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經驗:一個極簡開門紅模型

0 評論 1019 瀏覽 3 收藏 17 分鐘

在0-1項目中,操盤手需要思考如何落地。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分享了相應的模型與原則,一起來看。

大家好,我是清音。

接下來討論落地的問題,要落地就需要拿來即用的行動模型。今天重點分享《怎么落地第一個100W的商業閉環》之03——打響第一槍的開門紅模型。

0-1項目有3個不足:人手不足,經驗不足,資源不足。

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在0-1項目期,都不會傾注太多資源,對企業來說,這個階段探索意義更大。2021年下半年,我就經歷過6個完全不同的新項目同時開啟的魔幻時刻,像是6個不足月的早產兒,能不能活下來,全靠操盤手/負責人。

打好第一仗,是操盤手或項目負責人們的介紹信,是創業者給自己和家人的定心丸,是給團隊小伙伴的強心針,是給領導們、投資人的投名狀。

面對不確定,有必勝的攻略嗎?

有。

這就是“心-想-事-成”的開門紅模型。這是根據我數次0-1操盤的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總結、也是在他人項目成功運作過程中驗證過的。

每一個缺乏實際經驗的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可以說每一個操盤手都是從這樣的失敗中成長起來的。因為,神槍手不是天生的,是子彈喂出來的。

2020年,我從一個小白第一次操盤0-1項目,幾乎踩遍了所有的坑。那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仗,一次99元的三天訓練營的發售,歷時2周,成交1人,上課的學員問講師“老師,就我一個人上課,還要上3天,我有點尷尬,你尷尬不?”

老師對我說“我不尷尬”。

但,我其實很尷尬。

怎么會搞成這樣呢?看看我是怎么做成這樣的。

1、戰術:邯鄲學步。

因為不知道怎么做,看競對做了訓練營,大家都說我們也做一個吧,我們講的不比他們差。然后,我就瘋狂看書,套了模型,參加別人訓練營,照貓畫虎做了個訓練營計劃,還很樂觀,目標100單。

2、執行:照抄照搬。

因為我們都是線下思維,也沒什么資料或干貨積累。所以我找了幾個還不錯機構,把他們的訓練營話術、流程甚至分享的資料都拿過來深度借鑒。

3、后勤:一人頂仨。

當時只有我,一位講師,一位教務,一位剛畢業的實習生做助教。一開始,我們就發現需要做海報,剪視頻,做詳情頁,課程上架,還有訓練營的維護和銷轉。都不會,那就重頭學,邊學邊做。

4、指揮:束手束腳。

我其實在線下是有打硬仗的能力的。但是到線上后,老板反復告誡我,不許我插手一線執行,尤其是銷轉和流量運營,說我要立足戰略,說要多想少做。于是我就機械執行,哪怕過程中看到同事錯失了銷售機會,我也始終沒有干預。簡直是呆子看煙花——傻了眼。

后來,我每一次做0-1,每一次帶團隊或項目,我都會想起那一次的失敗和搞笑,再也沒有重蹈覆轍。依托的就是“心-想-事-成”的開門紅模型。

戰術大都是相似的,但戰略卻千差萬別。

“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永遠自己把握主動權,隨機應變。

那么我們要做好一個項目,做好一次訓練營,也是同理。

一、心:同心同德

在0-1階段,做訓練營的首要目的有3種:①激活、轉化手中的存量、②消化、鏈接手中的新量、③以及通過訓練營做裂變轉化。其次才考慮后面的二轉二銷。

這三個目的對象、重點各不同,第一種重在驗證和激活,面對的是有一定信任關系的流量;第二種重在建立信任,面對沒有太多信任關系的流量;第三種重在分銷、傳播,面對激勵機制刺激來的流量。

重點不同,那么需要以哪一部分人群為主?哪一部分勝算比較大?如何兼顧并排清楚輕重次序。

比如課程主題的設計、講述的邏輯、案例的羅列、顆粒度的安排、重難點的安排、實戰作業的布置、社群內互動的重點和呈現內容、一對一溝通的重點、后續承接產品的過渡等側重點在哪里。

有人可能會說,有必要分這么細嗎?

