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體育,能帶來本地社交的新風潮嗎?

1 評論 4150 瀏覽 4 收藏 7 分鐘

社交領域有微信這個巨頭在前,其他的產品只能在一些垂直領域尋找機會,比如說本地社交。通過社區體育的方式,能不能帶來本地社交的新突破呢?

2016年中國各類資本充足,到處投資的時候,深圳衛視制作了《合伙中國人》的融資類節目,邀請了各路投資大佬點評十分鐘路演項目,包括徐小平、熊曉鴿、周鴻祎、李國慶、姚勁波、龍宇六位頂級商界大佬。

其中有一期讓徐小平現場發飆而留名互聯網,就是一個名為張揚的創業者,他帶來小鎮童年的項目。這是一個通過戶外主題運動來彌補學校教育、家庭陪伴缺失的教育品牌。它以實體店鋪的形式植入社區,打造孩子們放學后,周末的聚點兒;俱樂部每周末定期組織主題戶外活動;假期組織親子外地、境外主題旅行;專業的老師,教官陪伴孩子,用一年內幾乎不重復,聞所未聞的活動主題,帶領孩子和周邊社區的同齡孩子一起玩耍。該品牌在2年內覆蓋16個社區,接待超過10000個孩子,會員接近2000人,年營收達到300萬,有40%的利潤。張揚來這里融資是希望做成規?;哪J?。

大佬們一聽這個項目,商業模式清晰,賺錢又有意義,立馬表現出來巨大的興趣。但令投資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張揚的世界里,孩子們都要喊他爸爸,他還讓孩子現場表演了一把。

畫風至此突變,各位導師對此表示反感。張揚則是以傲慢的態度回應,“我并沒有預期著導師您的參與,我來這里是給諸位機會,讓諸位去競標,不是讓諸位給我機會?!边@句話徹底地讓五位投資者失望了,顯然是對投資者的侮辱啊,讓他們接受不了張揚的這種傲慢。原本非常好的項目,大家都準備掏錢了,結果一句話就葬送了項目的融資。

后來,這個項目也沒有繼續融到更多的錢。并且在2019疫情的時候,注銷了公司,沒了后續。也因為疫情,各類社區藝術體育培訓類的品牌連鎖也陸續跑路了,市場一片哀鴻。

一、無場地費的社區體育項目,是需求還是割韭菜?

2024年,在抖音和小紅書突然出現一個社區體育品牌,叫做童行家門口體育。它以快樂運動、運動社交和鄰里共創為主旨,提倡單次付費、小區教學、教練上門為主要形式,提供39.9-59.9單次的跳繩、籃球、體適能等課程。只要每次湊夠5個孩子就能成團上課,上課地點為小區內架空層、廣場、籃球或者羽毛球場等。這樣的項目,對于深受機構跑路之苦的家長來說就是一個福音。

可是這樣的低客單價和每周1-2次頻率,如何能維持推廣呢?為此,童行家門口體育設計了一個很巧妙的加盟機制。每個城市都有一個總代理,總代理下可有多個區域代理,每個區域代理下可以有20個小區團長代理。從小區團長到區域代理再到城市代理,收取幾千到幾十萬的代理費。在僅有幾萬付費用戶的情況下,童行家門口體育就發展了42個城市,200多個區域代理和1000+的小區團長和對應社群。這個加盟速度確實值得稱道,若是當年張揚用了這個模式,小鎮童年就是一個知名品牌了。

但是深究童行家門口模式,就發現一個問題,因為品牌的知名度沒有打響,單次組團的成團率太不穩定了,對于維護小區社群組團的團長來說,持續的成團也是個挑戰,基礎產品的不穩定也導致用戶的信任度降低,實際用戶的擴張速度待考究。

如果真的每個小區都有都有一個信任團長和社群,那活動的可拓展性就強很多了,無論是平時的周末研學,寒暑假的夏令營冬令營,還是周邊機構的培訓課程,都是可以操作的活動。

二、社區本地活動有市場嗎?

疫情后,人們的線下社交需求增多了,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搭子程序,但多因為缺乏運營而成批倒閉。線下社區活動+社區社群看著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是具體如何把項目運作好,也需要前期的鋪墊投入。然而即使像小鎮童年這樣運營優秀的項目,也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后面會不會有巨頭入場,讓線下社區社交成為一股風潮呢?估計這一情形,也需要經過經濟蕭條這個時期,才能有所期待。當然,有資本的大廠,也可能提前布局入場,讓我們拭目以待,這最后的社區戰場,何時再燃戰火。

本文由 @吳祖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總是在想,就是不行動!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