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即廣告
在不少老板的認知里,廣告就是廣告,內容則是做品宣的部分。視頻、投放這種屬于廣告,寫文章之類屬于內容。但實際上,內容也是廣告,我們不妨換個視角,找找解法。
我先提個問題:
假設你是一位老板、或是一位市場部負責人,正在做一場Campaign(大型主題活動);你覺得,簽約一位明星后,是做廣告,還是做內容傳播?
不出意外,結果有兩種:一,老板說先做廣告,用廣告立圈,打透群體認知后,再做內容營銷;營銷負責人會說,要做內容營銷,內容立圈,廣告現在沒人看了。
好,再問一個問題:你覺得廣告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這應該不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了。你會說,每個都有它的優勢,要看怎么用。理論雖如此,不過,決策時依然會陷入上述循環的怪圈。
這就是,前幾天,一位負責人和老板之間矛盾關鍵點。
那么,經濟下行周期,用戶越來越關注便宜、比價等行為時,傳播到底是做內容,還是做廣告呢?我們不妨換個視角,找找解法。
01
先說結論,第一點:媒介變化,讓廣告本身和內容形式,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因為,很大程度內容跟著媒介走。
可能有點難懂?我展開一下:
首先,傳統廣告時代,電視、戶外是最主流的形式。
電視廣告是一個典型的強媒介廣告,媒介影響力很大,廣告內容本身可能并不那么強,這類廣告依賴于電視的黃金時段和反復播放,通過策略性強的文案,讓品牌迅速被消費者接受。
比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里,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即信息”得到了體現。
電視廣告的一個特點是成本高,廣告時間短,所以,創意團隊得設計出吸引人,又能快速傳達信息的廣告詞和畫面。而戶外廣告,因展示位置固定,雖然每個人看的時間不長,但是,重復的展示也能有效吸引一部分消費者的注意。
那么,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廣告又有了哪些變化呢?
最初,互聯網廣告嘗試模仿傳統媒介形式,把橫幅、彈窗、條幅拉到網頁上,一點擊能進入某個專題、或品牌購買頁,但很快發現,這種方法效果不佳。
因為互聯網媒介介入性低,大眾很容易忽略,所以,內容平臺不得不換個招式,用內容的力量來吸引注意力。
比如:
他們會用一些搞笑的段子或者標題來吸引你點擊(如:“小伙偷偷藏在洗手間,沒想到…”)。你一點開,發現是個廣告,可內容有趣,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分享。
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吸引人的廣告,在視頻的中間或者最后才會透露出品牌信息。方法更加自然,不會讓人感覺被強行推銷。實際上也是社會化營銷的初步形式,后來,它還有了行業英文名叫Social。
再后來,又發生什么新變化呢?
圖文、短視頻開始流行,廣告內容也變了,人們不喜歡,也不愿意看一個圖片上邊標注什么產品,什么功效的內容,開始講情緒價值、視覺審美價值了。
怎么辦?種草成了主流語言,用種草影響意向購買者心智。而這一切,從互聯網初期到現在,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即: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就多半贏得了傳播的一半。
所以,隨著互聯網媒介的發展,經歷一場從媒介驅動轉向內容驅動的大變革。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重視內容創造,不再僅僅把內容當作廣告工具。
這個過程中,內容不僅僅是吸引消費者的手段,而是成為了品牌與消費者交流的橋梁,現在,已經有很多B端企業提前警覺到,高質量的內容慢慢變成了最強的廣告。
這就是,媒介讓廣告和內容形式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
02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廣告和內容到底有什么區別?
