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沒有售價,貸款旅游度假?
隨著超前消費觀念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借錢旅行,用明天的錢換取今天的快樂。本文將探討當代年輕人借錢旅游的現象,以及他們背后的心理動機和面臨的現實挑戰。
兩個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先是找銀行借貸,被拒后又通過透支、分期的方式倒賣奢侈品,就為了湊齊環游世界的夢想經費。
這是電影《最爽的一天》的橋段,當下也正在現實中發生。
95后胡樂,發現身邊遍地都是“活在夢里”的年輕人——各大音樂節、演出直接無腦沖,喝酒、做旗、縱情肆意,哪管手機里裝滿各種借款APP。
社交平臺上,“青春沒有售價,某唄直達三亞”的段子出現了人傳人跡象,大家越來越熱衷于用明天的錢,取悅今天的自己。
連她自己,也在短短1年時間里,先后3次從網貸平臺借錢去旅游聽演唱會。
在電影里,主人公決定放手一搏,是想抓住生命最后一個月的時光,胡樂們又是出于何種原因,選擇超前文旅消費呢?
我們與幾位有過借錢旅游經歷的年輕人交談后發現,當代年輕人對“借錢買快樂”這件事變得更開放了。
在他們眼里,錢雖然是借的,生活卻是自己的,只要平衡有道,就可以兼顧腳下與遠方。
相關研究顯示,在90后超前消費的領域中,旅游消費占比達48%;OTA平臺的假期報告也顯示,00后、90后占到了分期旅游付款群體的半壁江山。
但放款的總比借款的精明,無論金額多小,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借的不是錢,是心理撫慰劑
“胡老師,你有什么開心事嗎?”同事的問候,把胡樂的思緒拉回現實。她猛然發現,自己已經盯著手機的“演唱會倒計時”傻笑了很久。
定下出去玩的計劃后,每天翻看倒計時,成了胡樂生活的動力來源。
她是一名四線城市的小學教師,收入穩定有編制,本可以活得很瀟灑,但為了幫家里減輕負擔,背上了十幾萬裝修貸,要不吃不喝干3年才能還完。
還貸第一年,她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開銷,明明是最愛美的年紀,卻穿著洗到發白的T恤,怕自己忍不住剁手,索性卸載了手機上的購物軟件。
只有看到待還金額一點點變小時,她的臉上才會露出笑意。但夜深人靜時分,精神危機還是會來襲。
胡樂每天六點半會被鬧鐘準時叫醒,在教學、開會、家訪之間連軸轉,往往改完作業徹底放下筆,時針已經指向凌晨。
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打開朋友圈,卻發現其他人的生活居然是一派波瀾不驚的模樣——同齡人正背著行囊走南闖北,身體力行“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
被刺激多了,她也想任性一把:“錢可以慢慢掙,我再不出去走走就要瘋掉了。”
得知喜歡的歌手要來隔壁市開演唱會后,胡樂提前把網貸平臺的額度調高,門票一搶到手,馬不停蹄地把交通和酒店都訂了下來,不給自己反悔的機會。
做完一切之后,她的心臟幾乎要跳出胸膛,雖然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但“馬上就要出發”的喜悅沖散了借錢的焦慮,她對生活又重新燃起了期待。
還未出發的人尚且如此,走在路上的小旭,更難以抗拒旅行的魅力。
從炎熱的廣東開到青海的高原,當雪山映入眼簾那一刻,小旭感覺身上所有的疲憊突然之間煙消云散。
一個月前,他還坐在工位上糾結要不要“一條道走到底”:公司因為不可抗力瀕臨倒閉,已經做到佼佼者的他不想舍棄這份工作,堅持無薪與公司共度難關,沒想到一年過去也沒等到轉機,先等來了錢包告急。
巨大的焦慮包裹下,小旭出現了嚴重的失眠,常常睜眼到凌晨三四點。他知道自己要做出改變,但沉沒成本已經投了進去,宣告前功盡棄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直到遠在北方的朋友發來結婚請帖,一個瘋狂念頭才進入他的大腦——用一場環繞半個中國的自駕游,告別過去,重新出發。
這一次,他做到了說走就走。一路上,美麗的江河山川、五湖四海的驢友不斷治愈著小旭,但真正讓他釋懷的,還是返程的一段經歷。
車子在109國道上疾馳,周圍空無一人,小旭的大腦保持高度戒備,此刻他們正在跨越無人區。
