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經濟時代,設計師你準備好了嗎?
漸漸的,我們已經步入了體驗經濟時代,而設計師這一群體,或許可以結合自身的設計工作,轉型成為體驗管理相關工作崗位。
一、寫在前面
最近身邊不斷有設計師朋友主動或被動“畢業”,主動離職的朋友給我的反饋,一般都是說部門太卷,而且是毫無意義的內卷,自己每天工作如同行尸走肉般麻木。被動離職很多都反饋是因為大環境下,企業日子不好過,內部開始降本增效,設計崗位首當其沖。
另一位設計師朋友安慰大家道:“沒關系,經濟都是有周期性,現在先茍一下,等待經濟周期回升就可以了。”
而我想說的是,這根本不是經濟周期上升或下降的問題,是一場商品經濟模式的轉型。
二、設計師在企業面臨的現狀
作為設計領域排頭兵的互聯網行業已經從巔峰狀態回落下來,行業光環幾乎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國內各個大廠先后開始“降本增效”,很多在互聯網企業的設計師紛紛“畢業”。大家也許會發現,體驗設計師成為受傷最重的群體之一。
很多時候,體驗設計師所做的工作在企業看來屬于“錦上添花”的,并不能體現核心商業價值,當企業在其經營狀態不佳、營收不斷下滑的下行時期,進行降本增效往往會優先考慮砍掉屬于“錦上添花”性質的團隊和崗位。
如果體驗設計的崗位價值在企業的價值傳遞鏈中一直處于中下游,類似的“畢業”仍然會經常發生。
很多設計師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一些大廠的體驗設計團隊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比如開始在團隊內部孵化產品,希望通過產品的對外銷售提升團隊在企業中的商業價值;還有的團隊開始提出全棧設計師的理念,試圖把交互設計師、UI視覺設計師,甚至用戶研究專員的職責,集合在體驗設計師崗位職責上,通過提升工作效率來提升設計崗位的商業價值。
但是,這些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設計崗位遠離企業核心商業價值的現狀。如下圖所示,不同企業對于體驗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
C 端企業與 B 端企業對體驗的關注點不同
三、體驗經濟的崛起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并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經濟是指在人類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了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商品經濟模式的發展主要是隨著商品交換人群消費需求的變化而更替。
在人類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其模式的發展經歷了工業品模式、服務模式,目前正在向體驗模式轉換。
在工業品模式階段,企業更多的是向目標人群交付標準化的工業品,而在服務模式階段,企業更多的是向目標人群交付優質的服務,現在商品經濟發展到體驗模式,企業更多的是向目標人群營造難忘的一段經歷。我們從下圖看到這三個商品經濟模式的商業溢價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的逐漸提升,其中體驗模式無論在使用溢價維度還是競爭優勢維度都是最高的。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各個模式在企業交付行為和目標人群消費需求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 工業品模式:企業交付行為主要提供標準化工業制成品,目標人群消費需求強調功能性與效率;
- 服務模式:企業交付行為強調產品獨特功能性,強調分工的專業性,目標人群消費需求追求服務的完善性。
- 體驗模式:企業交付行為把產品或服務視為道具,管理體驗旅程,目標人群消費行為則追求特定場景下的情感訴求,創造值得回憶的關鍵時刻(MOT),并注重與企業的全方位觸點互動。
我們可以拿當前比較火爆的汽車行業來說,在商品經濟模式三個階段下,目標人群消費行為的典型特點:
- 工業品模式:強調汽車的安全性、耐用性,是否價格便宜及保值性;
- 服務模式:打造品牌在全國各地建設完善的4S店,強調完善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務。
- 體驗模式:強調汽車在生活場景中給顧客帶來愉悅感,追求智能座艙空間,讓駕乘人員有更好的情感體驗。
特別是新生代的消費者,他們不結婚、不生娃,更多追求的是在精神上取悅自己,為自己的體驗買單。
