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人生(17):從“課程學習”到“逐步暴露心理療法”

0 評論 479 瀏覽 1 收藏 10 分鐘

在機器學習里,課程學習是一種常用的策略,而心理學中有名的“逐步暴露療法”,其實和人工智能里的“課程學習”的設計思路非常類似。怎么解讀呢?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享。

課程學習(Curriculum Learning)是一種機器學習里常用的策略,它的靈感來源于人類學習方式:學習從簡單的概念開始,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問題。它通過模仿教育領域中課程安排的思想,設計了一系列有序的任務或數據集,讓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更有效地學習,加快收斂速度并提高最終性能。

課程學習的核心原理是模仿人類學習的自然過程,即先學習基礎知識,再逐步處理更復雜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模型首先訓練簡單的任務,這可以幫助模型建立起對問題基本結構的理解。隨著訓練的深入,逐漸增加任務的難度。

這種漸進式地增加復雜度的方式,可以幫助模型更好地泛化到難度更高的任務上,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優解,防止在學習初始階段就遇到復雜問題而導致的學習困難或過擬合等問題。

步驟:

  1. 定義課程:首先,需要根據學習任務設計一個課程,即一系列有序的數據集或任務集合。這需要確定哪些任務是簡單的,哪些是復雜的,并需要對數據集進行分級或排序,以反映不同的難易程度。
  2. 分級訓練:模型初始化后,需要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制定訓練計劃。最初,模型主要訓練在較簡單的任務或數據子集上。這些任務或數據應該包含主要的基礎概念或易于識別的模式。
  3. 逐步學習:在模型在初級任務上表現良好之后,隨著模型性能的提高,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任務或數據。這可以通過增加數據的復雜度、引入噪聲、或是改變任務的條件來實現。
  4. 評估與調整:在每個階段結束時,評估模型的表現,并根據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學習的速率或其他超參數。可能需要在不同的難度級別之間來回調整,以確保模型能夠充分學習并適應各種情況。
  5. 循環迭代: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模型能夠在最復雜的任務上達到令人滿意的性能,就可以結束課程學習階段。此時,模型應該已經發展出較好的泛化能力。

課程學習已經在多個領域已被成功應用,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強化學習等。通過課程學習,模型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有助于提高對新任務的適應性和泛化能力。從課程學習的整個思路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關鍵詞“逐步”,它小心翼翼的提升難度,根據學習的結果來調整策略。這個思路也同樣應用于個人管理,比如很有名的心理療法“逐步暴露療法”。

“逐步暴露療法”(Gradual Exposure Therapy),也稱為系統脫敏療法,是一種常見于心理學領域的治療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系統地、逐步地讓當事人面對“引起恐懼或焦慮”的情境或刺激,從而減少當事人的恐懼反應和避免相應的行為。

逐步暴露療法的基礎是假設恐懼反應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因此可以通過系統的訓練來“解除學習”。通過重復暴露于恐懼源,如果不出現預期的負面后果,那么當事人的大腦會逐漸學會不再將這些情境與恐懼或焦慮聯系起來。雖然我們不一定會有心理治療里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借鑒這個方法的思路來改善生活中的小毛病,成就更好的自己。下面就簡單介紹下這個方法的步驟?(從個人改善-拖延的角度來描述步驟):

  1. 評估與準備:首先可以對自己的小毛病進行分類、評估,確定哪種類型的小毛病最嚴重(此處假設是拖延),如果想改善拖延的話,能采用什么方法來改善等。比如,通過分析自己的拖延是由于自己太過于完美主義,總想等著有更多的時間、有更好的狀態、有更多的靈感的時候才去做,那就可以針對這個原因的拖延來搜下解決方案,比如鼓勵自己先邁出第一步,告訴自己唐僧取經的經書都少了一角,孫大圣說天地本不全等等,用這些來給自己強化“完美其實沒必要,老天爺都容得了瑕疵(包括拖延)”,又為什么要對自己苛求完美呢?當然具體的解決方案還有很多,這里不贅述了。
  2. 制定暴露層級根據自己拖延的程度,制定一個逐級暴露的計劃(暴露級別)。比如,你的計劃是想要讓自己先邁出第一步,假設被你一直拖著不做的事情需要8個小時才能做完,你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就開始做15分鐘,這樣就變得很容易了,你只需要做15分鐘,很輕易就能達成。然后第二次開始做這件事,就可以增加到只要做30分鐘,第三次就是1個小時,依次類推。雖然做這件事的速度還是不快,但是總好過一直拖著不做。
  3. 逐步暴露:制定好計劃后,就開始實施你的計劃,從15分鐘開始去做被你拖延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拖延感變少了,如果變少了,可以稍作休息后,繼續進入下一級(30分鐘),依次類推。如果某一級,你發現你的感受開始變的不舒適了,又想拖延了,比如在1個小時那一級你感到了拖延感增加了,那你就可以下次回到30分鐘,再下次則改到45分鐘(而不是1個小時)。這里只是舉例,大家可以根據實際要改善的小問題自己調整。
  4. 持續評估和改進:每一次針對拖延的挑戰,都需要保持對自我情緒的觀察和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書面記錄下來自己的情緒和情緒產生的刺激物。根據自己分析的結果,對逐步暴露計劃進行調整,讓暴露計劃更具適用性。
  5. 預防復發:拖延在被自己克服后,總會尋找機會再次攻擊的,所以持續的預防復發很重要,要遠離讓你產生拖延的環境或刺激物,同時還要預防其他會引發拖延的元素產生新的刺激。因為光一個拖延癥,背后的原因就有十多種,有因為害怕失敗的,有因為有“約拿情結”(即想成功又害怕成功)等等,所以預防并遠離可能產生拖延的刺激物很重要。當然,有時候防不勝防,那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什么新原因造成的,再找相應的解決方案。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本著萬物的思維皆可跨界的原則,我們介紹了心理學中有名的“逐步暴露療法”,跟人工智能里的“課程學習”的設計思路非常類似,都是“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看情況,逐步增加難度,狀態不錯,繼續加難度,狀態不太好,回滾后減輕難度再來,直到達到比較滿意的狀態”(好像跟減肥、健身的思路也差不多)。

佛說,人人都有覺性,所謂覺性(佛性),就是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導師,自己就是自己的光,可以照耀自己的路。當然,關鍵點雖是這樣,但是沒有他人已經探索的好方法的指引,成為“自己的光”也是相當難的。就像佛經里沒有佛法,但是沒有佛經,看不見佛法,差不多的意思。(已經盡力表述了,但是總覺得差點意思,還請各位看官不要執著于文字的表述啊,明白意思就好?。?/p>

既然這么多字都看下來了,那就收藏下,后面慢慢練習吧!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