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兩面性:理性決策與感性表達

0 評論 845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有人認為設計是感性主導,畢竟大部分設計師的出身都是藝術打底,總覺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但用戶需要的是解決方案,這兩者的沖突,如何調和?這篇文章,作者給到了自己的看法。

設計應該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設計是感性重要還是理性重要?

此類問題一經出現便會引起爭議無數,每個人對此都有自己的見解與理由,還有些人主張“理性與感性需要平衡”“既要理性也要感性”,此類觀點看似正確,卻缺乏任何實質性的指導價值。

實際上,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問題本身存在的多義性。

究竟什么是“設計”?

有些人認為是設計決策的過程,而有的人則認為是最終產出的設計作品。大多時候,理性和感性兩種觀點看似針鋒相對,實際上是站在設計的不同層面進行討論。

01|設計決策

從設計決策的角度來看,感性設計指的是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主要依靠個人情緒或情感進行創作。許多人誤認為,只要在設計時能與用戶產生共情,理解其情緒波動,并將這些喜怒哀樂、喜好厭惡融入設計作品,就算是感性設計了。然而,共情并不等同于感性。共情是一種能力,理解他人處境與情感,并善于換位思考。而感性則是自己對外界事物產生的直接感受和情緒反應,強調的是個人視角。

在藝術領域,感性占據主導地位,但設計并非藝術。設計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問題和滿足特定需求,而藝術更多地關注自我表達和情緒傳遞。設計始終受到客戶需求、商業目標、市場趨勢和技術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限制與約束。由于這些條件的存在,直覺與天賦這些感性力量只能得到極其有限的發揮。這也是設計與藝術的顯著區別。

站在感性“對立面”的理性,將設計視為一項工程或科學,力求流程化和系統化,講究方法論,注重各方面的調研,一切動作因問題存在而起,以問題解決而終。甚至在實際場景中持續觀察作品表現,以期得出可復用的設計模型或定律,為后人更加高效地解決類似問題提供幫助。

所以,從解決問題的本質屬性出發,理性應該才是設計的底色。數據驅動、方法論支撐、可用性測試、競品分析、用戶研究等都屬于理性思維的具象化體現。

由于大部分設計師的出身多以藝術打底,所以一旦設計與藝術的界限在心中變得模糊,會習慣性地將產品看作自己的”作品”,而非用戶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當面對來自各個方向的邊界與不確定性,本能的反應就不是思考了,而是抵觸,尤其是“完美”的方案已在腦中形成,如果突如其來的新要求打亂了這一切,哪怕假以用戶之名也要選擇懟回去,并不斷美化、合理化自己的設計理念。對設計師來說,這是一種自私、不負責任和缺乏職業素養的表現。

接下來,想象一下你的手中有一把槍,準備射擊某個目標。你的第一個動作是什么?大概率是瞄準。因為大家都知道,射擊前通過瞄準鏡或者準星,先對目標位置進行瞄準校正,射擊時才能提高命中率,這也正是理性對于設計的重要性所在。

理性在設計中的作用類似于瞄準動作,它幫助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做出科學的決策,確保設計方案的準確性和可執行性。未經理性思考的設計,就像是不瞄準就立即開槍,其結果往往難以預測。當然也可能會擊中目標,這基本上取決于兩個因素:

  1. 目標遠近:近處的目標,即使不瞄準,也很容易擊中;但對于遠處的目標,命中率則必然大幅下降。我們可以把目標遠近理解為設計需求的難易程度,對于簡單需求,不用過多的理性分析,直接設計也能完成任務,但面對復雜的設計項目,如果不進行充分的理性分析上手就畫,大概率就要偏離產品目標了。
  2. 個人經驗:經過反復練習,可以練就不瞄準也能遠射的本領,隨著經驗積累還能不斷提升距離值;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還不瞄準,就只能選擇一些近距離的射擊目標了。設計也是這樣,對于某類產品的設計經驗較多,不用太多理性的分析決策,也能達成設計目標;缺乏經驗時,還憑借直覺草率地進行設計,再簡單的項目也可能會搞砸。

所以,沒有理性支撐而完全依賴直覺經驗的設計,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就是不穩定!日常工作中,設計師的有效輸出和穩定輸出至關重要。

02|設計表達

假設經過瞄準后的射擊都能順利擊中目標,那么接下來要關注的是什么呢?子彈的沖擊力和殺傷力!這里的子彈就是我們最終輸出的設計作品。在這一環節,理性設計指的是方案完全圍繞產品功能來呈現,追求效率與極簡認知,較少運用裝飾性設計元素,即使使用,也大多兼具輔助內容理解的功能性目的。

而感性設計,我并不太愿意使用“感性”這一措辭,正如在上一段中的定義,感性強調的是個人出發的情緒表達。其實,“情感化設計”才更負荷大家口中常說的“感性設計”所想表達的含義,相比“理性”的設計作品,情感化設計更具有“一擊必殺”的效果。在滿足基礎功能需求的基礎之上,通過色彩、排版、圖像、動畫等元素給予用戶充分的情感體驗,也可以利用敘事、對話、情景、微交互等策略引發共鳴。豐富多樣的情感化設計策略,讓用戶與產品之間更容易建立情感連接。

在設計決策的階段,理性確保了我們更高的命中概率,而情感的注入讓我們的設計表達具有深入人心的穿透力和影響力。典型設計案例如Apple、Tesla等產品設計無一不是理性決策和感性表達的充分結合。因此,回到開篇提出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我的回答是:

作為設計師,要堅持理性的設計決策,同時追求感性的設計表達。

03|兩者關系

很多人認為,不同的設計領域對理性和感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在B端產品中,理性占據主導地位,而C端產品更強調感性。從設計最終所呈現的效果來看,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B端產品多用于生產場景,追求的是可用性,是克制和效率;C端產品面向普通大眾的各種生活場景,因此關注體驗的愉悅感受。兩者往往在風格調性上差異化很大。

但是,對于設計決策來說,無論C端、B端還是G端,都屬于設計項目,都要進行理性的需求分析和策略制定,即使某些產品類型最終選擇了偏感性的或情感化的表達手法,也是基于理性決策后的一種選擇,是實現目標的一種手段。所以我想說的是,理性和感性兩者既不是對立關系,也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先后關系或嵌套關系:理性是設計的基礎和第一步,感性則是在理性之上的選擇和展開。

最后的話

作為設計師,對于設計中的理性與感性之問,不應停留在非此即彼或既要也要的簡單認知里,任何深入的思考都是有意義的。在這個存在分歧的問題上,希望我的觀點可以為你提供一點點啟發,也希望各位設計師既能夠通過理性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設計策略,又能夠通過感性的表達手法創造出動人的設計作品,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價值,與產品實現共贏。

本文由 @設計來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