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浪尖的百度副總裁,璩靜做短視頻有啥流量密碼?

0 評論 1789 瀏覽 0 收藏 10 分鐘

最近這一個多月,熱搜上有幾個人很火。小米的雷軍,360的周鴻祎,和百度的璩靜。都是做個人IP,雷軍和周鴻祎都是偏正面形象,而百度璩靜的爭議較多,在短視頻和個人IP的策略上,是有什么不一樣嗎?

前幾天,一則#百度副總裁稱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的話題沖上熱搜高位,迅速引發網友和媒體的持續關注。

點進詞條會發現,話題源于抖音賬號“我是璩(qu)靜”首條視頻中的片段。

在備受爭議的視頻內容之外,大家也注意到講話人璩靜的身份——百度副總裁、公關一號位,有關“公關大佬親自下場做短視頻”的討論也隨之展開。

而就在事件發酵后不久的中午時分,“我是璩(qu)靜”抖音賬號便清空了原本發布的四條內容,究竟是炒作還是公關讓人真真假假難以辨別,但卻收獲了公眾滿滿的關注。

TOP君也想從視頻本身聊聊這一爭議性事件。

01 拋開話題爭議,璩靜玩內容有啥流量密碼

一般而言,公關部門主要做好幕后把控工作,維護組織的形象和聲譽。其走向前臺,往往是需要與媒體、公眾或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直接交流和互動,以便更好傳達組織的信息和價值觀,展示組織的形象和實力。

而這也是大多數人質疑璩靜賬號的原因之一,大廠的公關老大應不應該在個人平臺賬號上輸出與公司相關的個人想法。

雖然目前發布的四條視頻均已被隱藏,但TOP君還是在網絡上找到了部分視頻內容和截圖,并從中感受到濃濃的視頻風格,這些也是其直接引發爭議的看點所在。

風格之一:持續更新爭議性話題

從璩靜此前連續更新的四條內容可以看到,其首先選擇輸出的內容是自己對待員工鬧分手提離職的做法,隨后更新的內容為“職場新人不要買單”、“公關人春節周末沒有假期”和“職場女性對于家庭的最大遺憾”。

不論是直言面向員工的職場待遇,還是講述其自身所處的職場環境,亦或是談論職場女性與家庭的關系,這些都是當下備受爭議的話題,屢屢登上過熱搜。

深諳用戶情緒的璩靜當然知道爭議性話題對于用戶的吸引力,也熟悉爭議、流量與起號之間的強關聯,而她甚至親自在評論區與留言的網友互動回懟。

(截圖源自網絡)

不過,當下的輿論場“風云莫測”,任何一點社會性議題都可能引發網友的全面關注和持續討論。在此之前,知名網紅策劃的“秦朗丟作業”一事便由全網沸沸揚揚的打趣與質疑到官方親自下場辟謠封號。

風格之二:視頻快節奏強輸出

“我是璩(qu)靜”賬號此前發布的四條內容,時長都在一分鐘以內,觀眾很難不在這一時間內接收其不斷輸出的觀點。

而由于過快的語速,在有觀眾評論“窒息感”時,璩靜也不做解釋,直言用了“剪映加速”。

在TOP君看來,一方面,短視頻中過快的語速能夠幫助其樹立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讓觀看視頻的觀眾不自覺地忽略了邏輯和內容本身,更多關注到其短發和屏幕上的其他內容,整體幫助其塑造理性干練的女強人形象。

風格之三:強調Title樹立形象

此外,視頻中另一突出風格就是顯眼的加粗花字和職位Title標注。

與封面上的加粗花字保持一致,點開視頻后,觀眾能夠一眼看到置于屏幕中央的加粗標題,其起到提煉視頻重點與吸引觀眾眼球的作用。而花字標題與字幕作為視頻內容的重要元素,在視聽為主導的新媒體傳播語境下,已深刻影響著受眾們的觀看習慣與消費偏好。

因此不論是隨著其表述內容出現的花字標注還是始終位于視頻中間的職位Title,都為觀眾做了內容提醒——直白的身份介紹和頗具沖突感的表達模式。

02 高管個人IP,為何成敗迥異

當然,在討論視頻風格之外,TOP君也由其百度公關老大的身份,聯想到如今大廠的老板們都選擇在自媒體上活躍,為自家的產品或品牌收割更多的流量。

不論是此前馬云、劉強東等電商大佬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還是近段時間,頻頻在大眾面前面前刷屏的雷軍、周鴻祎,觀眾們是不怕老總們自帶話題屬性,但對家無疑害怕他們的主動內卷,從而在自媒體上成功招攬流量。

然而自媒體時代,個人IP與企業形象的深度綁定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例如,憑借一己之力讓東方甄選直播間一夜翻紅的董宇輝。其憑借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和淵博的知識儲備,贏得了大量粉絲的喜愛,他所在的直播間內觀眾互動和購買意愿顯著提高。不過,因為其言論和行為極易被放大,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與負面輿論。

而雷軍作為小米科技的創始人和CEO,可以說,個人形象和產品理念都深深地影響了小米的企業形象。前段時間,小米SU7的發布會與北京車展上被眾人層層包圍的名場面,都足以說明大眾層面上,大家對于雷軍個人形象和小米產品的廣泛認可。

而聚焦百度副總裁、公關一號位璩靜此次的自媒體試水,TOP君卻認為其有些用力過猛,雖然爭議事件確實為百度帶來了流量與關注,但目前看來,負面的聲音極大,大眾對于企業的刻板印象再度加深。

“大眾認知一致性”原則是成敗關鍵。高管個人IP的核心便是人設,公司文化、個人人設、內容調性必須要長期統一才可能成功。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在公開發表言論時,往往會強調“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企業立場”等。但即便有如此申明,想要做“認知切割”依然很難。

從這個角度講,在做個人IP時,職業經理人比創始人受到的限制更多。

從個人端看,職業經理人對企業文化理解的全面性和準確度存疑,同時因為權利的限制,不容易放得開。當然,璩靜是放得太開的另一個極端。

從企業端看,人力資源不屬于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當然員工的IP也不屬于企業資產,因為企業對這些資源沒有絕對控制權。所以,企業對員工IP的投入力度總會有所保留,因為擔心為別人做了嫁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TOP君】,微信公眾號:【TopMarketing】,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