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UX)設計中的“綠野仙蹤法”

0 評論 1341 瀏覽 4 收藏 15 分鐘

“綠野仙蹤法”用于有效地收集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和行為,那么這個方法是如何應用到用戶體驗上以及其應用場景和研究方法如何?本文進行了相關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綠野仙蹤法”來源于著名的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在故事中,角色桃樂絲和她的朋友們初遇一位巨大的、看起來十分強大的巫師,最終卻發現那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在簾子背后操作機關。這個方法在用戶體驗設計中的目的是有效地收集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和行為,而用戶并不知道幕后還有人為操作的存在。

一、綠野仙蹤法是什么?

用戶體驗(UX)設計中的“綠野仙蹤法”(Wizard of Oz Method)是一種研究和測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讓用戶相信他們在與一個完全自動的系統進行互動,然而實際上,這個系統的某些或全部部分是由人在幕后操作的。

綠野仙蹤方法幫助團隊以較低的成本測試由復雜技術驅動的設計。設計師無需構建技術本身,而是可以通過讓一個人“扮演”系統的角色來模擬該技術可能提供的響應。

綠野仙蹤法常用于主持式的可用性測驗中。與傳統的主持式可用性測驗類似,進行綠野仙蹤式的研究需要有一位協調員和一位目標使用者。此外,還需要有人扮演“巫師”的角色,負責選取或生成界面的回復。
這種方法與測試紙質原型有些相似(可能需要某人充當計算機的角色),不過在綠野仙蹤法中,設計可為數字化,且為用戶提供系統回應的人是看不見的。

二、應用場景

綠野仙蹤法特別適用于測試那些基于高級技術構建的新型界面,當這些界面無法僅通過帶有靜態內容的原型進行有效測試時。涉及到的界面類型包括:

  • 類似于聊天機器人的對話型用戶界面(UI)
  • 利用學習算法為用戶提供推薦內容的界面
  • 能夠實時檢索信息并將結果顯示給用戶的界面

涉及到的情景包括:

  • 早期原型測試:當產品原型還在早期階段,一些功能尚未開發完成時,可以通過“綠野仙蹤法”來模擬這些功能,觀察用戶對這些設想功能的反應和使用方式。
  • 語音和對話式界面:設計如智能助手等語音或對話界面時,通過這種方法來模擬對話,可以在不編寫復雜代碼的情況下,測試用戶對話的自然流暢度和理解度。
  • 復雜交互模擬:對于一些技術上難以實現或需要高成本開發的交互,先用“綠野仙蹤法”模擬,可以先評估交互設計是否真正滿足用戶需求,避免無謂的資源投入。

例如,在以下幾個研究項目中,研究者們采用了綠野仙蹤法:

為了提升一個科技零售商網站客服機器人的用戶體驗,通過綠野仙蹤法研究,團隊探索了如何根據用戶使用的設備提供有用的個性化服務建議。在與用戶交談的過程中,設計師據此實時更新Figma中的界面原型。

在設計一個全新的語音助手項目中,運用了綠野仙蹤法來理解用戶將如何與新語音助手進行交流。將一個藍牙喇叭置于紙板模型中,用戶與該模型交流時,用文本至語音應用生成的語音助手回復,通過藍牙喇叭傳輸給用戶。

三、綠野仙蹤法的研究步驟

開展一項綠野仙蹤法研究需要多個環節的相互配合。請參考這五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定義測試目標:明確你想通過這種方法測試產品的哪些方面,是功能、交云界面還是整體用戶體驗。(創建原型)

要開展研究,你得準備一個用于用戶互動的新設計模型。具體的形式可能有:

  • 一些設計軟件(如Figma)中的原型
  • 編寫的代碼原型
  • 現有技術作為新功能的代理(例如,利用現有的信息平臺來模擬一個新的聊天機器人)

如果你計劃用設計軟件(像Figma),得想辦法讓操作者能迅速地進行模型更新。比如說,你可以針對模型中需要在研究過程中修改的元素,提前準備好組件。這樣操作者就無需大費周章去一點點尋找并修改設計里的特定部分了。

(如果你用Figma,它的多項編輯功能可以讓你輕松地一次性更新多個組件中的相同UI元素。)

第二步:操作:設計和制作用于模擬真實功能的幕后操作系統。此系統可以是簡單的人工干預,比如手動發送信息來模擬軟件的自動回復。(確定操作者的回復方式)

  • 固定回復:操作者從一個固定的回復列表中挑選答案。
  • 即興回復:操作者在進行中根據情況即時創造回復。
  • 混合回復:操作者既可以從一個簡約的回復列表中選擇,也可以在必要時創造新的回復。

固定方法適用于系統可能給出的回答只有幾種的情況。

即興方法更適用于提供流暢用戶互動的界面(如對話式UI);對于這類界面,可能難以預測和提供預設的回應。

混合方法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一些回應是預先確定的,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回應。