這段路的危險系數極高,最高海拔五千多米,路程接近2天時間,中間卻只有1個補給點。小旭曾多次猶豫要改道而行,但最終還是鼓起勇氣踏上了行程。
為了應對意外,他買了一罐10L的氧氣,足夠半路打道回府;藥品、糧食和水也準備齊全,哪怕半路拋錨,也能應對。
高原大地上,他和同行的女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確認對方狀態是否正常,兩個人折騰得蓬頭垢面,但遇見藏羚羊、青藏鐵路的瞬間,又會為小幸運歡呼雀躍。
安全抵達拉薩市區時,小旭心中的感慨萬千,化成了一條朋友圈:“曾經覺得很難、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我做到了?!?/p>
盡管代價是透支信用卡一萬多的額度,但小旭不后悔,在他看來,“借款旅游和借錢做生意類似,都是利用個人的信用,去做以后能帶來收益的事情。”
大學生頡易也對借款旅游習以為常,用他的話說,借網貸平臺的錢去旅游就像“從自己另一個荷包里掏錢”那樣簡單,只不過這筆錢需要限期填進去而已。
然而,頡易們就像主動張嘴上鉤的魚,貸款悅己的同時也取悅了磨刀霍霍的商家。
二、“個個APP都想借錢給我”
楊星2016年上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8個室友里,5個人都在用借貸平臺去旅游、聽演出。
當時的校園里,各大網貸平臺的橫幅、易拉寶隨處可見,學生注冊賬號就贈送禮品,優惠活動鋪天遍地。
為了提高滲透率,平臺們甚至開出了拉一個新用戶就獎勵幾十元的誘惑,吸引學生充當平臺的觸手。據楊星估計,他們班上80%的同學都有注冊平臺的經歷。
這幾年隨著校園貸走向規范化,喪心病狂的地推少了,但線上宣傳依然洗腦。
打開某OTA平臺的金融服務頁面,潛水、飛行、滑雪、自駕等養眼畫面輪番轟炸。畫面中間,大大的“某某金融,讓您的旅行與眾不同”格外搶眼。
有些頁面直接打出“出行打白條,旅行更美好”的口號,甚至找來年輕人的故事分享,鼓吹借錢旅游的好處。
“感覺現在每個APP都想借錢給我出去玩。”楊星說,當前幾乎所有線上旅游平臺,都提供借款服務。
此外,各大航空巨頭也早早進場,試圖分一杯羹;銀行們同樣沒有缺席,陸續推出個人旅游貸款產品;大小網貸平臺,都在池子里捉魚。
無可否認,這些玩家們的涌入,實實在在給年輕人追夢提供了便利和紅利。
曉楠就是受益者之一,OTA平臺每年雙十一大促的時候,她都會用網貸平臺、信用卡的額度去囤連鎖酒店和大型旅游集團的通用房券。
活動期間的套餐通常比日常劃算幾百,并且不入住不需要還款,幾乎等于“無痛借錢”。而一旦派上用場,就能薅到了一次大羊毛。
比如,去年寒假她帶孩子去了一次北京環球影城,旺季2000+一晚的房間,只花1344就拿下,甚至到店還給房間升了個級。
但商業世界里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平臺們主動讓利,都是為了撬動更大的收益。
曉楠就發現,自己囤的房券只能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使用,且元旦、春節等重要節假日無法核銷。
很顯然,酒店和平臺聯手搞金融活動,是為了刺激曉楠們在旅游淡季的出游欲望。
這樣一來,酒店的入住率提升了,OTA平臺也能緩解流量焦慮,在存量競爭中吃下更大的蛋糕。
不僅如此,推出借貸、分期付款的方式,還可以提高商家們的銷售空間。
海外旅游分銷公司Amadeus的一份調查表明:有了分期付款,68%的人會在夏季旅行上花費更多;49%的人可能會購買航空公司的輔助服務。
基于此,商家們無不千方百計為年輕人創造借款“條件”,尤其以OTA平臺的花招最多樣。
山西的小靈在媒體的采訪里提到,去年7月,她在某頭部OTA上為家人購買了機票,因擔心家人不能準時乘機,就勾選了改簽退票套餐。
她剛剛按照正常的付款流程用信用卡支付完,手機突然就收到了貸款服務的開通成功短信通知。莫名其妙被開了網絡貸款的小靈感到非常氣憤,她去找客服投訴,卻被以“該業務是用戶本人授權開通的”為由敷衍了過去。
這種一不小心就“被開通借貸服務”的例子不勝枚舉,平臺們為了推銷自己格外賣力。比如,在支付頁面大力推薦自家金融服務產品,用戶不仔細看就會點擊進去。
即使是主動貸款的人,也有可能會在平臺刻意引導下疏忽大意。
以某OTA平臺為例,點進金融服務頁面,看到的是審核更快、靈活分期、自動還款等強調貸款授權便捷高效的字眼,關于征信的風險提示,被隱蔽在底部的小字之后。
平臺們極力渲染借錢的容易,就是想用借錢的輕松,讓人們忘記還款的壓力。
可惡的是,它們總是能成功。
