方案,并通過實踐檢驗方案的有效性,最終,成果產(chǎn)出整合至「案例庫」或「復盤」等模塊中,形成知識體系的有機串聯(lián)。

3. 作品思維

在我構建的「輸入-輸出-復盤- SOP」模型中,案例庫和可視化成果的構建始終貫穿著「作品思維」的理念。

我明白,要將理論知識真正落地有用,就必須通過實踐行動將其具像化為作品呈現(xiàn)。

無論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動效案例、一篇深入淺出的文章、一段寓教于樂的自媒體視頻,還是一份條理清晰的知識筆記,都是我付出行動的最佳證明,亦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通過持續(xù)創(chuàng)作和分享,我將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讓每一刻付出都轉化為有價值的成果,實現(xiàn)時間的有效增值。

4. 工具箱

在工具選擇與應用上,我堅守一個原則:個人的就選自己順手的用,團隊知識庫需要再考慮協(xié)作需求,這與目標思維緊密相連,確保知識庫能夠高效服務于既定目標及相關人員。

目前,我主要依賴于語雀和Notion這兩款工具。Notion以其「All in one」特性和強大的數(shù)據(jù)表功能,輕松承載我的全面知識體系,無需過多糾結;語雀則成為我專注于動效知識庫的優(yōu)選,便于我進行公開分享。

明確了工具,接下來便是對思維模型內容進行細致的分類整理。預先梳理著一部分內容,有助于節(jié)省決策精力。

我將內容劃分為系統(tǒng)化和碎片化兩大類。

系統(tǒng)化內容,如課程、主題閱讀,我會將其納入語雀知識庫,提煉出相應的模版SOP;同時,Notion中的「知識主題」「課程」「圖書館」「寶藏庫」模塊可與語雀實現(xiàn)同步鏈接,形成完整的知識匯總,方便我隨時查閱。至于那些與動效關聯(lián)較弱的信息,我會直接存放在Notion對應模塊中,以便在其他場景中靈活調用。

碎片化信息,如即時靈感、刷手機獲取的信息,我通常會現(xiàn)在微信的「中轉站」與「收集箱」中進行初步篩選和標注。

這些信息會被我賦予「標簽+主題」的記號,與動效強相關的內容我會立即轉化為行動清單,投入實踐檢驗。其余信息則每周進行一次清理,避免過度積累。

值得一題的是,我還會利用「語雀小記」來記錄一些碎片化信息,它們可以作為素材庫,與知識庫實現(xiàn)雙向鏈接,進一步串聯(lián)起我的知識體系。這樣,知識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共同構建的。

三、說說我的實踐經(jīng)驗|王炸搭配

索引:像是知識庫的「目錄」或「地圖」。

隨著知識庫內容的日益豐富,每個模塊下的信息可能會變得龐大且復雜,這時索引就能幫助我將這些分散的信息進行二次分類和匯總,無論是數(shù)據(jù)表格形式或是層級標題記錄,只要能清晰展現(xiàn)分類關系,并通過關鍵詞快速定位,就能發(fā)揮其價值。

SOP:設計思路與實用度在第二部分已經(jīng)說過啦,可以再回看重點;這一部分無論是以時間維度出發(fā)的「每日規(guī)劃SOP」,還是場景/要素維度出發(fā)的「課程/直播SOP」,重要的都是力求在輸出與行動復盤中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

總的來說,索引&SOP這對「王炸」搭配,已經(jīng)成為我知識庫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心推薦大家去嘗試使用,相信它們一定能為你的工作和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五、心態(tài)分享|以我為主,時間看得見

我深覺做任何事心態(tài)是最重要的,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長期成功的基石,能夠在我遇到卡點的時候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

給大家分享三個我在搭建知識庫體系時超實用的心態(tài):

1. 知識選自己最需要的學

作為曾經(jīng)的囤課達人,盲目追求知識付費,卻發(fā)現(xiàn)真正用到的少之又少。例如我早幾年買的Python,學習初衷雖好,但現(xiàn)實中卻鮮少觸及。

這讓我深刻覺察:知識選擇應結合實際背景,根據(jù)主題梳理行動,并付諸實踐。例如針對我正在做以及想做的事,我的重心便是「動效」領域的深耕。

2. 循序漸進,做長期主義者

「慢工出細活」,在快節(jié)奏時代,我們仍需保持深度鉆研的耐心。

實踐過程中,我始終告訴自己要接納不完美,允許“垃圾”的產(chǎn)生,因為正是這些基礎積累,為后續(xù)的優(yōu)化迭代奠定基石。每一次的更新,無論大小,都是我向前邁出的一步,拉長時間看結果。

3. 當下即是最佳時機

「想做」與「行動」之間往往存在鴻溝,我曾因「現(xiàn)在比較忙」「等忙完這個再去做」「1號完美開始」等種種借口推遲行動,最終錯失良機。其實當時真的沒時間嗎?不一定!

所以現(xiàn)在,我堅信「想著有一天要去做什么時,當下即是最佳時機」,如搭建/優(yōu)化知識庫,我會立即動手,哪怕只是微小的起步,從打開某一款軟件開始,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知識庫集,命個名,行動就順其自然的開始啦!~

構建知識庫不僅是技術的積累,更是心態(tài)的磨練。精選、耐心和行動,這三重境界相輔相成,共同助力我在知識的領域中探索。每一次的實踐和反思,都是我成長的見證。

結語

以上是我著手搭建自己的動效專項知識庫體系的一些思考和見解,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分享:

  • 建立個人知識庫的重要性:有助于系統(tǒng)知識匯總、刻意練習、團隊協(xié)作;
  • 一套思維模型快速搭建知識架構:目標思維、輸入-輸出-復盤- SOP、作品思維;
  • 自用強推「王炸」搭配:索引&SOP;
  • 心態(tài)修行:知識精選自己需要的、做長期主義者、當下即最佳時機。

由此創(chuàng)建真正屬于我自己、高效實用的「雪莉動效社-精要版」體系。記住,唯有親手編寫的素材、親自打造的知識庫,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智慧財富。

有了方法,立刻著手搭建知識庫體系,開啟設計師的智慧之路吧!我非常期待收到大家的反饋與交流!

作者:Shirley_雪

微信公眾號:雪莉設計成長圖

本文由 @Shirley_雪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優(yōu)質分享,感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