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用戶生命周期管理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有生老病死,產品也有成熟衰退。那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預測?以及,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見解,希望能幫到大家。
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從微觀的生命細胞到宏觀的宇宙星辰,從深邃的海洋到神秘的暗物質與黑洞,盡管我們對宇宙生命的奧秘仍充滿未知與困惑,但在此過程中,我們逐漸領悟并總結出了一系列關于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論。
簡而言之,一切皆有始有終,如同人的生老病死,花的綻放與凋零,宇宙間萬物皆在生死輪回中演繹著各自的傳奇。
引用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變幻,九九歸一?!?/strong>
這既是對宇宙萬物生成演化的描述,也是對生命、哲學的深刻闡釋。
通俗一點來講呢,“他描述的是一個事物從誕生到消亡的完整過程”。
如今,生命周期的理論已經廣泛利用在社會、政治、經濟、企業和技術等諸多領域。
世間萬物皆有生死輪回。
那有什么方式可以預測互聯網產品的生命周期呢?
在產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我們又該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給你們三秒鐘的時間思考。
3、2、1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無從下手的玄學問題。
OK,我先說答案。
答案是:有的
在數據分析領域,其實可以觀察到多種生命周期理論的應用,這些理論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還能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這期內容分享的話題是兩種互聯網領域中常用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論,「產品生長周期」、「用戶生命周期」。
這兩個周期的曲線高度相似,很容易弄混淆,從字面意思理解,一個側重產品,一個側重于用戶。
很多同學在實際運用中,上來就盲目的研究用戶生命周期。
產品生長周期關注的是產品整體的發展階段和宏觀特征,從萌芽期到成熟期,再到可能的衰退期,反映了產品在不同階段的用戶規模、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等宏觀指標。
而用戶生命周期則更側重于個體用戶在產品內的行為變化和微觀過程,主要區別在于其關注的焦點和階段劃分。
兩者在分析和應用時需要相互結合,以便全面地了解產品和用戶的情況。
「產品生長周期」曲線是一條倒臥S形曲線,描繪了產品從誕生到衰退的完整過程。
這個過程一般分為「探索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用戶數量都會隨著周期的更迭而發生顯著的變化。
這條曲線精準地反映了隨著時間推移,用戶量所呈現出的波動趨勢,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理解產品生長軌跡的有力工具。
產品源于用戶需求,然而需求始終在動態演變中,剛上線的產品即便滿足了一時的需求,也未必觸及需求的本質。
因此,處于「探索期」的產品核心目標在于精準捕捉用戶痛點,深入進行功能分析,并通過PoC不斷的假設、驗證、迭代、執行,迅速驗證并優化產品,從而贏得用戶的認可。
在探索期,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或競品分析,發掘用戶的真實痛點與需求;
基于需求進行需求分析,通過MVP來了解和驗證產品對用戶問題的解決程度,完成PoC和MVP后,基于最小可用的產品設計產品原型、開發、測試等環節,確保產品基礎功能的穩定與可靠。
名詞解釋:
-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指用簡單的方式證明某想法、概念、或理論的可行性;
-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指通過最小可用的產品分析。
經過精心打磨與迭代,產品已經能夠滿足一個穩定用戶群體的需求,并展現出良好的留存能力。
此時,用戶數量將持續增長,產品的主要目標也隨之轉變為獲取更多用戶、實現轉化變現、建立品牌形象、傳播良好口碑,并最終達到生命周期內的利潤最高點。
在「成長期」,需密切關注頁面訪問數據、跳轉情況、訪問時長以及用戶使用路徑等用戶設定特殊的業務指標和功能場景,即能夠讓用戶進入 Aha Moment 的指標,以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和行為模式。
通過不斷優化產品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加強市場推廣和運營策略,努力推動產品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回報。
名詞解釋:
Aha Moment「啊哈時刻」、「頓悟時刻」、「尤里卡效應」是由德國心理學家卡爾·布勒提出的,顧名思義,「啊哈」是一種情緒表達,它讓用戶留下了足夠強烈的第一印象,從而不斷回到你的產品中來,簡單來說就是用戶第一次 get 到產品價值的時刻,通常出現在用戶第一次使用產品時,特別是用戶激活的過程中。
站在用戶角度,用戶下載產品,就會開始尋找產品對他們的價值。用戶確認產品「有用」的那一刻,就遇到了產品中的Aha moment。用戶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一刻的發生,但無論如何,用戶是否經歷了這一時刻,決定了他成為產品的留存用戶還是流失用戶。
隨著用戶規??焖贁U張,產品定位和用戶基礎逐漸穩固,新用戶增長的速度逐漸放緩,老用戶的活躍度成為主導。
同時,由于產品已經滿足了用戶的切實需求,市場上競品也開始涌現,加劇了用戶爭奪的激烈程度,導致新用戶獲取成本不斷攀升,渠道投放的費用也隨之增加。
