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理VS文字創作者:降維打擊還是新生產力?
AI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提高內容生產效率,實現AI生產力與寫作工作的融合。比如本文作者就借助釘釘AI助理,實現了文字創作的升級。
釘釘的AI助理上線了,這是我聽到的首個以“助理”概念去推廣AI工具的產品?!爸怼逼鋵崅让嫱怀隽恕叭恕钡母拍睿@不禁讓我聯想到很多人共同的困惑:AI會對人形成降維打擊嗎?
AI工具大都在文字輸出方面發力,這種疑問自然也縈繞在很多文字創作者心頭,包括撰稿人、小說作家、記者、文案運營等等。我熱衷寫作,又是互聯網從業者,所以在釘釘AI助理上線后,我也在快速切入使用,一方面希望能了解我的“對手”,一方面也希望把AI生產力融入到寫作工作中。
坦誠地說,我發現無論是工作中的簡短文案,還是中篇文章、長篇小說,AI助理都可以介入,不僅讓我有危機感,也引發了我對AI助理與實際工作融合的思考,所以我想從一個文字內容創作者的角度,從以下三個層面聊一聊我的看法:
- 我利用釘釘AI助理,減少了哪些內容創作上的阻力?
- 釘釘AI助理這類AI工具會引導文字內容創作市場出現怎樣的變革?
- AI技術背景下,市場對文字創作者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應對AI的奇襲?
一、我利用釘釘AI助理,減少了哪些內容創作上的阻力?
我很早就開始使用Chat-GPT協助寫作,但也發覺這種寫著寫著又去打開AI界面的情況會拉低寫作效率。
第一,寫作需要沉浸式心流,別說頻繁切換文檔頁面與瀏覽器,一聲咳嗽都會打斷狀態。
第二,寫作很枯燥,打開瀏覽器意味著打開花花世界的大門,我有很多次都忍不住進入B站,迷失在視頻流還美其名曰在“搜尋資料”。
寫作過程干擾越少,沉浸感越強。釘釘嘗試將AI助理與寫作融合,以釘釘文檔作為落地,剛好滿足我需要將“AI生產力”與寫作場景結合的目標,又回避了我由于使用AI工具而“被打斷”、“被偷懶”的可能。
簡單介紹一下釘釘AI助理:釘釘右上角新增了一個魔棒樣式的入口,點擊魔棒即可喚起AI助理,在使用釘釘文檔時,右下角同樣有魔棒標識喚起AI助理。
接下來我以釘釘AI助理為例,介紹下它是如何融入寫作場景,具體減少了哪些內容創作阻力。
1. 文字創作前,有效降低“內容輸入”的籌備阻力
輸出的前提是輸入。專業領域的文字創作者本職工作往往與該專業領域相關,持續專業輸入讓他們有成熟的創作基礎,而非相關領域的作者則大都通過參考典籍和研究論文去進行輸入。
在網絡小說寫作中還有個專業名詞叫做“掃榜”,意思是在熱文榜單中找到對標作品分析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常要閱讀百萬字的作品后,分析并輸出數萬字的大綱、節奏、爽點,再把精華熔煉到自己的小說里。
主動籌備沒問題,但搜集整理卻消耗了大量時間。更郁悶的是,真正有效的“輸入”,往往是在搜集整理工作以后。所以很多文字創作者都倒在這一步——長時間籌備會讓創作熱情逐漸冷卻,行動力很容易因此變得萎靡。
釘釘AI助理的介入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釘釘AI助理擁有高效的信息篩選與整理能力,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關于特定主題的詳盡資料再向我輸入,避免我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
