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直答要做國內的Perplexity?
作為國內最大的問答平臺,知乎在前幾天的大會上推出了一款新產品:知乎直答。從產品形態來看,非常像國外的搜索引擎——Perplexity,這篇文章,作者就分享了他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6月29日,知乎在北京舉辦第十屆鹽 Club 新知青年大會。轉眼間,已經十年,這次大會真的挺有影響力,來的人也不少。
我也去了,不僅玩得很開心,還學到了不少新知識。論壇環節,人工智能話題聊得熱火朝天,知乎CEO周源演講中分享了他對AI的一些看法。
他提到:知乎像一個鏈接人與人的橋梁,吸引無數用戶穿梭于此,探究答案的同時也貢獻問題;他強調,AI是趨勢,知乎要充分利用這一趨勢,積極發展大模型應用,幫助用戶更好地提出問題。
因此,推出一款新產品:知乎直答。
我對“知乎直答”感到非常好奇:它是什么?為什么要開發這樣的產品?在國內眾多AI問答產品中,知乎直答的商業優勢在哪里?
大會結束后,很榮幸能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一次深度溝通,交流中,得到不少啟發,我把它總結成四個詞:信源、產品哲學、鏈接、商業化。
01關于信源
關于信源,我想提個問題:你用搜索引擎時,會注意鏈接出自哪里嗎?
拿我來說,會的。
看內容索引出處,了解信息權威性,對判斷信息的可靠性至關重要。信源就是信息來源,它決定內容能夠找到得,知道從哪來的。
你知道嗎,截止2024年第一季度,知乎累計內容量8.04億條,構成了知乎的信源基礎。
這些問題和討論可以視為一手的信源,它們來源于個人的經驗、知識和研究。
相關負責人表示,知乎信源的特點主要有兩個:
- 我們鼓勵用戶創造原始、高質量的見解和專業知識;
- 平臺的技術手段和社區運營機制,比如通過贊同、評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用戶篩選和驗證信息。
所以,如果把搜索比作成一臺車,信息就是燃料,它不斷驅動信息流通,人、問題、答案構成最小商業模型。而搜索軟件,主要依靠三個基本要素來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我表示疑惑,每個平臺都有信源,知乎的優勢在哪呢?
對方說:知乎的信源天生以專業分享為主,用戶傾向于深入、邏輯性強、有見解的分析。這與商業媒體平臺不一樣,商業媒體更側重于行業洞察,而與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也不同,后者更多涉及感性的知識分享。
另外,答主的基因也不同。想必今天你已經感受到了,我們在2023年度新知答主頒獎時,獲獎者的背景極為豐富,涵蓋了醫生、工程師、律師、教授,甚至是行業內的資深研究者。
例如:
生物材料學博士‘俞曉’,日常是一名專心研發功效護膚品的研究人員,但在知乎時尚領域,他是一位懂成分、理論,并樂于分享護膚技巧的貼心答主。
還有李博杰,中科大與MSRA聯培的計算機博士,現在正在從事AI agent方向的創業,但他在知乎上關于AI的回答備受關注。
也不僅限于互聯網行業,在知乎和鹽言故事領域,像‘米花’、‘小柒崽子’、‘芒果酸奶’和‘夜的第七夢’這些你可能沒聽過的名字,他們創作的作品非常受歡迎。
因此,你可以看到知乎的信源不僅獨特而且深入;此外,目前很多外部搜索引擎,70%以上的內容會引用知乎。
所以,信源像土壤搜索像種子,有養分才能成長。
02 產品哲學
即便如此,知乎做AI產品,就一定比別人要好嗎?知乎直答是什么?很多人體驗后感覺跟其他家沒什么兩樣?我也很困惑。
對方說,首先,我們可以先看一個行業趨勢。
一是國內市場,2023年,很多資本投入到了基礎的大語言模型,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資金逐漸流向了具體的應用。
而且,業界普遍認為大型模型的廣泛普及,關鍵取決于推理成本是否能降低。預計到今年年底推理成本將下降10倍,明年可能降低至100倍。
推理成本(inference cost),是運用一個已經訓練好的模型,來處理數據和作出決策,或預測時所消耗的資源和費用。
這里面包括計算機算力、內存使用和電力消耗等因素。因此,我們正處在AI應用即將爆發的前夜。
第二,再看看國外趨勢,AI搜索是被驗證過的風口。