「成熟期」產品核心目標轉變為如何有效激活并維系好現有的老用戶群體,商業化進程成為重點關注的方向,工作重心也逐漸從拉新、促活、提升留存率轉向降低用戶流失率、實施用戶召回策略以及深入挖掘用戶價值,以較低的成本保持新用戶增長,繼續穩定地創收。
當產品步入「衰退期」,能做的工作相對有限,此時,應竭盡全力延緩產品的衰減速度,積極助力產品實現轉型,深入挖掘現有用戶的新需求,或者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直接轉移用戶群體,退出原有的競爭市場。
對于正處于衰退期的產品,工作的重心應放在喚醒那些已沉默的用戶和召回流失的用戶上。
當然,如果能夠找到新的增長點,產品或許能煥發新春,但這不僅需要一定的運氣,更需要精心的策略和布局。
從產品生長周期觀察用戶獲取,規律顯著,在探索期,產品定位不明確,用戶獲取成本較高。進入成長期后,定位清晰,成本逐漸降低,但成熟期市場飽和,競品激烈競爭,新客獲取成本再度上升,直至衰減期。
值得注意的是,探索期與成熟期雖成本都高,但差異明顯,探索期用戶轉化潛力大,而成熟期用戶規模龐大,競爭激烈。
結合用戶生命周期曲線分析,有助于提升用戶黏性和使用時長。
「用戶生命周期」曲線與產品生長周期曲線高度相似,兩者都經歷了一個從孕育到衰退的自然演進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沉默期」、「流失期」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反映了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不同狀態和特征,運營策略也有所側重。
在導入期,注重拉新策略,吸引用戶初次接觸并嘗試使用產品;
在成長期和成熟期,則更關注促活和留存策略,通過各種手段激發用戶的活躍度和忠誠度;
而到了沉默期和流失期,則需要通過喚醒和挽回策略,盡力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減少流失。
運營常說的「拉新」、「促活」、「留存」就是基于用戶在這五個階段中的狀態而做的最重要的三個運營策略。
用戶進入產品后,會經歷自己的成長路徑,這是微觀層面的行為觀察,而用戶生命周期則是從宏觀角度展現用戶群體的階段性行為。
用戶伴隨產品成長,逐漸活躍,但最終可能因各種原因流失,完成整個生命周期循環,這既體現用戶成長,也揭示用戶群體的整體演變規律。
「導入期」肩負著吸引新用戶、擴大用戶基數的重任。
這個階段,深入剖析潛在用戶的需求畫像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通過市場調研、競品分析和目標用戶群研究,簡單的描繪出潛在用戶的可能出現的特征,并深入挖掘他們的核心需求,尋找有效的獲客渠道并制定相應的策略。
需要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展開細致的調研和數據分析,以了解他們對產品業務模式、功能及界面的接受程度。
這些數據有助于產品做出迅速且高效的業務決策,為產品的敏捷迭代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為了精準獲取目標用戶群體,可以采取多種策略,如產品內引流、導流、自媒體推廣、節假日活動策劃以及線上線下聯動等。
可以借助第三方大數據應用監測SDK等工具,收集分析用戶畫像數據,降低開發成本,并精確地刻畫目標用戶的特征和關鍵行為,有助于驗證我們對假想用戶與實際用戶之間的一致性,并持續優化產品體驗,提升用戶滿意度。
需密切關注用戶留存率、粘性、DAU、MAU、使用時長及頻次等關鍵指標。
迅速收集并響應用戶反饋,激勵用戶積極參與,延長用戶對產品的興趣周期。
同時,深入挖掘用戶的興趣、行為等數據,進行深入的用戶調研,為產品的快速迭代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名詞解釋:
-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工具包」,一般指輔助開發某一類軟件的相關文檔、范例和工具的集合。
-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用于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游戲的運營情況的統計指標,通常統計一天之內,登錄或使用了某個產品的排重用戶數;
-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數量」,用于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游戲的運營情況的統計指標。通常統計一個月之內,登錄或使用了某個產品的排重用戶數。
「成長期」是達成業務目標,提升活躍度的關鍵階段,需要提升用戶活躍,通過運營策略引導目標用戶進入用戶體系,借助用戶等級、積分等激勵工具,有效地鎖定用戶流量,將用戶逐步導入成熟期來為產品創造價值。
充分利用積累的目標用戶和投放渠道,加強運營團隊的建設,圍繞用戶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展開工作。
從新用戶引入期到成長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和流失期,需要關注整個用戶漏斗的轉化過程及成長路徑,制定有效的拉新、促活和留存策略,有意識地開始進行用戶分層和精細化運營,目的是針對不同層級的用戶制定不同策略,向成熟期轉化的準備。
只有用戶活躍起來了,才能為后續的營收增長、品牌傳播和用戶裂變奠定堅實基礎。
當用戶完成特定目標,并對產品形成一定認知時,便可以開始初步收割流量紅利。
重點關注DAU、MAU、用戶規模、留存率、活躍率、滲透率、新增用戶占比、GMV和ARPU等核心數據,以便更準確地評估產品的成長狀況和市場表現。
判斷產品是否處于成長期的標準之一是新用戶占比,當新用戶占比在30%-45%的范圍內時,產品通常處于成長期;若超過45%,則可能仍處于新生期;而低于30%則可能意味著產品已經擁有較多的老用戶,進入了成熟期。
同時,活躍用戶的持續增長也是成長期的重要特征。
名詞解釋:
-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成交金額包括:付款金額和未付款金額;
