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
現在不少公司都在做數字化轉型,但數字化轉型知識一種管理方式,并不能解決用戶和增長的問題。而部分人對數字化還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很多人都在談“數字化轉型”,說轉型是指原有的發展路徑走不下去了,所以要換條路走,問題是:原有的路走到死胡同了,誰又能確定新找的路不是死胡同呢?
企業經營發展根本的方向只有兩個:向外尋求增量市場、向內尋求降本增效,數字化要結合這兩點才有根基。
基于數字化創造增量市場的基本范式,是通過用戶的在線互動沉淀數據,挖掘最佳實踐進行推廣從而讓潛在顧客變成真正顧客,歸納用戶偏好的變化規律、預測下一個潛在的偏好,進而創造出一個全新體驗的增量市場。
不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領導人要提出一個好問題:我知道有一部分人還能擴大消費,只是不知道他們是誰、在哪里,要通過何種方法促使他們擴大消費?
這里有幾個隱含假設是常見的坑:
1.潛在顧客沒有增量購買力。比如房子,剛需已經全買了,剩下的人都是沒有購買力的,這時你在房子上花心思是沒有用的。不論房子設計成什么樣,買不起就是買不起,企業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無法提供顧客買的起又滿意的房子。
2.顧客無法或甚少進行在線互動 ,這就意味著企業很難搜集用戶數據進行分析。
互聯網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收集數據的成本極低,用戶只要在線互動,系統就會通過埋點等方式自動采集數據,這比傳統人工市場調查的成本低了不知多少,而現在通過攝像頭進行線下行為采集分析的產品逐步得到采用,也表明傳統行業并未落后太遠。
3.有潛在顧客了,也有數據了,剩下就缺能用好數據的人。數字化經營人才需要有數字意識、數據能力,能夠理解數字化系統對經營活動的抽象建模,還要懂得基本的數據分析方法,這樣才能用數據發現問題、找到機會。同樣的現場,福爾摩斯能看出問題,普通人看不到,這不是放大鏡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數字化系統永遠無法直接給到最終結論,這個結論一定要由人來下,這也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類活動。
基于數字化降本增效的基本范式,是先要發現現有運營活動中存在潛在的降本增效空間,然后再通過對企業內部活動的監控記錄,用數據分析的方法找出浪費的成本是哪一部分,從而減少浪費,分析低效的流程是哪個環節,從而優化流程、提升效率。但是,如果根本就不存在降本增效的空間呢?要知道互聯網從廣告模式興起的最初問題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半廣告費被浪費了,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
數字化系統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個趁手的工具,受限于行業特征、企業文化、管理者個人素質的約束,有的人能事半功倍,有的人能把精鋼鉆變成廢鐵,一切終歸于人。
本文由 @垃圾分類產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