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個人品牌是小個體的最大勢能
品牌并不是說給你的產品起一個名字就叫品牌了,品牌的發展是“人”格化演變的過程。這篇文章,我們來從品牌的歷史和對我們普通個人的影響來分析一下。
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
自2017年起,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至今,有7個年頭了。
啥是品牌?
在“中國品牌日”設立之前,中國就有很多百年老字號,過去老人家講的“金字招牌”就是品牌的呈現。
追溯到更早前,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時期,部落在自己做的陶罐上,刻畫上自己部族的徽記,就是最早的品牌表現。
品牌在最初的時候的作用比較簡單,僅僅是作為產品和制造者識別區分的符號。
而品牌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現代學科出現,還不足百年。
現代品牌學誕生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社會的生產過剩??纯催@幾個品牌,是不是感覺很熟悉,都還是外國的。
是的,在清末的時候,歐洲就開啟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質的提升,同時產品開始多樣化、同質化,品牌的意義開始逐步出現。
于此,品牌也就承載了更多的職能:包括最基礎的識別、認知。到后來的形象、區隔、信任、獨特利益傳達,銷售促進、產品溢價以及資產構建等,使得品牌學逐步成為了一門使用的學科。
到了現代,社會的發展又賦予了品牌更多的功能,讓品牌具有價值的同時,同時還具備了價值觀。品牌成為了企業的一種價值主張,一種生活態度,并因此引發消費者共鳴,讓品牌具有了人格化。
如今品牌不只是一個冰冷的商品、一個好的logo和名稱,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性格、有表達的“人”。
這就是IP誕生的土壤,品牌作為一個人格化的概念,他有自己的人設、性格、情感和價值觀,獨特的符號和視覺識別系統,這就是品牌IP化的過程。
看到這里,有沒有發現,品牌的發展是“人”格化演變的過程,那基于人來打造的個人品牌,是不是要把人“物”化了。
個人和品牌的關系,該怎么理解呢?
人格化的品牌,是人們賦予企業主體價值主張,是品牌發展到現階段的呈現形式。
如果把品牌形容為一個樹干,那商品是一個分枝,人也是一個分枝。
物競天擇。
存在即為合理,我相信,所有的知識都是有源頭和意義的,就像藝術是為了表達,哲學是為了探索自然,歷史是為了認識自己。
既然品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能否由此推導,個人品牌IP的崛起是人才過剩發展的產物。
既然都會過剩,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剛好品牌學這個工具可以用而已。
品牌是一個工具,放大個人的價值,在這個互聯網起到高效鏈接的作用。
通俗點理解,就是卷,你會我也會,你有我也有,市場上的人才供大于需,于是,跟商品經濟一樣,人為了把自己“賣”出去,也要給自己打標簽,不斷輸出影響力,提高競爭力,然后提高別人選擇的效率。
大到某個城市ID,爾濱凍梨、甘肅麻辣燙,小到個人網紅Papi醬、李子柒等等,這些都可以快速成為兩個陌生人的共同話題,被談論才有可能被選擇。
品牌賦予商品更具“流通”價值、品牌賦予個人更具“流傳”價值。
李白的價值、主張,都體現在他寫的詩里,千年后,他還是各地文旅競相爭取的代言人。
這個對于我們普通個人,又有什么啟示意義呢?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我們又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呢?
想一想,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是不是習慣選擇某個攤位,想想為什么?“西施豆腐”、“甜過初戀婆婆”,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在這個時代綻放屬于自己的色彩。
對于個人品牌IP賽道,大體可以按這個順序進行梳理:身份標簽、個人價值、提供價值。
個人價值是內在的,能為他人提供價值是外化的,它包含著在你大腦里形成的知識體系,你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和你的價值觀!
這三個變量就是你個人品牌的資產,所以每個人的品牌資產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你想要被記住,例如設計公司那個喜歡分享粉紅色的專業設計師,或是一個打球很厲害的牙科醫生?
知識體系(專業)+你自己的品牌記憶符號。
舉例:我們以前合作的設計,就是一個愛穿粉色衣服的男設計師,出品又快又好。
后面給朋友們推薦都會習慣來這么一句:找Xx公司那個粉色小哥哥。
看,是不是工作生活中都有類似這樣的例子。
專業的人再加點個人特色,就可以在互聯網傳播無限放大,一旦被記住,你的領域就非你不可了!
什么是勢能,勢能就是當你有一個目標時,你的個人品牌,可以像杠桿一樣幫你無限放大結果!
最后你會發現你的領域非你不可,你一出現就是勢不可擋。
所以品牌是個人價值的一個加持,前提是基于專業,價值的,可不要本末倒置了。
所以這個時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卷自己吧,最值。
本文由 @小文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比四五年前,這里安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