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再也不怕面試官問你需求分析怎么做了

0 評論 1198 瀏覽 6 收藏 18 分鐘

想要深入了解需求分析的精髓,掌握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的技巧?

想知曉如何精準地進行需求采集、評估、歸類和優先級排序?

本文將帶你探索需求分析的全過程,從理解需求的本質出發,通過實際案例分析,提供需求轉化的策略和工具,幫助你打造成功產品。

一、需求是什么

需求的本質是“問題”,問題的本質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滿足需求,就是解決問題,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需求一般來源于用戶,但用戶需求并不等于產品需求。

二、用戶需求vs業務需求vs產品需求

用戶需求是指用戶在一定場景下產生的某種欲望或解決某種問題的需要,由用戶利益驅動,經常表達為用戶的解決方案。

業務需求”,是公司相關人員為了實現企業利益或提高工作效率所產生的需要,由公司利益驅動。

產品需求是產品經理為了滿足用戶或業務人員所提出的實現產品的任務需要,是一種解決方案,由用戶需求和業務需求轉化而來。

三、需求的四大要素

一個完整的需求需至少包含用戶、場景、目標和任務四個要素,四要素齊全時才能更好地理解需求背景,為后續需求分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在需求采集階段,就應該深入挖掘需求的四要素,否則在進行需求分析時會有很多不必要的返工。

  1. 用戶:了解用戶的基本屬性是需求分析的起點,包括用戶角色(使用者?購買者?決策者?)、用戶特征、規模等等。
  2. 場景:場景描述了用戶在特定環境下使用產品的具體情境,它包括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地點、條件以及與之交互的環境等等。場景幫助產品設計者理解用戶在實際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求。我們應關注場景是否真實存在、出現的頻次如何。
  3. 目標:目標是用戶使用產品想要達成的具體結果或效益。明確用戶的目標有助于產品設計滿足用戶的根本需求,并推動用戶繼續使用產品。目標通常是高層次的,反映了用戶的動機和期望,在發現用戶的直接目標的同時,要進一步挖掘用戶的終極目標。
  4. 任務:任務是用戶為了達到他們的目標而需要執行的具體操作或步驟。任務是需求的解決方案,它們定義了產品需要提供的功能來支持用戶完成這些操作。通過用戶旅程圖和用戶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設計任務流程。

這四個要素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需求分析的核心內容:

  • 用戶定義了需求分析的對象。
  • 場景提供了需求發生的背景
  • 目標闡述了用戶使用產品的目的。
  • 任務則是用戶為實現目標所需執行的具體行為

四、需求分析是什么

用戶描述的需求,不一定就是真實需求,而且需求是否滿足也關系到各方面因素,包括用戶群體量、產品商業價值等。此外,產品的功能可以是間接滿足此需求,而不一定是直接按照用戶的想法來增加他想的功能。

從用戶/業務需求出發,挖掘其真實目標,并轉化為產品需求的過程,便是需求分析。

五、為什么需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核心目標是確保產品或服務能夠準確地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和期望,同時為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運營提供明確和具體的指導。

有效的需求分析不僅可以優化產品設計,還可以指導運營策略,具體而言:

  • 避免資源浪費:通過精確的需求分析,可以避免開發不必要的功能,從而節省時間和成本。
  • 提高用戶滿意度:需求分析可以確保產品功能與用戶的實際需求相匹配,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 優化產品設計:需求分析有助于發現潛在問題和改進點,為產品設計提供優化建議,提升產品質量。
  • 指導運營決策:需求分析幫助運營團隊了解用戶行為,明確運營目標和任務,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更精準的運營策略。
  • 制定項目計劃:需求分析為項目計劃提供了基礎,幫助確定項目的范圍、時間表和預算。
  • 風險管理:通過充分的需求分析,可提前識別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制定應對策略,減少項目失敗的可能性。

