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產品CEO
都說產品經理是CEO的前置。那產品經理和CEO相比,有哪些異同,差異點在哪里?這篇文章,作者和我們分享產品CEO對產品架構的設計。
作為CEO,日常工作離不開人和錢:招厲害的人,找維持公司正常運營的資金,設置管人的組織架構,以及設計分錢的激勵制度。
作為產品CEO,與公司CEO相比,共同點是找維持產品生存的資源,以及設計產品架構。
結合最近的工作心得,我主要想聊聊產品CEO對產品架構的設計。
一
站在CEO的視角,產品架構就不能單純地只包括功能架構,它既包含功能架構,也包含商業架構。
商業架構,蘊含了這個產品之于公司的商業價值,服務并服從于公司整體戰略。
舉一個例子就很好理解。
在一家便利店中,并不是所有商品的售賣都是為了單品盈利。便利店的商品他們一般包括促銷品、剛需品、高利潤品、季節性商品等。
促銷品從定價到陳列,就不是為了實現單品盈利,它的目標是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到店,所以往往會擺在便利店進門的地方,用大大的價簽進行展示,俗稱「堆頭」。
從單個促銷品的角度看,賣一個虧一筆,但從整店的角度看,它貢獻了盈利。
作為產品CEO,第一步就是要充分理解公司戰略。
二
理解戰略之后,如何逐步落地呢?
雖然過去很多年我一直是做產品經理,但不得不承認,在平穩的、沒有指數級突變的市場里,功能引領商業的時代可能真的結束了。
那些曾經有過指數級突變的市場 ——從人力到蒸汽動力,從馬車到汽車,從燃油車到電車 —— 無一例外都出現過產品驅動的商業巨頭,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英國工廠、福特汽車和特斯拉等等。
但現在,除了AI、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資本市場都在關注的創新領域外,很難有某個領域能出現「一個新產品橫空出現,從而在一夜之間產生一個新商業巨頭」的現象。
大家拼的還是商業戰略,紅海里找藍海,藍海里拼速度。
所以,理解公司戰略后,優先考慮產品的商業架構。
三
什么是產品的商業架構?
需要回歸經濟學的本源。
做平臺性質的產品,大概率要解決供需匹配問題,用更好的供給滿足用戶的真需求。
做零售性質的產品,大概率要解決成本收益問題,壓低成本,提高收益。
但最終的最終,總是要賺錢的。
哪怕這個產品不賺錢,細細研究產品之于公司的商業價值,也是要可以正向跑通的。
就像促銷品虧本賣,但促銷活動吸引來的顧客,如果在逛便利店的過程中買了高利潤品,那便利店整體也是掙錢的。
有人說,不掙錢的公司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我是認同的。哪怕短期不掙錢,長期來看也應該跑正利潤,否則是什么呢?燒投資人的錢,滿足創始人的情懷么。
四
商業架構的落地,需要可見可用的功能。
什么是功能架構。
僅就軟件產品聊聊自己的看法。
思考功能架構需要透視到骨子里,不能看表面,不能用「用戶體驗要素」那一套理論去分析產品功能架構。
不妨先看看我們熟悉的架構概念:
人體架構:器官是一個個模塊,血液提供了資金流——氧氣,神經系統提供了信息流——神經電信號。
公司組織架構:有垂直的業務部門,產品部、運營部、技術開發部,也有橫向連通的支撐部門,行政部、人力資源部等等。
想得再深一些,軟件產品是用代碼寫的,微觀的編碼原則,和宏觀的產品功能架構設計原則,在我看來是具有共同性的。
六個字:高內聚、低耦合。
綜合來看,架構可濃縮為「模塊與連接」。
功能架構,就是產品里的一個個功能域,以及橫向的域和域之間的鏈接。
比較抽象是不是?
那我建議大家,尤其是產品經理去學一學低代碼的知識。
以低代碼的角度去剖析產品的功能架構,核心就是兩個點:
1、數據建模,業務研究的是哪些實體對象;
2、流程,系統間的數據交互流程,單個系統數據的寫入寫出流程。
五
作為產品CEO,如果吃透了產品的商業架構和功能架構,接下來就是將他們落地。
這時候這個CEO就需要做找人的工作。能力強的,向公司要HC,為這個產品招負責落地功能架構的產品經理,招負責用戶體驗友好的交互設計師,招負責實現商業目標的運營人員等等。
如果這個CEO沒有這樣的條件去招人呢?
那TA就只能把自己變成這樣的六邊形戰士,既要懂功能落地細節,又要懂用戶體驗設計,也要懂運營。
所以,那些想當產品CEO的產品經理,上上策就是先將自己變成這樣的六邊形戰士,然后再去考慮找人的事情。
當然,如果不想做產品CEO,只想做某個方向上不可替代的專家,那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道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大力哥呀】,微信公眾號:【大力哥】,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