英偉達老板,黃仁勛最喜歡的搜索引擎是Perplexity,這個名字在國內可能有點拗口,不太容易讀;不過,前不久,這款產品獲得英偉達投資,目前估值30億美元,在所有AI應用公司排列第一。
因為搜索市場真的很大,Perplexity作為傳統搜索引擎Google的一個補充,只要能取代市場的一小部分,就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而且,自OpenAI入局AI搜索后,國內秘塔、KIMI、360等公司都在做自己的搜索技術,所以,這也直接證明,信息檢索式最能讓大語言模型發揮能力的應用領域,我們做AI并非貿然行事,是捕捉下一個風口。
那么,關于產品區別我該怎么理解?
從用戶視角,假設和其他產品放一起看,的確沒什么差異。不過,顯像層面可以看到:
一,我們做了一次升級,之前“知乎直答”是在知乎產品里面,現在有專門的域名,是:zhida.ai,已經屬于獨立部分,有專門產品團隊在做。
二,技術能力上,我們的主要思想是,讓產品足夠聰明,理解用戶意圖,哪怕用戶查詢不是很完美,也要幫它推理出來,這些在技術層面,已經得到充分展示,不信,你可以試試連續提問,看能力如何。
這里,還要說一句,用戶輸入問題搜索想得到答案,有助于他們深入思考,這是好事。但一個真正棒的產品,不止于答案,應該更好地理解用戶提問時遇到的困難,所以,過程性指標也很重要。
什么是過程性指標呢?
搜一個西紅柿炒雞蛋怎么做,普通的搜索引擎可能直接列出幾個相關的食譜,但一個基于用戶思維的產品不這樣;你用知乎直答搜出來,不僅給你步驟,還告訴你過程怎么做。
針對于產品UI設計哲學,之所以簡單,是因為不希望無用的信息干擾用戶,讓用戶能專注于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這方面還在持續迭代升級,以后會更貼合需求。
我明白了,有三點,一,AI搜索處在爆發的前夕,二,目前還在專注產品力和技術的提升;三,用戶體驗很重要。
03 鏈接
知乎直答特別注重人和信息,怎么理解?它和知乎社區形態有何不同?相關負責人給我科普了一個概念,“+AI”和“AI+”。
什么意思呢?
通常我們說“+AI”指在已有的服務、產品中加入AI技術,來提升它們的性能或效率。這種情況下,AI不是主角,而是幫手。
就像你有一個CRM系統,加入AI技術,這樣就能給客戶提供自動化服務。
而“AI+”則是以AI為主導,把AI當作主要的工具和驅動力,用來優化和改進應用。這種模式下,AI是整個解決方案的核心。比如,“AI+醫療”,就是用AI技術來提高病癥診斷的準確性。
知乎直答采用‘AI+’,擁有獨立的產品技術體系。如果說,知乎社區解決了許多用戶通過常規搜索,無法解決的問題,那么,“直答”依靠社區和全網內容,就能展示出它的獨特優勢。
也就是,圍繞AI搭建了一個信息、人的鏈接場,它不僅是工具,以后還可以找人,搜答主,比其他只提供鏈接和總結的AI服務,有了更多的優勢。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更注重人和信息的關鍵。
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一方面,你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和百度、頭條、Kimi,還有其他生成式AI引擎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我們不直接與搜索巨頭競爭,我們主要專注于自己的社區內容,計劃在未來提升答主的個人價值,尤其在更細分領域中尋找增長機會,這是一種創新,且有差異化的路線。
還要強調一點:答主與自媒體博主是不一樣的。
知乎答主大多數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他們的內容更多是提問驅動的主動分享。自媒體博主更擅長短平快的內容,長圖文則是知乎答主的強項,他們對問題有著專業見解和真實體驗。這種專業性和原創性,是知乎的堅守的特色和護城河。
另一方面,搜索巨頭們在搜索領域已經深耕很久了,知乎沒必要去走他們已經走過的老路。
因此,知乎直答策略是隨著時間推進,利用技術進步讓生成式的能力變得更智能、更有效;同時,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內容的質量,盡可能地提供更及時、更精確的信息。
我明白了,知乎直答像一個「場」,依靠核心技術,左邊鏈接人,右邊鏈接信息,一次次用技術手段讓場的能力進化,給出用戶想要的結果。
04 商業化
聽起來很美妙。不過:怎么賺錢,賺誰的錢呢?
