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架構的本質

1 評論 3350 瀏覽 27 收藏 6 分鐘

本文主要講述了產品架構設計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強調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如何通過對具體業務場景的抽象和概括,構建出一套具有高度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產品架構,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多樣化的業務需求。

業務場景要具象,系統場景要抽象。從這句話可以看到一個漏斗,從大量的具象化需求中,抽象出一個模型,就好比人類一樣,我們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取決于我們系統的各個器官的通力合作。不管我們做什么工作,是不是都是這幾個器官。當然人的構造也在逐步進化中,不斷適應系統,不斷用進廢退。

各個抽象化模塊的連接。

所以,產品架構本質上,是將各種具象化的場景進行歸類總結,形成一個通用化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舉個例子,電商運營需要配置商品進行上架銷售,但不管怎樣,都離不開品牌、分類、屬性、SKU、SPU、價格,各個模塊相互獨立,但彼此又有聯系。

不管運營要做多少種運營動作,都可以抽象出這么多模塊出來,兩兩組合就可以產出各種花樣出來。

要做到這一點,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幾個能力:

一、很強的業務前瞻性

做一個需求,就需要把未來的整體業務藍圖描繪出來,也就是未來業務要做成什么樣,業務場景會有哪些,需要快速識別出來,特別是各種異常場景。

業務梳理是產品架構完善的第一個前提,有人說直接照搬業界成熟系統不就好了,那這樣就沒產品經理什么事了,業界經驗只能是參考,即使業務做法做得再對,我們也需要通過業務的輸入進行方案的驗證。

所以,業務的場景的梳理和完善是輸出完善的產品架構的關聯。

這個要求產品經理要懂業務,還要懂業務的本質,才能夠抽象出本質。

二、抽象能力

業務場景這么多,哪些是正確的業務流程,哪些是錯誤的業務流程,怎么評判業務流程的對與錯。

有幾點:

  • 這個業務流程能不能使得多角色的運營效率不斷提高,實現1+1大于2
  • 這個業務流程可以和其他流程更好的串聯
  • 這個業務流程盡可能不會破壞當前的產品模型

就好比人類一樣,祖先是有多么大的智慧能夠將人類的這么多操作動作抽象出了大腦、肺、心臟、胃、肝等等器官,各個器官之間還能各司其職。

從具象化的場景,抽象出產品模型出來,這個很關鍵。

怎么做到?

類比,學習,模仿,歸納總結,多深挖問題本質,多問幾個為什么。

三、劃清模塊之間的邊界

既然模型要抽象,那業務的場景盡可能不要耦合到模型當中,不然一旦業務場景一變,模型就要跟著調整。

所以考驗一個模型做得好不好,就看夠不夠抽象,做這個功能的時候,是不是把未來的七八個場景都考慮進去了。

記得我大廠工作的時候,領導經常會問一個問題,這個功能其他場景能復用嗎,萬一需求變了,我們的方案要調整嗎?

既然模型要抽象,方便組合成不同的具象化場景,那模塊之間要分清界限,分清界限的標準是

  1. 模塊內容發生變更,不會影響到其他系統,各系統之間要解耦
  2. 各模塊之間相互組合更加的簡便

總結一下,產品架構就是把具象的場景抽象化,抽象成各個獨立的模塊,再通過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組合成不同的功能,進而滿足業務的各種場景。

模塊越抽象,越解耦,我們能夠滿足的業務場景就越多,也更有利于系統的延展。

當然,有時候也要結合業務的實際情況,不能因為要考慮一個完整的架構花了大量的時間做業務調研,但是市場的先機已經被他人占領了。有時候系統也是可以演化出來的,沒有對錯,只有合不合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蔡錦海】,微信公眾號:【錦海說】,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受用,想提個建議,如果文章配合一些具體實例寫出來,應該會更好的幫助理解~~~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