(我在法醫領域逐步深入的提問,以及AI的條理性回答)
第二,釘釘AI助理可以有效地縮減資料篇幅、提煉核心觀點,完成了整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我的輸入效率。
第三,釘釘AI助理可以完成深度問答。比如,有篇論文可以解答我的疑惑時,我無需逐字逐句讀下去,直接喂給AI助理,就可以針對論文內容進行提問,互動過程中,我可以針對性輸出延續性提問,直到徹底理解。
(上傳一份無障礙資料后,它可以學習并回答提問)
這些功能都為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知識支撐。
2. 創作時,有效降低內容創作時多個靈感的落地PK阻力
有時候寫作一氣呵成,有時候寫作也會糾結不已,小到用哪種修辭手法,大到該推進什么樣的劇情,反復斟酌導致反復修正,構成過程阻力。
AI助理恰好具備即時演化靈感的特性,而且這點上,釘釘AI助理與釘釘文檔的融合無疑更及時。如圖所示,我可以要求AI助理針對小說現狀輸出兩種不同進程,如此一來,直觀對比無需經歷反復試錯修改,即可確定最佳創作路徑,推進創作進程。
(兩個不同進程的細節都很豐富)
這種靈感快速落地的場景,還有助于消除主觀情緒因素對創作決策的影響。比如,我有三個靈感需要擴寫后對比,但我的精力情緒會隨寫作時間拉長而逐步衰減,而且我還很容易代入主觀情緒,會對投入精力情感最多的靈感過度青睞,形成偏見。這兩點導致對比結果很不公平,違背了推敲靈感的初衷。
釘釘AI助理作為客體,沒有精力耗盡的問題,也不受文字創作者情緒狀態左右,輸出的東西能讓我在比選時更冷靜客觀,更易于站在讀者視角審視并擇取最優方案。
3. 創作后,降低校對、潤色與貼合大綱的阻力
首先是校對。我寫專業性研討文章時,專有名詞常會被校對系統誤讀誤判,隱秘錯誤更難以被發現。所以我仍需在寫作結束后,反復通讀文稿以查漏糾錯。
我發現釘釘AI的校對能力更值得信任。傳統校對技術是通過詞與詞的比對來判斷正誤,而釘釘AI助理會先深度理解文章內容,再精準定位錯誤,它對言語間的文字差錯理解更準確,猶如一位洞悉文意、明察秋毫的讀者。
更讓我驚喜的是潤色能力,釘釘AI助理可以針對我在文檔中選定的內容,進行豐富語言、精簡內容、改寫語氣等方向的潤色。
如圖示,釘釘AI助理通過我描述的風格、人設,針對一小段話潤色出大量豐富細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精準渲染出我所要求的恐怖氛圍,這種能力無疑能極大提升小說作者在基礎描寫階段的工作效率。這里不是指抄襲,目前釘釘AI助理還做不到純粹自主寫作,主要是很多與內容情節關聯性強的措辭可以采納。
另外,在既往寫作結束后,我通常會再度通覽全文,避免在天馬行空的創作中脫離了主題大綱,這一環節亦可交予釘釘AI助理。我可以讓AI助理對我的文章進行概括總結,再據此判斷作品是否契合主題、是否遵循大綱脈絡。
(AI助理針對我當天輸出的單章內容進行高度總結)
而總體來講,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如果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那這些繁瑣的工作流程,還可以沉淀下來通過釘釘AI助理的自動化程序來做,不僅更有效率,也更體系化。
二、釘釘AI助理這類AI工具會引導文字內容創作市場出現怎樣的變革?