第三步:挑選參與者:選擇目標用戶群作為測試參與者。(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關于研究目標和研究執行方式的詳細概述。它將指導操作者和引導者在研究會話中的具體行為。

除了測試計劃中通常包含的所有元素(比如你會給用戶的任務)之外,綠野仙蹤法研究的方案還應包括:

  • 包括誰擔任會話的協調員以及誰充當操作者在內的角色分工概覽
  • 協調員在會話初期向用戶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會話中影響操作者的反饋(如果適用)
  • 由操作者控制的設計要素和控制方法(比如,操作者可以參考的決策樹、逐步操作指導或屏幕截圖)

如果選擇了固定或混合回復方式,操作者可供選擇的回應(例如,在操作者需要額外時間時可以選擇“正在加載……請等待”,或者如果用戶的互動超出預期可以選擇“建設中”)

如果操作者在會話中臨時創造新的系統反饋,應遵循的準則(比如,如果操作者需要扮演聊天機器人,那么語調的建議)

第四步:進行測試并收集數據:在模擬的使用場景下,讓用戶操作系統或產品,并從中收集他們的行為、反饋和建議。(選定并培訓操作者)

操作者需要對以下方面有所了解:

產品理念和設計:操作者要清楚產品的設計初衷以及它的運作方式。最好,他們還要知道可能存在的技術限制,這樣才能防止作出系統實際上無法實現的回答。

他們將提供的回應:在進行固定方法或混合方法測試時,操作者可能參與了回應內容的編制。

如果操作者需要更改原型中的元素,還應該熟悉所使用的原型設計軟件或編程語言。

通常,設計師或開發者可能會擔當操作者。在研究開始前,應充分準備好操作者,以便測試順利進行。可能的準備工作包括讓操作者預先了解研究流程,練習作出回答或修改原型,甚至邀請操作者參加一次預演測試(詳見第五步)。

第五步:分析與迭代:分析用戶的反饋和行為,根據這些信息對產品設計進行調整和優化。(進行預演測試)

由于這個過程包括多個環節,所以進行一次試運行可以確保每個部分都能按計劃工作,并且操作者可以迅速做出反應。你可以邀請朋友、同事或實際用戶來參與測試。試運行可以在真正的研究之前給操作者一個練習的機會,也可以幫助你在真正的研究中避免因技術問題而耗費時間。

在進行預演測試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需要添加一些你事先沒想到的新的回應。這樣的發現可以幫助你在研究開始之前調整和完善你的研究方案。

是否需要揭露操作者身份?

通常不會向研究參與者透露操作者的存在,以確保在會話中收集到真實的行為數據。然而,有時參與者可能會猜到是人在提供回應,尤其當設計保真度較低或者參與者擁有豐富的技術知識時。在這種情況下,該方法更接近于角色扮演。

如果參與者猜到或詢問回應是否由人生成,也不必擔心。提醒他們像與真實系統互動時一樣行事即可。

在涉及欺騙的用戶研究會話中,需要在會話結束時進行簡報,以確保參與者了解關于研究的準確信息,并可以決定他們是否愿意撤回。

除非不了解這一信息會給參與者帶來傷害,否則無需披露系統回應是由人生成的。

四、該方法的起源

綠野仙蹤方法最初由 Don Norman 和 Allen Munro 于 1973 年記錄并用于測試自動化機場計算機終端旅行助理。這種方法的名稱是由研究員 Jeff Kelley 于 1983 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自然語言界面論文中創造的。這些基礎研究探索了該技術發展早期的用戶與自然語言界面的交互。

五、優缺點

優點:

綠野仙蹤法能夠降低向復雜技術(例如生成性人工智能)的投資風險,它在企業巨額投資前期就能夠提供關于產品的期待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初步了解。

  • 低成本快速驗證概念。
  • 提供真實的用戶交流和互動數據,有助于理解用戶需求。
  • 易于實施和修改。

在開發最小可行產品(MVP)時,經常會使用綠野仙蹤法。一個眾所周知的MVP案例是在線鞋店Zappos,它也曾應用這一方法。在基礎建設如倉庫、存貨和服務自動化投資前,創始人尼克·斯威門首先通過自己執行訂單的方式來驗證了公司的商業模式。用戶在他的網站上下單后,斯威門會親自去買鞋并把它們寄給顧客,以此來測試市場。

缺點

  • 需要幕后操作,可能會因為操作者的疏忽而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 用戶在得知真相后可能感到被欺騙。
  • 測試的規模通常較小,可能不適合大規模數據收集。

總的來說,”綠野仙蹤法”是UX研究中的一種有效工具,特別適合用于探索和驗證新的設計概念和交互方式。然而,如何設計和實施這種測試需要仔細考慮,以確保收集到有價值的用戶反饋。

專欄作家

小朋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電商、社交趨勢,擅長原型設計、需求挖掘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