我們已經進入了體驗經濟時代,不管你是否準備好沒,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作為職場設計師的我們該怎么辦?把自身設計工作轉型為體驗管理相關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職業發展方向。
四、進入體驗領域是正確的選擇嗎
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股神巴菲特關于價值投資的故事。
可口可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 48% 市場占有率,巴菲特充分認可其公司的在碳酸飲料市場的巨大價值,由此可口可樂公司成為巴菲特首選的投資目標企業。
從 1977 年到 2003 年,16 年間,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從未動搖,投資收益率高達 681.37%。
盡管這期間可口可樂公司也一度出現過業績下滑,但巴菲特堅持對其長期競爭優勢的信任而絕不把股價的一時跌漲作為持有或賣出的標準。1997 年,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資產回報率為 56.6%,1998 年下滑到 42%,1999 年更跌至 35%。許多投資者紛紛拋售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但巴菲特不為所動。
他堅決持有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并與董事會一起解雇了可口可樂公司原 CEO 艾維斯特,聘任達夫為新的 CEO。不久之后,可口可樂公司重振雄風,為巴菲特繼續創造高額投資回報。
可口可樂公司的百年輝煌業績,使它成為一個不敗的股票傳奇。巴菲特曾表示自己“打死也不賣”這只股票。
為什么巴菲特能成為股神,并不是他具有多么高明的炒股手段,主要是因為他的核心理念——價值投資,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而隨波逐流。
我們選擇職業方向也是一樣的,要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待。體驗工作就是與人的需求打交道,只要有人存在就會有各種需求,也就需要各類企業提供產品 / 服務來滿足人的各種需求,當然也包括未來占比會越來越大的體驗需求。
所以體驗領域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的體驗需求而存在的,而這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永遠不會被時代所拋棄。足見,進入體驗領域是一種價值投資。
五、你做好準備了嗎
從設計轉型到體驗領域,你有沒有從道、法、術、器四個層面做好準備呢?
“道”就是“原理、規律、本質”。要進入企業級體驗領域,要先把基本原理和來龍去脈搞清楚:自己是否對體驗理論有著深入的認識,有沒有一套底層的方法論做支撐,對于體驗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商業價值是否認知清晰?
“法”就是“戰略、計策”。轉型進入體驗領域,你有沒有想好方法?比如,進入體驗領域,可以“冷啟動”也可以“熱啟動”?!袄鋯印?就是從零開始學習體驗領域的體系、方法、工具等?!盁釂印本褪抢米陨憩F有的領域知識直接進入體驗領域。
“術”是“戰術、技巧”。即具體可以實施的步驟,在這里就是你有沒有對職業轉型制定行動指南,首選做什么,接著做什么。作為設計師要進行體驗轉型,第一步可以先擴大自己的工作范圍,在做好設計的前提下做一下體驗滿意度問卷。第二步則通過第一步中收集到的體驗數據,鍛煉自己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進而嘗試搭建體驗指標體系。
“器”是“工具、技術”。要想進入體驗領域,需要掌握專業技能,了解該領域經常使用哪些工具,比如旅程管理能力、體驗創新設計能力等,以及需要熟練掌握的旅程繪制工具——體驗旅程圖。
道、法、術、器
只有在道、法、術、器這四個層面想清楚了,你才能更好的轉型體驗領域。
六、行動永遠比想重要
記得在股市有一個說法,當買菜的大爺大媽都知道要投資股票賺錢的時候,股票基本上要大跌了,因為機會永遠留給那些先動手的人。
當前體驗領域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也沒有特別成熟和被一致認可的理論與方法。說明這個行業還在野蠻生長,代表了未來的無限可能。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體驗的價值,開始對其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我相信未來會產生越來越多例如體驗運營,體驗管理、體驗測評等體驗領域崗位。
只要認清了轉型方向就不要猶豫,擼起袖子加油干,機會是不會等你的。
本文由 @井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