通過以上具體探討,我們可以看到釘釘AI助理在內容創作前、中、后全鏈條的融入,這意味著內容創作的門檻在逐漸被AI技術消解,我認為,這會進而觸發內容市場的兩個變革趨勢。
1. 質量變革:內容精品化進程加速
大多數的文字創作者針對AI工具會經歷一個運用-駕馭-超越的過程,AI工具的發展會讓內容趨向精煉、深度與創意兼具,最終掀起質量革新浪潮。
毫無疑問,AI依據人為指令后輸出內容的能力很強,但不止于此,STORM這款產品的相關研究者于2024年4月8日提交了一篇名為《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協助從頭開始編寫類似維基百科的文章》的論文,結論表明,與基于大綱驅動的AI輸出相比,STORM已經可以自行組織文字結構,據此輸出更廣泛的內容。
無論是AI自產,還是如我前文所說,創作者們通過利用AI提升創作效率,這些超常規的產出能力勢必會催生出海量的內容,進而加劇受眾注意力的競爭,迫使內容品質必須顯著提升以脫穎而出。
所以內容市場一定會在內容數量迅速爆發后,最終形成平均質量上的飛躍。
2. 角色變革:文字創作者的社會角色趨向多元化
創作門檻的消解,反過來凸顯了文字創作者的個人特質在內容中的價值。未來成功的內容文字創作者身上一定有超越AI的人類閃光點,如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想象力及動人的情感魅力。
而借助AI工具,大量原本與創作看似無關的社會角色也將涌入內容創作領域。例如,小學生能運用AI撰寫并出版科幻作品,如前文所表達的,很多創作阻力顯著降低,表達和描寫不再是問題,而他們的想象力卻會讓很多成年作者都感到汗顏。文字創作者的角色拓寬,也會進一步豐富內容的種類和深度,反過來驅動質量革命的深化。
三、介于AI發展,市場對文字創作者有哪些新的要求?如何應對AI的奇襲?
這個技術背景下,個人創造力將會成為重要資源,學會將創意引發并呈現出來會是很多人的重要功課。
個人寫作風格也會變得更關鍵,AI雖然可以做到輸出一些不同文字風格的內容,但那種風格很刻板,因為風格的本質是審美,審美是人類大腦中最具感性的評判標準,與心理建設和生理基礎都息息相關,這就意味著AI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沒有更新技術突破的情況下不可能超越人類,有風格依舊可以出頭。
最重要的是,輸出的作品要有獨特思想內核,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深度。畢竟AI很難擁有在日常生活中累計、在思想碰撞中發展的感性意識。表達很容易,研究很艱難,描述一個故事很容易,而這個故事能否打動人心很艱難。未來的創作,必須要做艱難的事。
作為一名飯碗也同樣面臨AI“威脅”的文字創作者,我沒有太過焦慮,稍微類比一下就能理解,如果真的AI文字創作可以賺到錢,那最先投入其中的應該就是文字創作者本身。我們與AI技術并非對立關系,而應秉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理念,善用這一工具賦能創作。
在AI出現之前,寫作(或者說創作)能力的高低很分明,很多創作者主要擔心的其實是在AI出現后,會出現普通人利用AI工具制作出超出優秀創作者水平的作品,那自己的飯碗不就被端了嗎?
但大概率出現的情況是,無論是優秀創作者、普通創作者,還是普通人,都會依據AI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大家還是處于一個基礎水平線上,高低起伏是歷史必然,站在高處還是會跌落,低處還是會崛起,很難說這是技術帶來的問題。
綜上來說,AI很難對創作形成降維打擊,反而會為創作提供新生產力。
所以,公平地去看待AI這個新工具,既沒必要嘲諷它的刻板,也不要以為它籠罩著稀奇的面紗。如之前誕生的excel、CAD等工具一樣,把AI工具利用在創作工作中,通過AI工具簡化復雜冗余的工作環節,通過提升創作效率進一步提升創作質量,最終量變會引發質變,個人創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結語
近些年互聯網的興起,為內容文字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內容變現渠道,但我認為,這只能算內容市場的白銀時代,因為創作過程如過去一樣低效——只是從拿著筆換成敲鍵盤。
真正的黃金時代,將屬于那些能扎實運用AI工具、率先駕馭其潛力的文字創作者。誰能踏踏實實地運用起AI工具,誰能更快從中獲益,誰就在浪潮前面。
以上內容由本人原創,并經由釘釘AI助理進行校對和潤色。
專欄作家
瑞瑞女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文、心理、傳播學領域,樂于思考技術發展過程中衍生的現代社會文化問題,擅長內容運營及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