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收單隱形成本你知多少?

0 評論 1540 瀏覽 3 收藏 13 分鐘

幾乎 90%的商戶在和任何支付公司咨詢的時候第一句話一定是你們費率是多少?因為從任何剛開始準備對接信用卡和本地支付的商戶來講,%+ xx USD是無需經驗就能理解的費用。但是那些你們看不到的成本確深藏在水底。

01 收費模式一覽

目前卡支付定價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 IC++模式,另外一種是 Flat Rate (統一費率報價)。我們將這兩種模式大概介紹下,然后做一些簡單的對比,看下你的公司目前適合哪種報價的模式。

1.1 Interchange 費用是什么?

交換費是指當企業接受基于卡的交易時,企業的銀行(稱為收單銀行或收單行)支付給持卡人銀行(發卡銀行或發卡行)的費用。它們是總交易金額的一部分,用于覆蓋發卡銀行與卡發行、交易風險和處理相關的成本。

Intercharge fee 是卡組織規定的,費用取決于卡的類型和交易方式,國家, MCC, 商戶行業等因素,會有不一樣的價格。

官網 Mastercard Interchange fee: https://www.mastercard.us/content/dam/public/mastercardcom/na/us/en/documents/merchant-rates-2023-2024.pdf

官網 Visa Interchange fee: https://usa.visa.com/content/dam/VCOM/download/merchants/visa-usa-interchange-reimbursement-fees.pdf

1.2 IC++

定價在這種模式下,成本分為兩部分:

1.交換費 Interchange fee:這是發卡銀行對每筆交易收取的費用,因卡的類型、交易金額和商戶行業等因素而異。

2.加成(利潤)Markup:這是支付處理器的加成部分,包括交易金額的一小部分固定百分比加上每筆交易的固定費用。這是支付服務商盈利的方式。

1.3 Flat Rate (統一費率報價)

統一費率定價將所有交易簡化為一個固定費率,無論使用哪種類型的卡或交易如何處理。例如,某支付處理器可能對每筆交易收取2.75%的固定費率。俗稱打包價。

統一費率定價優點是簡單,缺點是一般支付服務商會設定一個費用可以 cover 掉他們可能遇到的最高的 interchange fee. 而且因為是打包價,商戶也看不到每一筆的 interchange fee 以及服務商的利潤。

運營小知識:

如果你是月交易量較大或交易金額較大的企業(一般一個月交易量在 100w美金以上),且重視透明度和潛在想優化成本,那么IC++模式會更加適合你。因為IC++模式具有高度透明性且因為Interchange fee 的可變性,意味著企業可以利用某些類型卡片或交易的較低費用優化成本,但是IC++的模式還是畢竟難懂而且定價也不穩定,卡組一般在一年會更新兩次。

如果你是初創企業,小企業對成本的簡單性和可預測性更加看重的話,那么統一費率定價會更加適合在發展初期追求業務快速跑通的企業。

02 顯性成本一覽

2.1 一次性接入費,年費,月費

這些費用本身在卡收單這個領域來說,不是一個硬性要收的費用。很多國內的收單公司都會收一個固定的接入費、年費,一般主要針對小型的商戶。

這個費用更多像是一個服務費,確實剛剛開始做的小商戶會有很多問題也需要更多的人來服務和及時的響應。所以如果你對服務和響應有很高要求的話,推薦剛開始合作中國的收單公司。

海外的收單公司雖然不收年費,接入費但是有可能會收月費是為了保證最低收入對于那些小交易量的商戶。雖然海外公司一般都會在國內配備帳戶經理來服務和響應,但是由于主要團隊都在海外,你們對解決問題的速度也不要報太大的希望。

2.2 交易手續費,拒付費,退款費,風控費用,保證金

  • 交易手續費:這個比較簡單,一般信用卡都是 %+ 固定金額,本地支付的話有的是只有 % 比較適合客單價低的產品。
  • 拒付費:收單行一般是10~15USD,三方或者四方的支付服務商一般是 15USD~25 USD
  • 退款費用:這個也是取決于支付方式本身,一般是手續費不退沒有額外的退款手續費,但是有的支付方式還是會有額外的退款手續費
  • 風控費用:這邊就比較有意思,很多三方的支付公司如果額外把風控費用單獨列出來其實只是多收費,因為就算不用他們的風控他們為了維護上游渠道必然還是會要做交易風控的
  • 保證金:這個不算是一個費用,但是會影響你的現金流,畢竟錢放在別人那邊還是很被動??ńM這邊沒有硬性要求收保證金,三方支付服務商為了控制自己的資金風險,會根據商戶的歷史交易數據以及歷史拒付率還有商業模式,一般商戶風控部門會評估是否要收取保證金。如果你的拒付率本身很低且商業模式風險低的話,完全可以爭取不收保證金的。

