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車企做地圖,初創團隊不要陷入對完整架構的狂熱

1 評論 608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之前在車企做地圖,從0到1搭建了一個完整的業務,雖然最終項目失敗,但是這次無疑是非常充實有成長的職業體驗。這篇文章,記錄下作者的復盤和思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在某國內知名車企做地圖已經一年了,說實話真的很感謝,給我了這么好的機會,讓我從一個業務大頭兵,成為了一個業務負責人,讓我從0到1的搭建了一個在前司需要6個產品一起完成的業務。

遺憾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由于大方向的變化和整體業務的緊縮,我的業務最終于失敗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也拿著我的包開開心心的開啟了橫跨歐亞大陸的旅行,但是這次無疑是非常充實有成長的職業體驗。

所以在這里,我記錄下我的復盤和思考,為什么這件事沒能成功,以及如果再來一次,我應該怎么做。

初心回顧:車企為什么要做地圖

什么是地圖

車輛是實現位置移動的工具,駕駛車輛,從A地到B地,是車輛最樸素,最核心的功能。

所有的駕駛需求和駕駛行為都隨著路線(或者說是旅程)展開。即使是閑逛,車輛也自然的產生了位置、軌跡。

地圖數據由靜態信息(道路本身的信息)和動態信息(交通參與者的信息)組成,它為駕駛提供了路徑引導和數據收容。

車企的優勢:顛覆傳統地圖行業的數據收容

對于車企來說,他們在數據收容方面對比傳統圖商存在天然的優勢。

對于傳統地圖圖商來說,他們數據生產的資料來源于自有的采集車、采購的道路圖片、和用戶軌跡。采集車的數量有限,采購圖片的質量參差不齊,用戶軌跡可視化的信息太少,這些都影響著數據生產的質量、數量、更新頻率。

但是隨著支持輔助駕駛車輛的量產,這些天然裝載雷達、攝像頭的車輛,就像全副武裝的、規格統一的采集車一樣。無需人工運營,隨著正常用戶的駕駛,掃描著大街小巷、掃描著道路、標線、路牌、設施和其他交通參與者,源源不斷地進行著高質量數據資產的回收。

就像蒸汽機淘汰了馬車,高頻、高覆蓋的數據采集需要全模型化、自動化的生產,新的生產模式會顛覆,高效產線淘汰低效的產線,吃掉低效產線的市場,這是利潤的增量空間。

自動駕駛的需要:單車智能的極限

對于自動駕駛來說,車載電腦(CMU) = 人類駕駛員的大腦,感知模塊(激光雷達攝像頭) = 人類駕駛員的眼睛。理想情況下,和人類駕駛員導航一樣,我們可以把一條路線給到車載的電腦,車輛就可以完成自動駕駛控制。

但是單車感知存在視野的極限距離,此時,一張支持自動駕駛的高精地圖,既是車企的優勢,又是車企的剛需。

信心像金子一樣珍貴:不怕你們笑話,我做黃了兩個業務

這是一個有200人的,有地圖行業經驗的資深一線團隊,第一步是,我們打算從0開始,復刻業內的成熟產品,以節約集團的采購成本,第二步才是,并且在車企的特有能力上,超越競品,打出亮點。

而實際做起來,決策方向搖擺不定,對預算和周期都卡的很緊,常常是投產開干、金錢和時間都花進去了,做到七七八八,又叫停了。

我想雖然我們一線人員對成品的質量和周期有預期,但是決策層領導沒有做過地圖,也沒有做過互聯網產品,下決心去供養一個有200個技術的團隊,投入2-3年不見水花的產品,是一件心里壓力很大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完整的架構、一個以終為始的設計,拉長了項目的驗證周期,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很難讓人堅持的走下去。

即使從業內人的視角來說,這是只有車企能卡住身位的、業內最佳方案。

(涉及到具體方案不透露、也不僅僅是這一個原因,但是這里僅復盤如果我的業務重做,我會這么做)

正確的路徑是什么

車輛有需要,一定要100%自建嗎?

地圖作為一種數據產品,車企完全可以可以通過圖商采購,來實現導航的基本功能,自建地圖生產線,這是一件成本和復雜度同時很高的事情。

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們應該整體采購,從上層開始做。

然后從上往下一步步的替換前端-引擎-數據生產模塊,直接從車企擅長的、圖商做不到的、有壁壘的能力開始搞。

(以下為示意圖,不涉及具體業務模塊)

每個月都能迭代一個可見可感的小功能,有產出就有了信心。

比如我做的交通業務,其實是道路參與者信息的的特征抽象,圖商提供的是基于軌跡點生成的路況。同理我們自有交通參與者(自有車輛),在采購的交通成品數據外包一個V2X感知觸達模塊,感知同路的車輛,做盲區預警、會車預警,也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這些不需要我們建一個完整的交通業務架構,只要在采購導航的外面包裝一個觸達感知服務,再加點我們自己的東西。

如此逐漸從上往下,由外而內的把原來的采購架構啃掉,在修忒修斯之船的時候,把這艘船變成一艘新的船。

每個節點,都能有交付亮點,也更容易撬動內部支持和外部合作

總之

希望我們不要陷入對完整架構設計的狂熱,而是應該先有再優,尤其是啟動階段,把時間用在最出成果的功能點上。

本文由 @鹿阿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算是技術潔癖癥嗎?除非資金雄厚,團隊龐大,否則技術潔癖癥就是團隊的癌癥,其實大公司也不一定受得了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