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表層,揭示本質,一起來重新認知“互聯網產品”(上)
這篇文章,我們回頭來看看一個經典的問題:什么是互聯網產品?再回過頭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便有了比之前更深入的理解。
“什么是互聯網產品?”
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非?;A的問題,畢竟,此時此刻,你就是通過手上的“互聯網產品”正在閱讀此篇文章。或者,你今天剛剛結束了手頭上的工作,計劃著對目前所負責的產品進行優化。在浩瀚的互聯網世界里,“產品”是我們每天都會使用,甚至可能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東西。然而,“產品”到底是什么?作為互聯網行業中的一員,或者有志于入行的你,是否真的能夠講清楚,什么是“互聯網產品”?
可能你會說,互聯網產品就是一個工具,幫助用戶實現某些功能;也可能你認為,互聯網產品是連接虛擬和現實的橋梁;又或者會說,互聯網產品是通過代碼實現,用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和創造用戶價值的服務。但實際上,無論是功能、連接還是服務,它們只不過是互聯網產品存在的表現形式罷了。
實際上,我在過去很多年里,也是抱有類似的認知。但它只能推導出我們“要抓住用戶需求,把產品體驗做好”這個問題。但是,它作為最為基礎的概念,我總會有一種它無法成為“基底”的感覺。直到后來閱讀了《俞軍產品方法論》后,看到他從經濟學的“交易”的角度出發來理解產品,略有所獲。如今再回過頭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便有了比之前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什么是“產品”
“互聯網產品”,這是一個組合概念。那么我們就需要從“產品”和“互聯網”這兩個概念講起??紤]到文章篇幅,我打算分拆為“產品”和“互聯網”上下兩篇。接下來,我們先來討論,究竟什么是“產品”。
產品,是企業與用戶(換到傳統行業就是“消費者”)進行價值交易的媒介。
說實在的,當時我閱讀看到這里的時候,頗有一種“揭開現象看本質”的感覺。對比起“滿足用戶需求和創造價值為核心的軟件產品、硬件產品,或者服務”的認知,上述的定義里,更加強調其“交易媒介”的性質。為什么說這個性質重要呢?因為它道出了“產品”的核心本質:
交易得以成立的前提是“用戶”和“企業”雙方都認為此次交易“值得”。
- 用戶認為自己的收益/回報大于付出的成本:對于用戶來說,用戶是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以花費時間、金錢、精力等各種成本為代價,希望通過產品的功能及服務獲得一定的回報或收益。這些成本包括購買成本、學習成本、使用成本等等。而用戶期望獲得的回報也有很多,比如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效率、獲得娛樂、滿足需求等等。用戶會對自己使用產品所付出的成本和通過產品獲得的收益進行評估(盡管這個“評估”的過程幾乎完全依據主觀評估,這點我們以后再展開),只有當收益大于成本時,用戶才會選擇使用這個產品。
- 企業認為此次交易從整體和長期的視角來看,仍是“有利可圖”: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目標是實現盈利,所以企業一切行為的核心,都是如何讓提供的產品帶來的收益,高于該產品的研發和維護成本,從而實現盈利。當然,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企業為了打開市場、吸引用戶,從而進行某些讓利甚至免費使用的行為,這并不違反認為交易“值得”的要求。只要企業認為從整體和長期的視角來看,仍是“有利可圖”,那么“交易”依然得以進行(典型的互聯網玩法就是先大規格圈住用戶,再從中變現)。
因此,無論是用戶還是企業,都需要在產品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利益。當產品能同時滿足用戶和企業的需求時,這個價值交易才能夠實現。而產品經理的角色,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平衡和調整雙方的需求和期望,幫助雙方實現價值交換。
在重新認知“互聯網產品”的上篇中,我們重點就“產品是企業與用戶進行價值交易的媒介”中的“價值交易”屬性進行了討論。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研究,什么是“互聯網產品”了。重新認知“互聯網產品”下篇,見:http://www.aharts.cn/share/6070313.html
作者:產品經理崇生,公眾號:崇生的黑板報
本文由 @產品經理崇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