對方告訴我,像我們這樣想要建立長期業務的公司來說,目前并不急于追求快速盈利。我們經營內容社區已有十多年,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
不過,參考同類型的Perplexity,不難想像未來AI搜索會建立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型。前面已經說過,谷歌代表的傳統搜索是最大最肥的市場,Perplexity只要能替代小部分也有豐厚的回報。既然是“替代”,商業模型必然有所不同。
就像《兵法》里說的,要把敵人的弱點變成自己的優勢。例如,百度和頭條這些大公司的弱點,在于他們的廣告模式主要依靠點擊來盈利,因為點擊可以帶來高額的利潤。
他們所孵化出的AI產品,也沒有非常具體的商業模式,大多是采用會員制。所以,嘗試一種不以點擊為中心的模式,是個新嘗試。
比如:
Netflix,通過訂閱加廣告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音樂行業也是這樣,前幾年因為免費差點崩潰,現在像蘋果、Spotify、網易云等流媒體服務還挺不錯,它們依靠會員加廣告的模式,還推出了一些衍生產品。
杰夫·貝佐斯也說過,“你的利潤就是我的機會。”
他把這個理念應用在各個領域,比如,對沃爾瑪和實體店;因為這些業務本身利潤很低,通過推動一天送達、兩天送達等服務,他在電商領域占據了市場份額,在云計算領域他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所以,知乎直答賺錢模型,一切都有可能。
另外,對知乎來說,現在有穩定收入,不太急于商業化。如果將來真要將商業行為整合到知乎直答中,會找到一種既不干擾用戶使用產品,也不打擾他們獲取完整內容體驗的方式。
目前知乎有一種商業化方式,通過專業內容的價值,解讀產品幫助用戶做消費決策。
比如:
2023年度新知答主來自數碼領域的“長亭Time”,一直堅持用運營思維創作內容,提出了“思維導圖購機推薦法”,幫助用戶清晰選購手機,一年中測試了超過80款電子產品,靠單篇內容帶貨破1500萬。
所以,商業化不是標準答案,它有很大的延展空間……
我理解了三點:
- 先考慮用戶再考慮盈利。確保產品、技術真正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再考慮盈利模式也不遲。
- 打算探索和實施不依賴于傳統廣告的商業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會員制、訂閱服務,甚至可能結合非侵入式廣告。
- 商業化可以更靈活,目前有穩定的收入源,不急于商業化。對于將來可能的商業化模式,保持開放和創新的態度。
是啊,想清楚才能干明白。信源就像土壤,搜索就像種子,AI搜索正處在爆發的前夕。專注練好軟能力,知乎直答像一個「場」,左手鏈接人,右手鏈接信息,商業化不著急,有更多可能性。
總結而言
提問,比答案更重要。
知乎直答,遠不止直答,希望這些思考,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行業問題。祝福。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王智遠】,微信公眾號:【王智遠】,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