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用好「AI寫網文」的核心方法只有一個

0 評論 1132 瀏覽 5 收藏 8 分鐘

大家都知道生成式AI在寫作上的能力很強,但如果是寫網文,表現就不敢恭維了。除了AI對與網文的理解和把握比較差之外,方法也有關系。這篇文章,作者分享的“思維鏈”這個方法,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現在,可以用來寫網文的AI產品一大堆,我之前的文章中就介紹過不少。

我們其實不難發現,現階段想要用AI來輔助網文創作,往往存在以下典型問題:

  • AI對于網文創作不夠了解,大約是訓練數據的原因,很多AI給出來的創意、大綱、行文等,還是會更偏傳統小說的風格,對于網文中常見題材的把握并不準確,就更別提一些套路了。
  • AI給出的內容過于淺白,AI生成的對白、故事主線、人物設計、人物互動等,都顯得特別淺,很難展現復雜的、多元的人物和情節,實用價值不高。
  • AI的綜合表現極差,輸出文本AI味兒濃的問題比較普遍,即使像「MidReal」這樣的產品在行文上表現亮眼,依舊會出現故事結構散亂、主線不清晰、節奏混亂等問題,很難真正寫出一部完整、合格的作品。

所以,AI寫作現在只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嗎?怎樣讓AI能真正為我們輸出有實用價值的內容呢?

最近我在搗鼓扣子Coze,想運用各種技巧,搭個能真正輔助大家進行網文創作的應用,并在上周發布了「網文創意生成器」,生成效果(我認為)還不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AI的各種問題,也看到很多小伙伴對我搭建的思路、配置感興趣,所以今天我就專門來談談搭建的經驗。

技巧有很多,但是核心方法就一個——思維鏈。

一、什么是思維鏈?

思維鏈(Chain-of-thought,CoT)已經不是什么新概念了,在《AI寫作提問技巧,聽聽ChatGPT專家怎么說》一文中就簡單提到過,只是沒展開細說。

具體啥是思維鏈呢?

咱們可以簡單回想一下,學生時代我們是怎么解數學應用題的。舉個例子(上我家熊孩子作業里隨手撈的題):

小亞帶了50元買玩具,她想買26元的娃娃和35元的智力接圖,她帶的錢夠嗎?

這道題怎么解?通常我們會分兩步:

第一步
計算小亞想要買的東西,需要多少錢:
26+35=61(元)
第二步
用總價和手里的錢作比較,得出結論:
61>50
結論:錢不夠

答案就出來了。

由此可見,思維鏈本質上就是對復雜的問題做拆解,運用邏輯方法把問題拆解成不同的部分、步驟,各個擊破,綜合所有信息,得出最終答案。

思維鏈是解決復雜的、綜合性強的、抽象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而網文創作,恰恰屬于復雜的、綜合性強的、抽象的問題。

二、思維鏈 & AI寫網文

如果要讓AI來解決一些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我們的提問方式會比較簡單,只需要在提問時加入“請一步一步思考”,AI就能夠自動完成拆解問題、各個擊破的過程。比如例子中的數學題,行程規劃等等。

而AI寫網文最大的障礙在于——AI不懂網文。

創作是一件自由度、復雜度都很高的任務,有如下特點:

  • 乍看上去天馬行空,沒有明確步驟,不同作者的創作習慣、思維方式千差萬別。
  • 邏輯埋藏得較深,表面上是人物經歷各種各樣事件,直至結局。實際上這些事件并不是隨機排列組合,而有其內在的邏輯。一條故事主線配合少數支線,將故事串起來,還得考慮人物弧光等,整體需要邏輯連貫、節奏合宜。

這樣的網文創作,復雜到讓AI看不懂其中的章法,不知道應該按照哪些步驟來完成任務,也不知道在哪些階段運用哪些技巧,就只能草草了事。

可是網文創作真的沒有章法嗎?當然是有的。

所以,讓AI能夠輔助我們完成網文創作的核心方法,就是運用思維鏈的思想,先把問題拆解開,再挨個兒教會AI如何分析解決具體的問題。

以我做的「網文創意生成器」為例,要讓AI生成可用的網文創意,用扣子Coze搭建的思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 收集必要的信息,例如讀者群、類型、題材等,這些要素確定創意方向。
  2. 梳理其他創意元素,一部網文作品的故事梗概應該包含哪些元素,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哪些,每一塊拆解下來的子問題、步驟有哪些要求,相互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等。這一步決定了生成創意的質量。
  3. 確定輸出信息,把AI按照我們提供的“章法”構思出來的內容,按照一定格式展示出來,也就是用戶最終看到的結果。

以上三步,第二步是關鍵,也是我們需要運用思維鏈來重點調試的地方。

三、小結

在AI輔助網文創作時,一些簡單的、碎片化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之前提到過的技巧輕松解決。

但當我們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就不得不干預更多,好好指導AI來完成了。思維鏈是應對這類場景最核心、最實用的方法,可以教會AI一步一步完成故事復雜性的構建,使之更加扣人心弦。這種思維方式不光適用于搭建智能體的場景,用AI chat的時候也可以用,兩者沒本質差別。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AI寫網文其實和我們自己構思自己寫是一樣的?,F階段,AI只是讓我們從方法中涌現創意、內容的速度更快,卻不能替代我們對于網文的理解、對創作技巧的掌握、對結果的把控。

所以,好好加油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不知】,微信公眾號:【不知】,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