當然有了。職場人和大學生的技術訴求一樣嗎?20歲和30歲的人面臨的人生挑戰相同嗎?

所以,盤點好手中的資源,聚焦精力在把握大的事情上。比如0-1期間,在新流量尚且寥寥的情況下,就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的裂變來大獲全勝,那創業也太簡單了。如果預想的大餅沒到呢?而訓練營已經開始了,你還有什么時間去彌補呢?

我的第一次訓練營就是這樣做的。面面俱到,實際上,哪一點都沒有吃透,吃著碗里的,惦記著鍋里的。當事情發展脫離預期之后,只剩干著急了。

領導需要穩,團隊需要穩,你也一樣。先做好有把握的事情,再安排意外之喜。所以,你需要和團隊坐在一起,同心同德,統一思想,心往一起聚,勁往一處使,聚焦所有精力先啃掉一塊硬骨頭再說。

二、想:行思坐想

很多沒有經驗的新人初次帶項目或帶團隊,常常會容易把問題想簡單。他們常常停留于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階段,只看到了現象,看到了別人發出來的給你看的東西,看到了你能看到的外部聯系,卻往往難以看到內部聯系的東西、本質的、全面的東西。

比如訓練營啊,知道,拉個群,開個課,海報一發,老師講一講,銷售上,就齊活了。

至于目標嗎?常規轉化率是3%-5%,我們按最低來吧,手上現在100人,目標3個,阿不,5個吧!給領導一匯報,太少了,追加到20個。

然后就開干。

比如,訓練營的基本目的和目標明確后,我們來做行動清單。一開始的確只能列幾個關鍵的動作:海報、發圈、建群、磨課、開營、轉化、結營。

但是什么樣的海報有效果呢?

效果怎么衡量?

發圈怎么引發互動呢?

建群后有人發廣告、退群咋辦?

建了群說什么話?

老師講的課深度和內容支撐不起來用戶期望咋辦?

開營儀式要不要?

轉化是在群內還是1v1?

如果轉化是0蛋怎么辦?

如果招不滿人,這個訓練營還開不開,課上不上?

結營后要發證書嗎?

要號召大家轉介紹嗎?

·······

問題很多?。∥业谝淮尉褪沁@樣的手忙腳亂,按下葫蘆又起瓢。后來,我做訓練營多了之后,就把我擅長的一套給總結下來,每次做的時候只需要套個模板,然后針對性的想幾個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的方法是這樣的:

1、建問題筐

建立自己的訓練營問題筐/模板庫;

統一記錄問題、統一回答問題;

收錄好用的模板(如群話術、海報、開營話術)。

2、行動清單

思考自己的行動清單:

比如一場3天的訓練營;

準備幾天宣傳、準備哪幾個渠道救火、準備什么最后的錦囊妙計;

以及分別怎么做;

3、極簡賦能

提煉極簡實用的模型用以概括你的戰術或工作重點;

如果一件事,不能用一個公式或一個定理說明白,那就不叫真的明白。你的小伙伴也一定是糊里糊涂。

人的記憶是有限度的。

多即少,少即多。

三、事:事中前后

其實就是想表達在實際的做事環節,每一個環節,只有一個思考模型,就是事前、事中、事后。核心是兩個字,閉環。

不管是操盤手,還是一線執行,考慮自己做事,要考慮前中后,要閉環,才能串起來,才能擰成一股繩。

比如講師的事前中后分別是:

事前:了解競對和用戶需求、了解訓練營的目標與關鍵環節、了解自己即將面對什么樣的學員、以及他們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什么樣的環節保證完課率和促進復購與口碑等;

事中: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如何與團隊成員溝通協作、如何配合社群及銷售等;

事后:了解學員評價、了解伙伴評價、了解數據變化、了解數據轉折點、了解經驗與教訓、總結復盤等;

