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應該選擇深耕數字人業務嗎?
現在的數字人業務已經很成熟了,不少公司都有面對普通人的業務。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數字人業務本身的矛盾和優缺點。
很多關于數字人的討論都聚焦在數字人的仿生情況上,似乎只要數字人無限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即可?;蛘呤钦剶底秩嗽诓煌纳虡I領域有多少應用場景,在我看來都有一些脫離問題的核心。
如圖展示了數字人廠商宣稱的數字人應用場景:
一、數字人業務本身的矛盾
實際上在數字人層面一直有兩對核心矛盾,分別發生在生產領域和倫理領域,就是因為這兩個矛盾導致數字人一直不能像其他的AI技術一樣廣泛應用。
1. 生產領域的矛盾
是因為在當前的技術解決方案下,仿生程度越高,相應的技術成本就越高。目前中國的整體勞動力還是溢出狀態,所以相比之下,選擇數字人的性價比,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沒有那么高。
2. 倫理層面的矛盾
我們分為兩種情況來討論:
1)當數字人被標注是AI生成、非真人身份,那么數字人的這種身份與沉浸感、信任感是天然對立的。
舉個例子說,如果有一個有100個數字人主播,都長得像李佳琦類似,他們分別叫李佳奇、李嘉琪、李嘉琦……如果你在知道他們是數字人的情況下,同時刷到他們,你應該在哪里下單呢?最理性的選擇就是都不下單。因為自然人的身份背書和他的不可復制性是有關的,但是數字人天然就是可復制的,你可以壟斷一個自然人的形象使用,但不可能壟斷一個數字人的。
2)當數字人假裝自己是真人,當然這在目前的主流內容平臺中是禁止的。比如之前用AI“復活”已經去世的明星,AI模擬形象進行視頻通話……雖然沉浸度沒有問題了,但會在觀看者中形成極大的誤解和謠言。
背后潛在的原因是現在的識別能力、平臺規則、法律法規還沒有跟上現在AI技術發展的進程,所以只能暫時執行這種“一刀切“的方法,避免產生嚴重的問題。
二、創業公司做數字人的優缺點
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有一部分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地方政府、文旅集團等To G方向,在單個數字人上可以開放定制,精雕細琢,同時這類業務不乏穩定的現金流,但并不是規模化增長的路線(簡而言之,無法放大。)
如果要做面向宏觀市場(而不是為單個客戶做面子工程)的數字人業務,就會碰到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大公司的阻擊。
目前字節、騰訊均已經發布了普通人可以上手、外表精美的數字人,并且免費開放個人用戶使用。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更看重商業化變現的小公司有以下幾招:
- 在大公司產品知名度沒有廣泛鋪開之前,運用信息不對稱盡快把愿意付費的用戶收割掉,但是這一招有風險,且并非長久之計。
- 可以選擇一個大公司不屑于深耕的垂類深耕,同時盡可能在這個垂類中獲取超額回報。但是很遺憾的是,在數字人這個領域,小公司很難獲得用戶可感知、可轉化的垂類認知(比如特殊形象的數字人、語音自然的數字人、有形象授權的數字人),這些類型恰巧是大公司深耕多年的長項。
- 特殊人群,這條涉及到核心的變現洞察了,還是說與有緣的從業者聽吧。
那么還有最后一條(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條)道路,那就是數字人出海,因為上文主要分析的是國內的一些情境,海外的情況有所不同:
- 直播、短視頻平臺對于數字人的管控、封禁沒有那么嚴苛。比如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直播,并不禁止數字人通過拉時長的方法拿結果。
- 海外雖然也有頭部數字人廠商,但是和大公司的綁定并不太深。同時大公司也沒有很明顯的傾向性去通過免費策略快速拿下市場。
所以,如果想在國內做數字人業務的創業公司,可以看完以后做一下思考和推導,也歡迎和我討論。
本文由 @只做好20%的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