簡而言之,需求分析是連接用戶、市場和產品開發團隊的橋梁,對于確保產品成功和運營效率至關重要。

六、如何進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需求采集、需求評估、需求歸類、需求優先級排序等步驟。

1. 需求采集

在需求采集階段,應盡可能多地從不同的渠道收集需求,因為每個渠道的用戶特點不同,反饋的需求也可能隨之不同。在收集需求階段,要將需求與來源用戶的身份、動機等區分開來,在之后分析需求的時候再考慮它們。挖掘需求的方法主要有4種:

  • 自主分析法:聚焦用戶場景問題,通過自身的思考分析挖掘需求,可借助頭腦風暴來實現。
  • 業務驅動法:從業務側收集需求,比如說運營/市場側為了達成某一業務目標而產生的營銷工具、廣告資源位等需求;技術側代碼重構、擴容、安全升級等需求;基于戰略目標優化產生的產品需求。
  • 市場競品分析法:根據競品及行業的動態來挖掘新需求,過程中應深入理解競品做法的真實原因,并結合自身產品情況來思考競品設計可以起到什么指導作用。
  • 用戶研究分析法:通過用戶訪談、問卷調研、可用性測試、焦點小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來挖掘用戶需求。

需注意的是,收集完需求后,需將需求語言轉化為產品/系統語言,即該需求對應到產品上是體現在哪個界面哪個功能。

2. 需求評估

在需求評估階段,需要判斷需求的真實性、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

對于需求真偽的判斷,其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重點是理解我們的目標用戶的真實訴求,結合場景時機綜合判斷需求是否在當下為真需求。

為什么需要考慮場景和時機呢?因為同樣的需求在不同的場景、時機下可能是真需求也可能是偽需求。

比如說在疫情期間,由于學校關閉,學生和家長急需一種可以遠程學習的方式。在這種場景下,在線教育平臺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需求,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全且有效的替代學習方式。

而在疫情結束后,學校重新開放,學生可以回到教室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在線教育平臺仍然有其價值,但對于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來說,它們的需求可能不再是那么迫切,因為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式已經恢復。

再比如說,在戶外活動或音樂節等沒有電源插座的場合,人們需要為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充電。在這種時機,便攜式充電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需求,因為它解決了用戶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為設備充電的問題。

而在家里或辦公室,通常有充足的電源插座可供使用。在這種時機,便攜式充電寶的需求可能就不是那么真實,因為人們可以直接使用電源插座為設備充電,不需要額外攜帶充電寶。

小知識:

狹義上的偽需求是指不存在的需求,也就是錯把用戶訴求當成是需求來解決。而廣義上的偽需求則是沒必要去解決的需求,比如不存在普遍性的需求;已有解決方案的需求;以及用戶不愿意解決的需求

對于需求可行性的判斷,涉及多個方面的評估,通常包括:

  • 技術可行性:評估需求是否可以通過現有的技術實現,或者是否需要開發新技術??紤]技術難度、技術風險以及研發成本。
  • 經濟可行性:分析滿足需求所需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材料、人工、設備等)和間接成本(如管理、市場推廣等),并與預期的收益進行比較,以判斷項目是否經濟上可行。
  • 運營可行性:考慮需求實現后的運營成本,包括維護、升級、客戶服務等,以及公司是否有能力承擔這些運營成本。
  • 市場可行性:通過市場調研,了解目標市場的大小、潛在用戶的購買意愿和支付能力,判斷需求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 時間可行性:評估項目完成所需的時間是否符合項目的時間要求,是否能夠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前完成。
  • 資源可行性:檢查是否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來滿足需求的實現。

而需求成本效益的評估,有利于后續需求優先級的判斷。成本可從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市場推廣成本、技術實現成本等方面考量;效益可從需求實現可產生的收益、用戶使用頻次、是否能帶動其他功能的活躍等等考量。一般而言,效益遠大于成本的需求應優先考慮。

七、需求歸類

需求歸類階段,可將需求根據不同的標準和維度進行分類,便于后續開發和運營規劃和策略的制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需求類型:

