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VS內容的區別是什么?

0 評論 938 瀏覽 5 收藏 15 分鐘

本文從四個方面具體介紹了廣告與內容的關系,推薦對廣告和內容感興趣的同學閱讀觀看。

最近和海外做品牌的朋友聊,發現全世界的營銷現在課題都一樣,叫不會做 mid-funnel (解決不了漏斗中部問題)。

用咱們中國大白話來講,就是不會做內容種草。

知道這件事老外也在頭疼這件事,我就放心了。

就像前兩天我和雕爺聊的一期播客里,咱們的共識是,全球現在正在面臨一個全新營銷環境和課題,只是在這道題里中國走得最領先。

我從 15 年第一篇《我在紐約MK做新媒體經歷教會我的事》開始,我就一直在強調“內容營銷”的重要性,但是最近我發現,就算今年已經 2024 年了,其實很多人對“內容”到底是什么的本質,其實還是一知半解。

這年頭,每個人都在說內容很重要,但內容種草本質是什么,好內容又如何定義,其實大家都說不清楚。用個黃段子來說:content marketing is like teenager sex –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it. But nobody knows what it really is. (黃段子不適合翻譯)

廣告已經漸漸失去了過去巨大的魔力。現在品牌還是得花大幾百萬拍廣告,但很多都是些“無效廣告”——百度指數也許有所提升,但是電商端毫無變化和動靜。

我不認為大廣告是無效的,恰恰相反,廣告會永遠存在。在品牌從單品矩陣到品類再到品牌樹立的過程中,沒有品牌廣告的配襯,很難讓消費者認為你是一個“品牌”而不只是一個網紅單品的。

但問題是,過去的大廣告都是基于一個統一的營銷共識——大滲透大分銷模型(HBG)——aka,廣告創造品牌效應,品牌撬動經銷商體系,終端渠道拉大動銷,以此往復形成循環。

但隨著電商或者 DTC(直接觸達消費者)的商業模式越來越成為核心驅動力,我們越來越多關注的是用戶價值的多維拉升,橫向擴品類,縱向拉生命周期。

上周和皇家美素佳兒的品牌負責人Terry 聊天,他的一個觀點深入我心:

廣告就像是當年村口的大喇叭,一喊大家都聽。但是內容就像是立體環繞聲音響,它需要用多音軌的方式滲透進你的毛細血管,打開你的立體感官。

那么廣告 VS 內容,區別到底在哪里?好的內容解決的是什么過去的廣告解決不了的問題呢?

最近我開始系統性成立刀法全域咨詢,在項目中也有很多感觸,我對內容營銷有 10 萬字說不完的觀點和洞察,所以想開始打開【刀法全域內容策略】系列篇章,跟大家聊聊。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歡喜吧。

01 受眾:廣告是對泛人群高空輻射,內容是精準共鳴細分人群

我們說廣告 VS 內容的區別,我們先說第一點,受眾。

我們過去(我在聯合利華的時候),講究 TA 和洞察,會說自己“以消費者為中心”。

但是其實當年那個TA,和現在全域內容營銷下說的人群,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比如當年我們引以為豪的聯合利華多芬廣告《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you think》,它背后的價值高地是“內在美”,內在美是很美,是一個很重要的品牌高地(high ground),但是背后的 TA 其實是“廣大注重內在美的女性”,或者實話說,就是“女的”。

廣告VS內容的區別是什么?|刀法全域內容策略 Vol.1

這種廣告像是一個高空炮,看似誰都打中了,其實誰都沒打中。在全域內容營銷范疇里,我們講究三個人群,核心人群,種草人群,泛人群。

核心人群是勢能漣漪的最中央,也是最需要核心影響和滲透的關鍵,是品牌金字塔的關鍵。

種草人群,是銷售主力軍,是能夠往外夠一夠就能激發轉化的 A3 人群。

而泛人群,是觀眾,可能才是當年的 TA,是廣大的受眾,他們不一定是品牌的購買用戶,但也被品牌輻射著。

廣告VS內容的區別是什么?|刀法全域內容策略 Vol.1

做好內容營銷,找到這些關鍵人群。而找到他們,用的根本不是人口學的維度,而是社會學。例如廣告不是做給 25-35 歲的白領女性,而是“大女主人群”。

好的營銷是“與我有關”,只有真正地理解人的具體和復雜,做到真正的共情,才能讓人愿意主動看,才會有后續的一切。

02 算法:人選擇內容時,內容也在劃分人群

上面說了很多,其實就是一個關鍵點:人以群分。

我一直在說,過去是物以類聚,現在是人以群分。

過去中心化,人價值觀相對統一,也追逐統一的元素(例如明星)?,F在人以群分,以價值觀群分,以細分需求群分,也不會因為明星代言某個產品就一定喜歡某個品牌,不過的確會多看它兩眼。

我們反而關注的是我們周圍的人——“和我們相似的人”,于是 KOL 和 KOC 崛起。

我們今天談內容,必須也要談平臺,也就是我一直說的雙微紅快直抖B。

本質上讓人以群分越來越成立,讓內容越來越起作用性的,是平臺的算法機制。

任拓 CMO Charles跟我說過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browse。

劃重點:

  • 你看的內容決定了你是誰——You are what you browse。
  • 你看的內容決定了你是誰——You are what you browse。
  • 你看的內容決定了你是誰——You are what you browse。

