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嗨式營銷?
以前的營銷方式,是宣傳自己的產品、公司多么出名,多么牛逼;但現在不行了,這種“自嗨”式的營銷方式,沒法解決真正的問題。品牌營銷要對銷售有幫助,第一步就是不要自嗨。
很多企業在參加展會的時候,會用很大的字在最顯眼的位置寫上:
- 全球領先XXX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
- 國內XXX龍頭企業;
- 全球排名前列的中國XXX公司;
- 業界領先的XXX…
官網首頁也經過精心設計,但常常感覺用力過猛。比如說“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的AI數智化服務”…
聽著感覺耳熟。
這樣的話語能打動客戶嗎?
過去說不定可以,可現在真不行了。
信息越來越透明,競爭越來越激烈,客戶也越來越務實。
他們關心的不是你的產品有多好,創始人團隊多牛、設備多先進,技術多獨特,而是:“我為什么要買?”
著名的營銷心理專家丹尼爾. 斯塔奇(Daniel Starch)說:“人們對你毫不關心,他們關心的首先是自己”。
比如“產品對我有什么用嗎?能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嗎?能讓我的工作變得輕松嗎?能讓我被忽悠的風險變小嗎?…”
誰關心你呢?
你的競爭對手、合作伙伴以及買過你產品想要驗證自己沒買錯的人。
要打動客戶,就要把他們當成宣傳的主角。
不再提“我有什么”。
而是說 “您可以獲得”、“您的問題,我們通過…來解決”。
揮手大喊“我很厲害,看我,看我,看我” 基本是無效的。
任何產品,客戶都是先在大腦中使用它們,設想對自己、對所在的公司有什么好處。如果傳遞的信息不相關,不形象,不易懂,他們大腦中占據的空間就越小。
當我們靠真本事好產品取悅了他人,帶來了價值,名聲自然回來,收益也是水到渠成。
另外,用復雜術語來掩蓋實際內容貧乏或者對應用場景的不了解,會讓客戶感到困惑和疏遠,更是讓銷售轉化變得遙不可及。
大衛.奧格威曾說“99%的廣告都沒有對銷售起到很好的作用”。
這句話放到現在看也有些道理。
品牌營銷要對銷售有幫助,第一步就是不要自嗨。
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改變:
1. 深入客戶應用場景了解需求與痛點
目標客戶也許不會告訴你真實的想法,有時候他們也沒想清楚。
最好去他們的工作現場了解、觀察,并輔助數據分析、洞察。只有這樣,產品研發及推廣、品牌策略、內容營銷才有了方向。
2.講清楚帶給客戶的價值
確保你的廣告和營銷活動始終圍繞著“能為客戶帶來什么”,也就是價值所在。
從價值階梯來看,最低一層是講性能,最高級是情緒價值。
未必一步到位,但一層層說清楚,才讓人信服。
3.內容持續調整優化
奧格威的年代,沒有辦法做到試投放到網絡后,通過數據、客戶反饋看效果。
現在除了AB測試,還可以及時調整。即使一個廣告或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快速優化,直到找到最佳方案。
也就是說現在“99%的投入不能轉化”基本不會發生。在10%的時候就被叫停了。
4. 宣傳時突出差異化
試試把公司名字遮起來,換成競爭對手會不會也不違和?
真實面對“帶來的價值一樣,產品也差不多,客戶為什么要選你?”
不要把能做到的每一點都列出來,而是突出能為客戶帶來價值關鍵的那幾點(最多不超過3點)。
5.隨時高效真誠溝通
避免華而不實的術語,不要再說自己聽了都覺得有點夸張的大詞。比如”澎湃、之巔、引領…”說人話,并多講具體的數據和案例。
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往往不是把“客戶為中心”掛在嘴上,而是放在心上的企業。
一味說自己厲害,只欺騙了自己,說服不了客戶。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Hanni】,微信公眾號:【時光筆記簿】,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