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數據接入篇-TCP/IP模型(1)

1 評論 1090 瀏覽 16 收藏 10 分鐘

本文介紹了OSI七層模型的概念和說明,采用 TCP/IP 的四層模型來講。理解 TCP/IP 四層框架是學習物聯網相關協議的基礎。

TCP/IP模型

OSI 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參考模型,將網絡通信劃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都有特定的功能。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 協議模型,將網絡通信劃分為四個層次,每一層都有特定的功能。分為: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OSI 模型每一層的作用:

第 7 層:應用層

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并規定應用程序中通信相關的細節。包括文件傳輸、電子郵件、遠程登錄(虛擬終端)等協議。

比喻

想打電話還是想發郵件,還是想傳遞東西。每個任務都要用到不同工具

作用域

針對特定應用的協議。

傳輸信息

數據:應用程序數據

功能描述

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協議

遠程登錄–遠程登錄協議

文件傳輸–文件傳輸協議

主要協議

HTTP、FTP、SMTP、DNS、MudBus、OPC、CoAP、

第 6 層:表示層

將應用處理的信息轉換為適合網絡傳輸的格式,或將來自下一層的數據轉換為上層能夠處理的格式。因此它主要負責數據格式的轉換。

具體來說,就是將設備固有的數據格式轉換為網絡標準傳輸格式。不同設備對同一比特流解釋的結果可能會不同。因此,使它們保持一致是這一層的主要作用。

比喻

通訊的雙方說什么語言,說中文還是英文呀。

作用域

設備固有數據格式和網絡標準數據格式的轉換

傳輸信息

數據:數據表示形式

功能描述

接收不同表現形式的信息,如文字流、圖像、聲音等。

A 語言–標準語言(網絡標準格式)–B 語言

主要協議

表示層雖然沒有像傳輸層或網絡層那樣廣為人知的專門協議,但它支持的功能和服務是通過各種標準和協議實現的。例如,文本和圖像文件的編碼標準(ASCI、Unicode、JPEG、GIF等),以及數據壓縮和加密協議(如TLS/SSL的加密功能)都是表示層處理的范疇。

第 5 層:會話層

負責建立和斷開通信連接(數據流動的邏輯通路),以及數據的分割等數據傳輸相關的管理。

比喻

郵件已經寫好了,什么時候發送,什么時候接收。

作用域

通信管理。負責建立和斷開通信連接(數據流動的邏輯通路)管理傳輸層以下的分層。

傳輸信息

數據:會話信息

作用描述

應用和應用之間建立會話。何時建立連接,何時斷開連接以及保持多久的連接?

主要協議

在 OS1模型Q中,會話層并沒有像傳輸層和網絡層那樣有明確定義的協議,而是依賴于各種應用程序特定的協議和標準來實現其功能。

第 4 層:傳輸層

起著可靠傳輸的作用。只在通信雙方節點上進行處理,而無需在路由器上處理。

比喻

交警,保護數據的傳輸。接線員,讓雙方能夠接上頭。

作用域

管理兩個節點”之間的數據傳輸。負責可靠傳輸(確保數據被可靠地傳送到目標地址)。

傳輸信息

段(Segments,TCP)/數據報(Datagrams,UDP)

作用描述

建立連接、傳送數據、斷開連接的過程管理。

主要協議

TCP、UDP。

第 3 層: 網絡層

將數據傳輸到目標地址。目標地址可以是多個網絡通過路由器連接而成的某個地址。因此這一層主要負責尋址和路由選擇。

比喻

寄件人找到收件人所在的小區。

作用域

地址管理與路由選擇。

傳輸信息

數據包,包分組。

作用描述

數據經過哪個路由傳遞到目標地址。

主要協議

IP、ICMP、IGMP、ARP、RARP。

第 2 層:數據鏈路層

負責物理層面上互連的、節點之間的通信傳輸。例如與1個以太網相連的2個節點之間的通信。

將0、1序列劃分為具有意義的數據幀傳送給對端(數據幀的生成與接收)。

比喻

寄件人找到收件人唯一的收件地址。

作用域

互連設備之間傳送和識別數據幀。

傳輸信息

數據幀,經過封裝的比特流

作用描述

數據幀與比特流之間的轉換

主要協議

NFC、藍牙、RFID、2G、3G、4G、5G、NB-IoT、zigbee、Wi-Fi、Z-wave、LoRa、USB、RS232、RS485、以太網

第 1 層: 物理層

比特流與電子信號之間的切換。

比喻

發電磁波,0、1 編碼。

作用域

以“0”“1”代表電壓的高低、燈光的閃滅。界定連接器和網線的規格。

傳輸信息

比特流,0 和 1。

作用描述

負責0、1比特流(0、1序列) 與電壓的高低、光的閃滅之間的互換。

主要設備

調制解調器、無線電、光纖。這里就不是協議了。在 TCP/IP 七層模型,這一層與數據鏈路層合并了。

OSI 七層協議表格

后記

這是開篇,寫介紹 OSI 七層模型。之后幾篇會講每一層模型對應的主流協議,會采用 TCP/IP 的四層模型來講。大家也看出來了,上三層的協議可以歸位一大類,分小類不好分,下二層也是這樣。

理解 TCP/IP 四層框架是學習物聯網相關協議的基礎。學習協議是做好物聯網設備數據接入、監控、報警、下控、運維、數據分析、智控的基礎。

接下來幾篇會寫:物聯網數據接入篇-網絡接口層的協議(2)、物聯網數據接入篇- 網絡層和數據傳輸層協議(3)、物聯網數據接入篇- 應用層協議(4)、物聯網數據接入篇- 物聯網硬件(5)……

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文章,匯總出了 TCP/IP 四層框架的主要協議、物聯網設備的主要協議。工作量之大,超出預期。我看了 B 站《希賽關于軟考網絡工程師的全套視頻教程》,看了《圖解 TCP/IP》,看了大量的文章和視頻。又結合之前的物聯網行業的從業經驗,整理出來這篇文章。

期望大家的鼓勵與支持,歡迎大家交流。

本文由 @躍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有收獲!非常感謝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