三、借錢旅游開心2天,回來難受2個月
頡易站在食堂窗口面前猶豫半天,盡管飯菜的香味一直鉆進鼻子,可想到比自己還餓的錢包,他還是轉頭去超市買了包泡面。
不到月中,頡易已經吃了三頓泡面,想到離生活費發放還有十多天,他的胃里就直發酸。
頡易淪落到如此境地,全怪一次借款旅游的經歷——預算1500元的旅程,不僅直接把額度刷爆,同學還幫忙墊了500元,“窮游”原地變“負游”。
嚴格來說,超支并不是網貸平臺的鍋,但他發現,借錢旅游容易讓人麻痹。
作為旅游特種兵,頡易原計劃“困了就和同學擠經濟酒店,餓了就吃盒飯泡面”,主打一個能省絕不多花。
但每個游客都逃不掉“來都來了”的詛咒,站在飄香四溢的美食店前,幾個小伙子還是沒骨氣地進了店。
一頓頓飯干下來,餐飲開銷開始出現超支,然而只是刷額度,收不到余額提醒,他根本感受不到金錢在逝去。
再加上酒店漲價、接駁車獅子大開口等“旅游刺客”防不勝防,到最后1天吃飯付錢的時候,頡易身上已經分文不剩,網貸平臺也借不出錢來了。
看著服務員皮笑肉不笑的臉,頡易的臉燒得通紅,尷到腳趾能原地摳出兩室一廳,幸好同學慷慨解囊,帶他逃離了災難現場。
“你根本不知道旅游借款的缺口能開到多大?!鳖R易心有余悸。但更令他難忘的,還屬后面還債的經歷。
那段時間,頡易不敢購物消費,關系再好的朋友約他出去聚餐他都一律拒絕。
以前他只有付款的時候會打開網貸平臺,自從欠款后,他有事沒事就忍不住打開APP反復查看,“不看難受,看了更難受”。
小旭旅游回來之后,也有些后怕——他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眼看著還款日期臨近,他開始坐立不安,只要有面試機會,無論大小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對待。
萬幸的是,他最終找到了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剛拿到offer,他就火速辦理了入職,工作的頭兩個月里,也不敢有其他消費,“先把錢還上再說”。
回看這段經歷,他表示自己不會再借款旅游了,畢竟“借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的滋味,誰也不想體驗第二遍。
而楊星的體驗,甚至比小旭更糟糕。
上一秒艱難入睡的楊星還沒睡穩,就被手機震動驚醒。他下意識咽了下口水,鼓起勇氣伸手去拿,發現手機紋絲不動,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覺。
自從被催債電話逼得神經衰弱后,類似的情況上演了無數次,他已經很久沒有睡過一個踏實好覺了。為了盡快平賬,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搶業績,晚上下了班去做兼職,短短半年,人就累瘦了十幾斤。
有時候頂不住壓力,他也會像胡樂一樣,借幾百塊錢去聽演唱會,短暫地逃離現實,“反正事情不能更糟糕了”。
但現實不斷超乎他的想象,原本1萬多的欠款,不知不覺滾到3萬,最后甚至超過了5萬。楊星這才意識到,很多平臺的實際利息深藏不露,遠比表面看起來要高得多。
看著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欠款金額,楊星漸漸兜不住了。
逾期的第一天,催款電話就打到了他的手機上,無論他怎么保證自己會盡快補上,對方始終瘋狂騷擾,發送威脅短信,像一雙無形的大手緊緊扼住他的咽喉。
實在沒辦法,楊星只能將對方號碼拉入黑名單,換取一絲喘息的機會。可沒過多久,又有新的貸后人員對他持續轟炸,甚至他的家人、朋友也開始收到恐嚇的電話和短信。
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發生,楊星只能請家里人出面還清了貸款。
錢的擔子卸下了,但他絲毫沒有感到輕松,望著父母失望的眼神和花白的頭發,他覺得心底更沉重了。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中新經緯:《“為什么是個App就想借錢給我?”》
作者:王賽芳;編輯:付曉玲 曹賓玲,數據支持:洞見數據研究院
來源公眾號:表外表里(ID:excel-ers),洞見數據研究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表外表里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