來看幾個案例:
老人鞋,穿足力健;去屑,用海飛絲;奧妙全自動洗衣液,有特別的功能,可以幫你解決油漬、污漬。
你可能注意到了,它有三有種類型:
一,定位喊話型,即用喊的方式,讓人知道你得買;二,產品上新型,即,推新品時,告訴你我跟別人不一樣;三,定位品牌形象型,比如,多芬,溫柔呵護每一寸肌膚。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廣告都有點像村口的大喇叭,特別注重價值觀輸出,大聲告訴你我有什么好的,你一定要了解。
好處能快速讓用戶有初步的印象,缺點也很明顯,偶爾聽一次還行,如果天天聽,用戶可能會覺得,我好像被家暴了一樣,天天被人灌輸大道理。
因此,在網上,廣告不應該天天出現。畢竟消費者更希望找到一個可以隨時交流、吐槽,甚至可以依靠的陪伴者。這種互動比單純接收價值觀要有用多了,也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意義。
這就是,為什么更貼近用戶,更注重內心情感,態度更低調的品牌,更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既然我們提到了內容,那么,到底什么是內容呢?廣告算是內容嗎?當然算。做營銷時,廣告信息傳遞很直接,內容更像環繞揚聲器,傳遞得更全面,更有深度。
舉個例子:
你看到一張海報。上面寫著:“7月20日,沈騰、馬麗主演的電影上映了,快來看吧!”這就是廣告,直白而明確,目的是讓你去電影院。
如果是內容,情況不太一樣。
你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個視頻,它不僅告訴你電影何時上映,還會詳細介紹電影背景,導演怎么挑選演員的,以及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電影里的角色又是怎么樣的人等等。
這就是內容,內容目的,不僅讓你去看電影,還希望通過詳細的介紹,讓你全方位了解電影各個方面,增加你的興趣和期待。
因此,內容像環繞揚聲器,從多維度包圍你,給你一種立體的感受。那么,內容的優勢是什么呢?
抱歉,我還不能一句話總結。
因為,當我們談論廣告與內容營銷區別時,不能脫離背后的「商業框架」,也就是,我們要從哪里、哪個平臺找到什么樣的人。
在傳統的電視廣告、平面廣告中,目標受眾比較廣泛,它們不太能精確地鎖定特定的人群,所以,廣告更多用來建立品牌知名度。
但在網上,情況不同,各平臺全域營銷中,用戶被細分得更具體。不僅根據基本性別、愛好、標簽來劃分用戶,還讓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內容創作者」。
用戶產出的內容被歸類,并反饋給品牌主,這樣品牌可以從更細致的角度,來區分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就像,定位精準人群、要被種草人群和泛人群。
顯然,這種細分幫助營銷人,更有效的進行市場溝通。
因此,內容營銷的一大優勢在于,它能讓每條內容都和消費者緊密相關;換句話說:由KOC、KOL制作的內容能夠觸及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和情感,實現真正的共鳴,你要找到適合自己品牌的平臺,和人群,去擊穿。
看到這,你興許會說:第一,線下做廣告,一次性把品牌信息說清楚,直接占據用戶的腦袋;第二,線上做內容,就像散播種子一樣,慢慢滲透進去。
太準確了,可問題是:大家都在想,一分錢怎么當兩塊錢,預算不夠,誰還有心思去做細分?有沒有可能把廣告做得像內容一樣?
或者說,內容傳播得太細致,速度明顯沒有廣告快,我們能不能把兩者結合起來,讓傳播更快一些。
03
真有辦法。這是第三點:別太高級,播傳人話。
播傳,你應該聽說過,指:把「傳播」兩個字顛倒一下,不是我把某樣東西推給別人,而是,我推東西給別人,別人能夠自循環的傳起來。
比如說:累了,困了,就喝紅牛;怕上火,喝王老吉。
你會立馬想要N多個朗朗上口的口號,毫無懸念,不過,這些口號中,有兩方面不同被人遺忘了:
- 關于傳達率
- 說人話表達
第一方面,在找廣告公司合作時,通常會提到千人成本,類似于,投某篇文案,一千個人看到的成本大概是多少錢,你覺得,ROI匹配就投,貴就再看看。
用營銷視角看,略顯不同。假設讓1000人看到的總成本是50塊錢,那么,這50塊錢所影響的人,能不能把內容,再次告訴別人,占比是多少很重要。
因為,傳播代表我推給你,而播傳則代表「自裂變」。俗話說,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所代表的正是傳達率。
傳達率,簡單講:一個信息從源頭被傳遞出去后,能在接收者之間自我傳播和擴散的能力,換句話說,我花10塊錢告訴你,我認識誰,你知道這個消息,又告訴了更多人,這個比例越高,說明內容傳達率越高。
上半年我回顧了很多營銷案例,發現很多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文案太像書面語,不夠口語化。
比如:
霸王茶姬年初搞了個活動叫“龍年會友杯”。他們的文案寫的是“星星點點,歲歲年年”,聽起來挺文藝的,但不夠接地氣。我現在不提,你肯定想不到。
茉酸奶的廣告詞是“有龍則靈”,這種說法也很難讓人一下子就明白。前幾天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廣告開屏,內容是:“功到自然成”。我差點沒認出來這是在宣傳一款護膚品。
費迪南·德·索緒爾是現代語言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書《普通語言學》里,把語言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朗(langue),二是談(parole)。
朗,就是語言的規則和慣例,這些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像是一個框架,告訴我們應該怎么說話;而談,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說話方式,是具體的,跟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
那么,在傳播的時候,我們是應該用朗還是談呢?
