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0 評論 1485 瀏覽 0 收藏 5 分鐘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常會用到親和圖或者卡片分類的方法輔助決策,這兩種方法的特點和差異在那?這篇文章,作者為我們整理了兩者的差異,供大家參考。

今天主要和大家講講親和圖法(Affinity Diagram)和卡片分類(Card Sorting)的區別。

先來一個表格總結對比一下,幫助大家后面可以更好的理解: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一、卡片分類(Card Sorting)

卡片分類法更像是一種用戶研究方法,讓測試用戶對面前的一堆的卡片進行分類,從而幫助UX設計師們了解用戶心智中的信息分類是什么樣的。

卡片分類的三種類型:

  1. 開放式卡片分類
  2. 封閉式卡片分類
  3. 混合式卡片分類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如果直接讓用戶對這些進行分類,類別名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定,那就是開放式卡片分類。

如果事先告訴用戶有四大類:金融理財、生活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讓用戶把這些信息歸到這四類中,那就是封閉式卡片分類。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如果允許用戶在這四大類的基礎上,還能自己定新的分類,那就是混合式卡片分類。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二、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親和圖,又稱為KJ法,是由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發明的,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Jiro Kawakita的縮寫。親和圖法就是將大量的數據進行組合歸納、分類整理,然后再進行分析討論,以便能夠從復雜的現象中整理出思路,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在UX設計中,親和圖法一般用在頭腦風暴中,幫助我們將不同的觀點進行歸類,從而更好的發現新的機會和想法。

親和圖法vs卡片分類

舉個例子??

還是以上面那個App舉例子,該App現在想優化「服務」模塊的體驗,使其更好的服務于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個團隊開展了一個頭腦風暴,大家想出了各種各樣奇怪的idea,比如融入VR服務、找新的合作方、結合大數據為用戶推送專屬服務、物聯網等等,總共想了100多個?,F在需要對這些idea進行分類整理,提煉出可以進一步推進的方案,此時就可以用親和圖法進行歸納、分類、總結和提煉。

卡片分類和親和圖的區別

在UX設計中,卡片分類法用在信息架構的設計中,而親和圖法則更多用在頭腦風暴中。前者更關注用戶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和命名,后者更關注事物產生的結果、方案和想法。

小小tip:不要非得把它們的區別爭的特別清楚,重點還是如何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它們達到研究目的。

作者:陳婉寧,公眾號:婉寧交互設計

本文由@陳婉寧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