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指標的小套路——以網易嚴選為例進行說明
在產品的日常中,有著統一的業務邏輯和指標口徑,才能繼續后續的流程。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數據分析過程中指標確定的問題。
指標是數據的邏輯,是產品需求的外顯。只有通過指標才能將無邏輯的、散亂的、無價值的數據整合成邏輯嚴密、整齊的、有價值的業務變動,供產品、業務參考以應對直接挑戰與錢攢風險。
微小的數據變動下潛藏著產品浪潮的變動,如拼多多對電商領域的沖擊,直接反應在低客單價用戶活躍數的緩慢下降,有著指標趨勢敏感度的人才能夠發現它。
而在產品的日常工作中,只有統一指標的業務邏輯和指標口徑才能繼續推進流程,否則輕則“加班加點”,重則“全軍覆沒”,可見產品指標的重要性。然而實際上,指標確定、數據分析的流程很簡單。筆者將按照以下邏輯對其進行梳理:
一、數據告訴你的秘密
數據是客觀的,不會說話,最終會被統合成同樣客觀的指標數字。但通過觀察公司最核心指標的設立,我們可以了解管理層關注的重點。
比如,公司重點關注規模指標如GMV、單量、DAU等時,說明公司正在市場上拼殺or處于跑馬圈地的狀態;公司重點關注資金成本,說明公司開始注重效率發展,此時公司管理層認為野蠻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需要進行精細化運營;公司重點關注市場、合作伙伴的指標,說明公司在該市場已經有利一定地位,并開始關注生態發展。
目前電商平臺仍然以關注交易域的客單價等信息為主,仍主要處于關注“結果”的狀態哦。
二、指標篇
2.1 指標設計
目的: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是和業務邏輯緊密相關、需要時刻與產品&技術對齊的內容
以網易嚴選為例,目的可以劃分為業務和計算兩類。
在業務類別里又可以簡單劃分為供應鏈和商品營銷兩個方面,在供應鏈方面為成本類(如庫存成本、物流成本等)、時效類(如到貨及時率、生產及時率等)、體驗類(如用戶滿意度、客訴率等)。在商品營銷方面為用戶類(如PV、CTR等)、流量類(如商品曝光等)、商品類(如退貨率、好評率等)、營收類(如利潤率、GMV等)。
在計算類別里,可以分為量指標(規模、量級)、比值指標(單位效能如庫存、ARPU等)、比率指標(評估占比(如毛利率、退貨、流量轉化率等)。
設計:指標設計要目的性明確,需要和業務深度對接,確定指標將著重于效益、收益、質量哪一部分。
公式:一個指標口徑可能會有多個公式,需要與業務運作邏輯強相關。
口徑&范圍:主要通過目前公開的行業白皮書、公開培訓確定,成本較高,建議出問題第一個問口徑一不一樣。
2.2 指標解讀
現象與歸因:指標數據變動可以抽象展現現狀變化,如拼多多入局對電商領域的沖擊,然而指標本身并不會提供原因,需要深度探討進行合理歸因,注意“現象”和“歸因”需要為因果關系,而非“相關關系”。
量化:舉例說明,一個功能滲透率由4%升到6%,我們會說功能滲透率提升50%。
解讀節奏:分為單一指標和指標體系兩種解讀邏輯。
1.單一指標:日??床▌蛹纯?。需要保持數據敏感度,設定閾值,超過閾值便需要復盤原因。
2.指標體系:首先對業務節奏分段-日常觀察什么,活動觀察什么,日常與活動指標的客觀交叉規律;其次了解在不同時期需要觀察什么
以網易嚴選供應鏈層面為例,網易嚴選有很規律的活動周期(411、618、雙十一、雙十二)。
1.日常:核心指標如庫存、成本、客訴、商品專項指標等等。
2.大促:
- 促前:缺貨風險;到貨及時率;倉庫存儲風險;逾期率;分倉平衡性等。
- 促中:生產及時率;配送及時率;配送時效等。
- 促后:退貨率、客訴率等。
三、數據分析的套路:準確看-客觀判-選方法
- 準確看:看什么?看“數字+描述”(描述場景越具體越好)
- 判斷方法:經驗判斷;專家判斷(評分orAHP層面分析);趨勢判斷
- 選方法:矩陣分析(Boston);漏斗分析;杜邦分析;RFM分層分析;交叉分析(窮舉數分)
四、數據分析避坑指南
- 一定要了解業務流程,熟悉業務邏輯最好的方法是有權限玩一遍整個產品。
- 多深度追問自己,“為什么找你”、“應該做什么”,多問為什么。
- 協調資源:和數倉同學協調規劃、排期、反饋,打好關系;和業務方達成規劃/流程/策略共識;和產品&技術對齊業務邏輯;和組內伙伴多進行專業交流、業務啟發,交流工作方式。
本文由 @乾意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