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都在聊出海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出海"已成為眾多企業戰略布局的關鍵詞。然而,當"出海"的浪潮席卷每個角落,紅利期逐漸轉變為洗牌期,我們是否還應盲目追隨?
出海出海還是出海!
今年,絕大部分企業都在考慮的一件事便是出海。大概國內存量市場實在是卷得沒邊,都想去海外試試。
但是我們以為的出海紅利期,其實已經到了洗牌期。當一個聲浪都已經家喻戶曉人人都知的時候,此時新手進去,基本等于送。
所謂出海,早就被國人踐行得非常透徹。
世界任何的一個角落,都有中國人做生意。哪怕是炎熱潮濕的亞馬遜原始叢林,都有福建老鄉在賣泡面。
論真正的出海潮,到現在這波,已經算得上是第三波了。
家電、汽車、電商、消費電子、游戲、物流、短視頻、新能源、金融、智能制造等,這些行業的出海早已一浪接一浪。
現在這次出海潮之所以成為全民關注,核心有二。
一是華為、temu、shein、TikTok、大疆、Shopee、Lazada等這些企業在國外的優異表現,直接提升了大家的信心。
原來,在國內能做到第一的企業,到全世界,也能做到第一。國內的卷王到了國外照樣能卷出一片天。
二是國內這個統一大市場,各行各業確實都到達了存量市場,增量市場沒有了。對于資本,不增長約等于死。
國內卷不過躺不平還看不到希望,那要不試試國外?
先不說別的,到了國外,依然逃不了被中國出身的企業卷,Lazada卷Shopee,temu卷shein,TikTok shop卷temu……
卷,是中國人這個勤勞民族的特質,寧愿卷死自己人也要給資本主義國家送溫暖。
temu卷死國內的供應鏈、產業帶,給美國人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不也是一種白求恩精神嗎?
國外錯綜復雜的法律政策環境,當地用工環境和工會制度,做大了還要考慮地緣政治,這些對于小企業來說難度系數不低。
至于小個體,北極地區開中餐廳,亞馬遜叢林里賣泡面,阿拉斯加北部小鎮開酒吧,能嘗試的已經早就被試過了。
有這樣一句俗話:“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的身影。”
所以當所有人都在談論出海時,我想說,人多的地方不好玩,中國人多的地方,生意都不好做。
去人少的地方,悶聲發點小財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小河運營筆記】,微信公眾號:【小河運營筆記】,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