興許「談」更容易讓人接受。因為每次品牌傳播,如果用大家日常的說話方式,聽的人就能明白這內容到底想說什么,這樣信息傳遞就很清楚了。
還有一點,朗只是規則,并不是真正的說話。大家平時聊天,不會老用書面語;因為傳播是要聽的,我們說話都是為了被別人聽懂。
再想一下,我們看文字或看視頻的時候,是不是也更喜歡用簡單的話來理解那些官方的、復雜的詞匯呢?這就是談(parole)的好處。
看到這,你肯定會想,下半年做大型Campaign,一定得好好利用「談」,把活動的主題提煉成幾句大家都愛聽的話,幫助他們把話傳出去。
等等,光說人話真的夠嗎?我覺得還不夠。
04
第四點也很重要:從主題思維,轉移到傳播點思維。
什么意思?
前幾天,一個打車軟件在地鐵里放的廣告,文案一大堆,是這樣的:打工別上頭,坐下消消愁;坐下也能走上坡路;坐下來,把壓力甩給座椅;坐的穩,情緒才能穩。
很明顯,品牌想通過“坐”這個動作,來傳達他們的信息,而且說了很多。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策略,現在已經不太能引起人們自己去傳播,或帶來品銷轉化了。
為什么?
廣告主題化的做法是這樣的:項目負責人一拿到任務,首先會去分析資料,然后定一個主題。有了這個大主題后,再圍繞它來細化其他內容。
但問題在于,定主題時,很容易跑題,因為傳統的主題本身就是一個包裝過的、太概念化的東西,很難具體和實際。
當我們開始用主題化的思維來構思內容時,往往會局限在老模式里,模仿以前的主題,這樣就忽略了自由思考的可能性。因此,用概念化的主題,會導致其他內容也偏離實際需求,所以,主題化思維會讓你陷入主題中。
什么是傳播點思維呢?
走進真實的場景里,從實際問題出發,確定想要傳達的核心信息。這里說的核心信息,并不是人為制定的一個主題。
傳播點思綁要求先找出問題。比如說,品牌有個新產品要推出,核心目標應該是提升產品知名度、認知度。
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后,下一步是設計內容,圍繞這個核心傳播點。這意味著,無論是標題、圖片、還是其他媒介材料,都應該直接明了地傳達跟新產品問題相關的信息。
此外,傳播點思維,還強調把核心信息放在內容最顯眼的位置,通過不同的渠道、人群去不斷強調,無論是做平面廣告、視頻還是H5,核心信息都要清楚地展示出來,反復傳達。
這里就不多舉例了。記得一個關鍵點:廣告活動的標題,直接用新產品名稱+品牌名+其他易記、郎朗上口讓人有播出去欲望的信息。
所以,廣告創作時,少一點對“主題”的追求,多關注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即,關注傳播點。
看完了關于媒介變化、廣告和內容的區別、如何用播傳人話,還有拋棄主題思維,轉向傳播點思維,四個方面后,你覺得大型Campaign,到底做內容,還是做廣告?
其實,廣告可以是內容,內容也可以變成廣告。內容、廣告能不能被人們傳播開去很重要。就像,那句00后都知道的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
總結而言
內容,是最好的廣告。
設計一句話,讓顧客聽,聽完后,他想告訴隔壁老王,那你就成功了,想想看,是不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王智遠】,微信公眾號:【王智遠】,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