- 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用于用戶收入的指標。ARPU注重的是一個時間段內每個用戶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成熟期」的核心目標是深化用戶的留存率,借助用戶的社交關系實現品牌的廣泛傳播和新用戶的獲取。
一般按照時間周期來觀察,次日留存、七日留存和月留存等常用的留存指標,留存意味著用戶開始對產品產生較強的認同和使用黏性,也就意味著忠誠用戶開始出現,他們是對產品營收貢獻最大的人群,也就是常說的二八定律,即20%的用戶貢獻了80%的收入。
留存率差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產品同質化嚴重、崩潰率、用戶服務不足、PUSH推送不當、內容更新緩慢或質量差、缺乏個性化推薦、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互動、使用戶難以感受到被關注和重視等。
可以根據用戶分層體系,針對性地提升用戶黏性,特別要關注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灰犀牛」問題——那些看似合理但實則對用戶體驗造成重大影響的業務槽點或功能缺陷,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顯著提升重度用戶的滿意度,進而維持高水平的用戶黏性。
積極鼓勵用戶利用其社交關系鏈進行產品傳播和品牌宣傳,用戶的社交關系不僅有助于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能有效促進新用戶的獲取。
社交化獲客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用戶增長方式,也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的話題。
在商業化價值提升的分析中,需要對用戶進行精細化分群,針對高質量用戶實施重點運營策略,對于低質量用戶,將通過產品和運營手段引導低質量用戶逐步轉化為高質量用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關鍵指標:
人均使用時長、使用天數、充值價格、購買頻次。
通過對這些關鍵指標的深入分析,針對性地優化運營策略,實現產品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名詞解釋:
- PUSH「PUSH推送」,指App產品或運營通過后臺或第三方工具對用戶移動設備進行的主動消息推送,用戶可以在移動設備的鎖定屏幕和通知欄看到Push消息通知,點擊通知可以喚起App或去往相應頁面。
- 灰犀?!富蚁P?/strong>,是由米歇爾·渥克在《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提出,用來比喻那些經常被提示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大概率問題。
「沉默期」意味著用戶的活躍、留存等指標開始下降,此時用戶的活躍度、留存率等指標開始逐漸下滑,顯示出對產品的黏性降低。
為了有效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最大化實現產品的商業化價值,需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提升ROI。
在這一階段,應該聚焦于對用戶沉默的預警與喚醒策略,通過深入分析已沉默用戶的畫像特征和行為數據,可以提煉出與用戶沉默最相關的指標,并據此構建沉默預警模型,提前進行干預和布控。
對于已經陷入沉默狀態的用戶,需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喚醒,這些用戶正處于搖擺不定的邊緣,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激勵,用戶就有可能重新變得活躍。
如果放任不管,用戶很可能會流失,一旦流失,再想召回難度將大大增加。
在進行沉默喚醒時,需要注意一個關鍵點:判斷何時停止喚醒,過度、頻繁地對同一用戶進行喚醒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困擾,加速流失,甚至可能引發用戶的投訴和對產品的不滿。沉默喚醒應該是有溫度的運營活動,需要溫柔地對待用戶,時刻牢記“用戶至上”的原則。
名詞解釋: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ROI)=產出(銷售收入)/ 投入(成本)指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可以衡量企業盈利狀況所使用的比率,也是衡量企業經營效果和效率的一項綜合性的指標。
判斷產品是否步入「衰退期」,可以深入分析大盤用戶構成與活躍度數據,簡單來說就是老用戶活躍占比逐漸上升,但活躍度卻呈現遞減趨勢時,這是一個關鍵的預警信號。
同時,總用戶數量不斷縮減,且缺乏新鮮用戶的加入,這進一步表明產品可能已步入衰退階段。
當用戶進入衰退期,意味著很可能已經放棄了使用我們的產品,甚至可能將其卸載,轉而選擇競爭對手的產品。
這個時候除了結合用戶畫像、生命周期、價值區分等維度進行深入分析,嘗試進行流失用戶召回外,不要忘記時刻保持對用戶的維系,因為即使他們暫時不再使用我們的產品,仍有可能對召回動作做出積極回應。
面對產品衰退期的挑戰,需要精準判斷、果斷行動,并時刻保持對用戶的關注與維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流失對產品的影響。
注意:這是基礎知識,如果問到你的項目現在處于什么周期,別懵!很多決策都是基于產品當前的周期特性而制定的。
比如:一個成熟期的產品,不可能砸錢拉新,因為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用戶,此刻它需要做的就是轉化,提高轉化率等。
到了這里,這期的內容已經接近尾聲了,按照慣例做個總結。
搭建產品、用戶生命周期模型需要深入了解產品的成長路徑,識別用戶關鍵轉化行為,并結合業務特點和用戶數據確定量化指標。
實施時需靈活變通,避免生搬硬套,并與市場、運營、產品和一線業務緊密協作,共同探索解決方案,通過迭代優化提升運營效率。
成功的關鍵在于各方的緊密配合與協同努力。
本文由 @PM大明同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