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系統-庫位自動推送

0 評論 1594 瀏覽 1 收藏 10 分鐘

倉庫系統在產品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系,一是與業務關聯度高,二是系統的及時性、準確性等要求較高。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享,如何對入庫環節進行庫位自動推送優化,再進一步對倉內商品管理進行智能監控。

在我們倉儲學習交流的過程中,負責入庫跟存儲這一塊的同事經常反饋,我們系統的原有的入庫流程冗長復雜并且不便于管理,提出想要根據倉庫的庫位功能區域劃分,系統進行自動的推送入庫及存儲監控管理。從而提高倉儲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錯誤率。

基于這個背景,我們對于倉儲的原有功能進行梳理后,結合現有的庫位管理規則,提出版本對于入庫環節進行庫位自動推送優化,再進一步對倉內商品管理進行智能監控。

一、現有問題

最原始的倉庫管理版本,主要是依靠人工管理。在單據入庫的時候,具體擺放到哪一個庫位,由人工去決策。一般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庫內管理混亂。入庫擺放的人員,一般是在庫內看到哪里有空庫位,就直接把貨放到庫位上,這樣會導致一批貨,可能在倉庫每個角落都分散著。也會有一些冷庫的商品,由于操作失誤、或者冷庫暫時滿了,而被放在角落或者常溫庫位,導致變質報損。

這種純粹靠人工管理入庫庫位,增加了后續一系列的操作的難度,如揀貨出庫、倉內盤點等作業。商品沒有規范化的入庫存儲管理,增加了人工的作業成本的同時,對于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高。

二、解決方案

如何將入庫的這個動作,從人工管理轉變為按一定規則系統自動推送,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我們跟倉儲的同事把解決方案分為幾個步驟去推行:

1. 庫區庫位合理化管理

商品可以合理的存儲的前提,前置條件在于倉庫區域的合理劃分。就像我們去逛超市一樣,每個品類的物品都要有規劃的存儲區域、冷藏冷凍常溫的商品分布在不同的區域內。

首先是需要對倉內的庫位庫區進行合理規劃:

  1. 根據功能劃分:針對不同的功能區域,如存儲區域、加工區域、退貨區域等進行劃分。類似于采購入庫,對應只能推送到存儲區域的庫位;加工商品配貨則移動至加工區域進行作業。
  2. 根據存儲條件劃分:因為商品存儲條件的不同,如水果、肉類、凍品等存儲溫度特殊要求,所以倉內會劃分不同區域的存儲條件,以便于適用不同商品的存儲。例如雪糕入庫,則需要入庫至0℃以下的冷凍庫。
  3. 根據品類劃分:為了便于規劃化管理,建議是同個品類的商品存儲在一個區域內。常溫區域內,劃分區域存儲,如零食區、調味品區、飲料區等。對應區域粘貼指示牌,這樣方便了在庫內作業的人員快速定位到對應區域。

2. 庫位分配邏輯設置

在庫區庫位合理劃分之后,可以設置庫位分配推送邏輯。首先需要區分哪些業務是需要系統自動推送庫位的,哪些業務保留人工選擇存儲庫位的,如果一刀切將所有的業務都修改為系統推送庫位,可能會造成上線后的混亂,建議是循序漸進分業務逐步切換。

確認業務后,可根據業務單據配置推送邏輯:

  1. 不同業務配置不同功能區域,如采購入庫對應配置存儲區域、加工作業配置加工區域等;
  2. 不同商品存儲方式入不同溫區,根據商品配置的存儲屬性,入庫的時候對應推送到不同溫區的庫區存儲;
  3. 不同商品類目合理擺放,根據功能、存儲方式找到區域后,再細化到類目,入庫擺放到對應品類區域,如果原品類區域已經滿的情況下,提示存儲人員合理調整庫位安排、并且系統推薦優先存儲到附近的空庫位;
  4. 入庫庫位數量推送,如入庫了100箱30斤的西瓜,一共需要多少個庫位進行存儲?可以有2種處理方式:
    1. 第一種比較依賴人工,在入庫的時候去選擇所需庫位數量,再由系統進行推送到對應空庫位;
    2. 第二種的話,對管理要求較高,則是對SKU體積大小進行設置,以某一個參照物為標準,去設置SKU的體積系數,根據入庫的數量系統去推算所需要的庫位數量,并推送到對應的庫位上。
  5. 異常情況:在系統自動推送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爆倉、新品類暫未劃分區域等異常情況。跟倉儲的實操同事配合對接,確認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案,也是系統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3. 歷史記錄

保存庫位的變動記錄,對于倉儲管理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 歷史跟蹤:庫位變動記錄,可以幫助管理者追溯庫位的使用歷史,在有異常情況發生的時候,便于查詢根本原因定位問題。
  • 庫內管理優化:通過庫位的變動,管理者可以了解到庫位的使用頻率跟使用時長占比,從而優化整體的布局跟品類區域的分配,提高空間的利用率。
  • 發展規劃:基于庫位使用的歷史記錄,可以對未來的需求預測并且對長期的運營進行規劃,可參與一定的決策,如擴倉或者分倉等。

4. 報表分析

對庫存規范化管理跟存儲之后,可以按照需去生成報表,提升管理效率。建議是可以從這幾個緯度去生成報表分析:

  1. 損耗分析:針對庫內操作如盤虧、報損等操作,可以設置一定時間區間內損耗上限,超過上限進行預警。根據報表結果,定期分析損耗來源,確認是否需要調整存儲策略或者是來貨節奏、又或者是供應鏈品質穩定性等等。也可以針對過期或者因為質量這2個情況報損的商品,根據操作數量跟價值的,及時提醒對倉內剩余的商品進行管控,及時止損。
  2. 盤點差異:記錄實際庫存跟系統之間的差異,超過一定數量或者價值,生成報表,可以有助于管理者發現潛在的盜竊、誤差或者是系統問題等等。
  3. 庫存周轉率:定期根據銷售出庫的數量、采購入庫的數量,結合計算SKU庫存周轉率。一方面,有助于采購部門人員按需來貨,把控來貨節奏;另一方面,品類的周轉率可以有助于優化倉內的存儲,優化倉儲空間規劃,及時發現過高的庫存成本,提高管理風險,降低資金占用成本。

三、總結

倉儲的管理,隨著企業的成長,也會不斷的迭代。這個期間,技術人員及產品經理需要去到倉庫進行多的實操,可以更加直觀的發現問題,跟對應業務的負責人討論溝通,可以加深對于業務的理解。倉儲的實際場景各有不同,今天列出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場景,也歡迎大家的建議跟補充。

本文由@一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