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講師,尤其是技術型講師,尤其是在大公司做過研發的講師,一開始是不愿意做這些事的。技術人通常不愿為幾個小單子折腰的。

改變別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改變自己。

山不向我走來,我就向山走去。

到2021年的時候,我和一位曾在華為做到研發主管的同事共同做成了一期訓練營。他認為,培訓就跟帶員工一樣的,學不會的人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不值得培養。直播是不愿意做的,他只愿意給文檔,項目文檔。

于是我就做了一期只給項目文檔的訓練營,這是我當時的工作文檔。我只對他提了一個要求“你看一下整體流程,全面過一下我的準備文檔。訓練營前一天,我們碰一下”

他每天都能看到我們加班很晚,終于在開營前一天。

他找到我說“你太猛了,是個狠人。我看完你寫的東西,我都想報名了,是不是把你腦子都掏空了啊?”

我說“還沒有掏空。只是把握還不夠啊,想補一場直播,到時你給我當嘉賓怎樣?”

他高興的說“當然沒問題了”。

終于在為期7天的純文字版的技術訓練營的第三天,數據不行了,但這個直播救了場。畢竟華為技術大佬的能力和要性都不是一般的強。

而我不過是事前想到這個風險,想了個事中補救的對策。事情就有了轉機。

四、成:成于變化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

物理學中有一個熵增定律:即孤立系統總是趨于熵增,除非有外力做功,系統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

比如今年國慶回家了一周,回到長沙發現,餐桌上,餐椅上,冰箱門,還有筷子上、鍋碗瓢盆上,都長了厚厚的霉菌。雖然知道潮濕、但走之前沒有關窗和陽臺門,但,平時也這樣呀,卻沒有看見霉菌。

媽媽提醒我說,因為平時我們會打掃衛生呀。有人住的地方就是不一樣。

所以,變化是永恒的,因此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

當你做好了前三步,好的結果也不一定就水到渠成。所謂變化的魅力也就在這里,迎接住了挑戰,你就更強了一分。

事情一旦開始,不確定性因素就會增多。

比如訓練營上,可能會有同事臨時生病,尤其是0-1期間,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比如誰可能情緒不佳;比如已經報名的用戶家中突變。

2022年有一次訓練營上,講師面對學員提的一個技術問題來做現場演示,卻中途卡殼,當他說第一遍“這是怎么回事呢”的時候,我就沖到研發部門看誰還在加班,沒人。我就開始打電話搖人,一個,兩個,三個,等我終于找到人,說清楚遇到什么問題以及希望他如何配合的時候,已經過去了5分鐘,直播的講師已經抓耳撓腮,說了至少十遍“這是怎么回事呢”······

還有很多時候,咨詢顧問在1V1咨詢的時候,因為緊張或者大腦短路,導致一片空白,我看到這種情況一般2種做法“拿一張白紙,我寫他說”或者“找機會或想辦法由我自己親自上”

當然這是在0-1期間,尤其是在第一場訓練營或者活動上,我常常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人,因為只有我、只有操盤手、只有負責人,是第一負責人。事情敗了,操盤手負主要責任。

這個期間,求別人,就是致于人;求自己,才是把握主動權。

致人而不致于人,古今同理。

0-1這個期間,考驗的就是操盤手的全能能力,是一個頂十個的能力。尤其是創業者,只有你是第一負責人。這個階段,活下來,是第一要務。

2020年,我的第一次訓練營失敗,就是忘記了,只有自己才是第一責任人。

至于發展期和成熟期,團隊用什么樣的人,事前中后、做事的流程和重點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操盤手的使命將從如何把事情做成,漸漸轉變為如何帶領別人把事情做成。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

打好開門紅的模型就是心想事成,核心原則:致人而不致于人。

關鍵要點:同心同德、行思坐想、事前中后、成于變化。

最后,祝愿你能在人生或項目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做到心想事成。

以上。

作者:是清音啊,微信公眾號:是清音啊

本文由 @是清音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