  • 功能性需求:是產品必須具備的功能特征,描述了產品應該執行的功能和操作。例如,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用戶賬戶注冊、商品搜索、在線支付等。
  • 非功能性需求:描述的是系統的行為和屬性,而不是具體功能,但對用戶體驗和產品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一般包括性能需求(如響應時間、處理速度)、安全性需求(如數據加密、用戶認證)、可用性需求(如用戶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等。
  • 技術需求:定義了產品開發中所使用的技術標準和工具,以及與現有系統的集成方式等。例如,一個產品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數據庫軟件,或需要與其他應用程序接口(API)兼容。
  • 合規性需求:描述產品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如數據保護法規、行業安全標準等。
  • 運營需求:與產品的日常運營和管理相關,如客戶支持、維護流程、監控系統等。
  • 數據需求:描述產品如何處理、存儲和保護用戶數據和業務數據。
  • 國際化需求:如果產品面向全球市場,需要考慮的語言、文化差異和本地化需求。

八、需求優先級排序

因為資源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開發資源、金錢等資源條件下,需要用最簡單的產品邏輯去驗證商業模式,因此需要評估需求的優先級。影響優先級判定的基本因素有很多方面,如企業層面、用戶層面、技術層面等。

企業層面:公司戰略直接影響需求的優先級,位于金字塔模型的頂層,越往上,優先級越高。

產品層面:產品所處生命周期也會影響需求的優先級。一般而言,

  • 引入期,重點通常是實現核心功能,確保產品能夠正常運作并滿足基本的市場需求。安全性和基礎用戶體驗也很重要,以確保用戶的初步接受。此時,較少關注高級功能或廣泛的可擴展性,更多關注確保產品可用并能解決主要痛點。
  • 成長期,產品需求開始轉向擴展市場份額和增強用戶粘性。此時可能會增加更多的功能,改進用戶界面,優化性能和可用性,以吸引更多用戶。需求的優先級可能會轉向那些能夠迅速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用戶滿意度的功能。
  • 成熟期,競爭通常非常激烈,優化成本效率和增強現有功能成為焦點。此時,增加附加服務或改進現有服務以維持客戶基礎也很重要。對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優化需求可能優先于新功能的開發。同時,強化用戶體驗和擴展現有功能可能比引入全新概念更受重視。
  • 衰退期,隨著市場需求的減少和技術的老化,產品可能需要削減成本、簡化操作或逐步淘汰。此時的需求可能集中在數據遷移、兼容性維護或準備產品退市策略。應優先考慮那些能夠最大化現有資產利用或減輕退市影響的需求,減少在新功能或技術上的投資。

用戶層面:從用戶等級維度考慮,優先滿足核心用戶的需求;從緊急重要四象限維度,優先考慮重要且緊急的需求;從需求所處體驗層級考慮,涉及影響可用性的需求,優先級更高。

此外,可利用Kano模型來對需求進行分類和優先級排序。Kano模型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特性和用戶滿意度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根據不同類型的需求與用戶滿意度之間的關系,需求可分為五類:

  • 基本(必備)型需求:用戶認為產品或服務必須具備的特性,如果沒有,用戶會非常不滿意。一旦滿足了這些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顯著提升。
  • 期望(意愿)型需求:這些需求與用戶滿意度成正比。提供這些特性可以增加用戶的滿意度,不提供則減少滿意度。
  • 興奮(魅力)型需求:如果提供,用戶滿意度會顯著提升;但如果不提供,用戶也不會特別不滿意。
  • 無差異型需求:無論提供與否,對用戶滿意度影響不大。
  • 反向(逆向)型需求:用戶沒有相關需求,提供后反而可能導致用戶不滿。

最后,需強調的是,需求分析要有整體思維,不能只看這一個需求,要結合關聯內容,因為很多需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作者:Problemer,公眾號:問問運營筆記

本文由 @Problem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