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經驗:產品組合 | 如何通過產品魔方撬動倍速增長?

0 評論 2282 瀏覽 3 收藏 10 分鐘

如何通過產品魔方撬動倍速增長?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問清楚自己5個問題,并思考其答案。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講述。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產品組合 | 如何通過產品魔方撬動倍速增長?

我們通過五個問題,來講清楚產品這個魔方該怎么玩。

一、為什么叫產品魔方?

商業/企業的存在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那么產品/解決方案的存在是為了解決用戶問題,比如提升效率、滿足需求、實現就業、技能提升、實現賺錢變現。

所以產品的設計和組合,始終圍繞的是用戶,那么產品的設計和組合其實也是用戶的旅程和路徑的設計,你要想清楚你的產品把用戶帶往何處。

這一產品設計和組合的過程,就像是玩魔方。

玩得好的,面面俱到,用戶有獲得感,操盤手有成就感,企業有價值感。玩不好的,數據會說明一切。

二、倍速增長的前提5大問

①你的產品服務什么群體?

你不可能同時做所有人的生意,你的產品只能解決某一類人的特定問題。比如麥當勞針對的對象就是18-24歲的青少年。再比如可口可樂,看起來老少皆宜,但其用戶畫像也是18-24。

只有想清楚了你的目標群體,才能定好槍往哪里打,這關乎產品售賣的邏輯、品牌戰略、營銷策略、轉化及交付系統的設計等。

比如2023年我做的一款超級藍海的IT學習產品,就走了這個坑。老師們認為只要是一本理科大學生,都合適。但做的時候發現,大部分本科同學根本學不會,學不會就談不上報名。因為這個課程需要比較好的C/C++基礎,但我們并沒有C/C++的產品和交付設計。那只能重新定位目標人群。

②你的產品給用戶規劃的路徑是什么?

用戶路徑即用戶行為路徑,指的是用戶在網站或 APP 中的訪問行為路徑,我常常習慣說“觀察流量從接觸到你之后每一步是怎么走的”,對相關數據分析,可以了解用戶的行為偏好。

我在項目操盤/品牌操盤時,會常常給做流量的同學培訓用戶路徑,希望他們了解流量的每一步是怎么走的,也把轉化案例做像素級分解,目的只有一個——做有攻心力的內容,帶來高效精準的流量。有些馬,根本不適合流入私域。

如以IT職業教育產品為例,2021年我做的某款產品的用戶路徑分析。

③你產品的動銷邏輯是什么?

動銷,即通過一系列的營銷組合手段,在各種營銷渠道,提高銷售業績的方式。

比如資料包到付費課的轉化設計,比如低轉高訓練營的設計,比如高客單價的產品銷售體系搭建等,然后通過直播、朋友圈、社群、1V1等方式實現轉化。

有些產品天然比較適合九連環式的動銷設計,比如知識IP變現。我最近這幾個月梳理下來,發現內容是互相嵌套、循環往復、逐級加深的,如如何提升產品力,做一門好課;如何打造流量井噴系統,實現自然轉化;如何打造爆款發售,批量成交。單獨拎哪一塊,都可以做一個落地化的給結果的課程。

但是有些產品是不適合復雜的動銷設計的,內容分塊價值不大,且做復購很難,一般是一錘子買賣。比如IT職業教育,用戶生命周期普遍是半年之內,深入學習某一塊技術,以就業為結束標志。2021年時,我們做了一款現象級IT就業產品,主打大廠實習,特別特別成功,2個月就跑通0-1,GMV百萬。這個產品很巧的點在哪呢?

既然難以復購,那就在產品交付標準上做分級,去不同標準的企業價格不同,分為1.98W和4.98W兩檔。原以為高客單價不太好賣,結果在第3個月,單日報名498的就5位以上。

④你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么?和同行有什么不同?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未來每一個個體都值得有自己的品牌,每一個品牌都有獨特的價值主張和內核。關鍵是你如何挖掘出你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么?

這是一個從覺察到驗證、不斷驗證、提煉、修正的過程,很難一下子就做的非常精準。在山寨機的時代,小米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于低價高配;但在遍地品牌智能機的時代,小米的這一優勢就不再明顯。

怎么找與同行的不同?

列出同行的產品的冰山模型,你看到的,你看不到但能推測到的,比如團隊、資源、價值主張。同時對比你的冰山模型。

這個過程,我們的目的是找不同,然后放大;而不是找對標,復制。做產品和做流量的邏輯完全不同。

比如我現在來開發知識IP產品,市面上已經有各類知識IP產品了,我只需要找到做的最大的那幾家,研究他們剛起步時候的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優勢,當時行業現狀是什么,切入點是什么,現在做的怎么樣。我就會比較清楚我該怎么設計產品,以及我現在的優勢在于0-1的高客單產品,互聯網思維更重,適用度不僅限于女性用戶。

⑤你的產品怎么調整才能更好賣?

唉,說到這個問題,我就想抱抱自己,抱抱那個因為產品的坑做了數不清磨難的自己。不過,也很感謝這些經歷,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

產品研發是造子彈的;操盤手是帶團隊打仗的,要指揮怎么打,明確子彈和炮彈打向誰。但如果子彈啞火,這個鍋只能操盤手背。

這就說到第一步,產品定位里最后遺留的那個問題(抱歉,我不是故意隔這么久說的,實在是低估了工作量,說清楚一件事不容易?。?。

情境重現一下:

這就完全陷入僵局了。因為認證線和就業線相互獨立,就業線沒有公開課,沒有引流課,純靠我帶出的銷售鐵軍團隊硬轉,平均總轉化率5-8‰,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領導們又不想放棄認證,覺得這個戰略意義更大。

我就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先搞一個能說服領導的數據模型出來。我把之前認證線放棄的銷售線索找出來給就業線的銷售,發現總轉化率可以做到2.5%,轉化率提升3-5倍。這就很嚇人了,要知道就業線的客單價是認證線的99倍。

于是順利解構團隊,調整戰略,形成以認證考試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低價引流課+以就業實習為交付結點的利潤課,增長飛輪基本成型。

產品的調整需要考慮產品戰略,但戰略有短、中、長期戰略,不管哪種戰略都應該以增長為核心,建科學的數據體系,實現可持續的利潤模型。如果公司都面臨解體了,還堅持最初的戰略有什么意義呢?

產品的調整本身就是產品戰略的一部分。

以上,在產品的不同階段常常問問以上5個問題,從全局的角度,從系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遠遠比只考慮流量、只考慮銷轉,于業務、組織、企業會更好一些,也更能快速的撬動倍速增長的杠杠。

以上。

作者:是清音啊,微信公眾號:是清音啊

本文由 @是清音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