2.3 稅率

稅率基本上有 4 種類型,VAT, GST,WHT,IOF(巴西)。

  • VAT/GST: 不同國家的叫法不一樣但是都是消費稅(是基于商品或服務的增值而征稅的一種間接稅)。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消費者需要自己承擔的一種稅費。
  • 預扣所得稅 (WHT),直白點就是你在人家某個國家產生的利潤出境的時候需要繳納 % 的收入稅。這個一般是應該有商戶承擔的。
  • IOF (巴西) 主要是巴西的一種金融交易稅,主要目的是通過對信貸、外匯、保險和證券交易等金融操作征稅,來調控經濟和增加財政收。這個可以歸類為收入稅。

03 隱形成本

3.1 匯率 FX Markup

匯率確實是商戶很容易忽略的,正常情況只要是幣種有切換的時候就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匯損,但是在本身匯損的情況下,第三方服務商一般還會有一個 markup,這個要不然就是他們的額外收入,也不然就是為了防止上游給他們的匯率不好,損失利潤。但是這個 FX markup 不是所有的支付公司都有。

  • 定價幣種:你的產品定價是什么幣種?USD 還是本地貨幣?
  • 交易幣種:你的交易通道是否支持本地貨幣作為交易幣種還是這里如果不支持的話 就要用默認的那些大幣種比如 USD, EUR, GBP 等,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匯損。(注意:如果通道不支持定價幣種作為交易幣種的話,消費者的發卡行會收取消費者一定的貨幣轉化費用,其實這種消費體驗也不好的)
  • 結算幣種:你和支付公司之前約定的以什么幣種結算比如 USD, EUR

運營小知識:
如果定價幣種=交易幣種=結算幣種這種情況下你的匯損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一般國際信用卡是有這個可能的。但是你要確你的結算賬戶是支持多幣種的,Like to Like Settlement就可以了(定價幣種=交易幣種=結算幣種)。

3.2 RDR / Ethoca

先科普下,這兩種方式是 Visa 和 Mastercard出的降低拒付的一個產品,基本上在消費者和自己的發卡行發起爭議在演變為拒付之前,RDR/Ethoca 會與發卡行或收單行溝通,自動從商家的賬戶中扣款并發放退款。這樣可以防止爭議升級為拒付,從而降低拒付率。

RDR:是 Visa的產品,收費大概是 4-5 美金一筆

Ethoca :是屬于 Mastercard的產品,收費大概一筆是18-19USD 一筆

運營小知識:
拒付比較高的商戶,有一些支付公司是需要商戶先自費使用 RDR 和 Ethoca來降低拒付才可以安排和三方的接入。所以這部分的成本也需要考慮進去。

04 綜合成本

我們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成本這件事,一筆交易沒有成功真的只是損失了客單價本身嗎?

我們一起來捋一下整個獲客到支付成功的完整鏈路。

  1. 花了 2000 美金廣告費獲取了 100 位付費消費者到了支付頁面,CAC (用戶獲取成本)= 20 美金一位
  2. 在結賬頁面,就會有將近 30 單的損失,可能原因有‘’網站沒有安全標識‘’,‘’產品價格高但是沒有提供分期付款‘’,‘’選擇支付方式之后跳轉頁面引起流失‘’,‘’頁面加載太慢‘’,‘’忘記卡號沒有在身邊‘’等等
  3. 交易進入風控之后,支付服務商的風控系統會先過一遍,這里就會再次損失掉2 單
  4. 支付服務商之后會把放行的交易請求卡組,卡組會請求發卡行來做3DS驗證 (注意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強制要求過3DS),3DS在有些國家是強制進行的比如歐盟,在美國是沒有強制。3DS 驗證主要是為了確保是消費者本人持卡消費,如果驗證通過之后也是沒有辦法在提起拒付的。這邊如果有3DS 失敗的訂單又會損失大概 4 單
  5. 之后發卡行需要授權交易,發卡行對于境內的交易相當于來說風控低,授權率高,但是對于境外 cross border 的交易來說授權率就會低很多大概有 10-20% 的差別。發卡行不授權還有可能是風控判斷交易存在風險以及盜刷可能,也有可能是本身消費者卡的額度或者余額不足等,按照授權率 90% 來說,這邊又會損失掉六單。
  6. 這里還有一個實時的風控規則會在用用戶維度判斷是否要發貨。這邊也會有損失大概兩單所以最后的最后成功付款的用戶只有 56 位,投入 2000 美金才產生 2800 美金的收益,還沒減去貨物本身的成本??
  7. 請注意交易后還有一定數量的拒付產生,在這里會有會拒付手續費 15-25 美金+貨物的價值損失

運營小技巧:
影響你的成本的幾個關鍵因素:

1. 交易手續費

2. 結賬頁面轉化

3. 交易授權通過率

4. 風控規則和成功率的平衡

5. 3DS動態策略

6. 拒付率

7. 拒付申訴成功率

本文由 @是自由少女Lin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