比如回到上面說的,例如,怎么才能找到“大女主人群”?不再是找電商背后的消費者購買標簽,買過什么。

You are not just what you buy but what you browse。

是找到那些可能一直在刷科普如何創業賺錢帖子的女性。她們可能是在關注刀姐doris 的個人成長的女性:)

在這件事上,抖音已經做的非常徹底了,抖音可以直接從平臺背后把內容的標簽提取出來,然后倒推哪些人群,然后再關聯相關 KOL,然后一鍵自動投放。

做好內容的關鍵,是要懂平臺的標簽,流量分配體系,平臺的人群 G 點。

但大多數廣告是村口的大喇叭,是基于大滲透大分銷邏輯,要的是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大轟炸和輻射。

給所有人推一樣的東西,不用說有效了,問題是已經根本沒人會去看了。

03 需求:廣告關聯已有的品類需求,內容跳出品類激發未知的人性需求

說到行為遷移,我們要談談廣告和內容背后,企業主真正的營銷任務是什么。

過去大多數的品牌廣告,都是在解決品類內搶用戶的問題。

舉點例子——

第一種廣告模版:定位喊話型:去屑就用海飛絲!海飛絲頭皮專家……

廣告VS內容的區別是什么?|刀法全域內容策略 Vol.1

第二種廣告模版:產品上新型:孩子衣服臟了怎么辦?問題我有奧妙洗衣粉,有xx功能,可以帶來什么benefit。

第三種廣告模版:品牌形象型:多芬,real beauty。

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多數廣告其實只是在消費者已經確定的品類需求里在爭奪 market share。因為在大滲透大分銷的邏輯,北極星指標就是品類內的市場份額。即便是像多芬這種打品牌形象的,它對話的也不是具體的人,而是要這群女的都來買它。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細分品類的出現,讓“品類內NO.1”成為很沒有意義的指標。

就像你小時候在一個 2000 人學校說我是第一名,現在你學校就 30 個人,你說我是第一名,我覺得你就是在搞笑。

我曾經還開玩笑說,現在什么品牌都能在某個品類里找到自己做第一的自我安慰。因為只要品類夠小,總能做第一。

話說回來,“去屑就用海飛絲”,拆一下這句話:

品類場景+痛點+我最好,“去屑”是前提,它默認很多人都有去屑的需求,邏輯是,當你要去屑的時候你就選我。

只做已有的需求,會出現兩個問題:

一是當這個市場本來就不夠大的時候,生意的天花板就在那里。

二是當這個市場的頭部品牌已經很固定了,再怎么搶也搶不過品類頭部。

從做廣告轉向做內容,這一類的定位和 brief 都會失效,KOL 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下筆。因為做內容的時候,你關注的不再是“做 x 就找 b ”,而是消費者背后的真正心理訴求,是隱藏在表面需求下的水下 JTBD。

翻譯過來是“消費者任務”——解決了(哪一部分)消費者的(什么)任務下的(什么)需求?

真正的消費者任務一定不是表面的。

海飛絲想要解決的是容易長頭屑的人的去屑問題。

如果海飛絲做內容營銷,它要討論的是水下需求。什么人特別痛苦要急需去屑,它真正要解決的任務是什么?

去屑的背后真正任務,可能其實是每次肩上有頭皮屑都會被女朋友罵/在職場被鄙視,很羞恥。想解決的是對于羞恥感的恐懼。

所以做內容的時候,就不再是喊話,而是找到職場、約會等相關場景和劇情的內容中,激發羞恥感,然后解決消費者內心的恐懼。

比如,做男士個護的理然曾經發過一組片子,打的就是戀愛中的男性出門女朋友覺得自己不夠帥的心理,推他們的“一分鐘解決出門前煩惱”的新品。

水上任務一般是普適的,是最表面的需求,比如渴了喝水,餓了吃飯,下雨要打傘,衣服臟了要洗。水下任務是人性的弱點,是恐懼,是炫耀,是害怕孤獨的歸屬感,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秩序感。

如果找不到水下任務,很難做好內容。

04 未來的廣告都應該內容化

我覺得好的內容至少要做到上面的三點:1. 具體的人 2. 懂算法 3. 激發水下任務。

當然我說的廣告,其實都是過去的傳統快消喊話式廣告,其實廣告早就越來越超出了我說的傳統范疇,

未來其實廣告和內容種草不會分家。廣告即內容,內容即種草。

只要廣告做到 3 點內容的前提, 1. 對話具體的人 2. 會用算法推給相似的人 3. 激發人性水下任務,它就是好的內容。

放一個刀法內容策略公式——

內容種草策略 = 品牌產品策略(觸發的需求)* 人群 * 內容劇情 * KOL演繹 * 平臺算法機制

廣告VS內容的區別是什么?|刀法全域內容策略 Vol.1

關于這個公式,我先留個懸念,下次再展開講講。

最后我想說,廣告廣告,顧名思義,廣而告之;內容內容,也許就是展現內在的容貌。

廣告是對外直線型、極簡化的告知,內容是關照用戶內心、喚醒共鳴的溝通。

對于品牌來說,無論做什么形式,是廣告,還做內容,重要的是想清楚,到底你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Siete,公眾號:刀姐doris(ID:doriskerundong)

本文由@刀姐doris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