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一款產品的商業模式

0 評論 2866 瀏覽 13 收藏 7 分鐘

不少同學對一款產品如何賺錢還不是特別了解,這篇文章,作者就和大家聊下產品的商業模式,看看具體是如何賺錢的。

對商業模式的思考:

很多大佬為什么看著好像對很多行業都了解一樣,這是為什么,他們真的對所有行業都熟悉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對于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思考:

這背后,一定有一個底層的思考邏輯,一個通用的解題方法,否則不可能對很多行業都能有比較深入的認知。

聊聊我對如何思考一款產品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的一點理解。最近也一直在思考商業模式怎么通用的拆解。

有一種目前來看似乎比較能通用的方法來拆解商業模式:

  1. 你產品的主要成本結構是怎樣的;
  2. 對誰提供什么樣的價值(具體解決個什么事情);
  3. 誰來為價值買單。

舉個例子:快手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存在哪些問題?(不一定對,只聊思考過程)

思考框架:“成本結構,對誰提供什么價值(具體解決個什么事情),誰來為價值買單“

成本結構:這塊看看財報;

對誰提供什么價值(具體解決個什么事情):平臺為商家、網紅/博主和用戶之間提供價值交換;

什么價值呢?

對于廣告主來講:商家在快手投放廣告,增加品牌曝光度,產生潛在購買可能性,另外快手相對于抖音來講更具社區屬性,而社區屬性更容易促進用戶產生購買行為,這是平臺提供給廣告主的價值。

所以,廣告主需要為這個價值進行買單(即誰來對價值買單),即平臺向廣告主(商家)收取廣告費。

對網紅/博主來講:網紅在平臺進行直播,用戶看直播,向網紅進行打賞等,網紅受到關注并產生了收益(這是網紅獲得的價值),所以平臺要從中抽成。

短視頻博主也類似,博主通過短視頻內容對用戶進行帶貨種草,用戶產生購買行為,平臺從中抽成。

如果還有其他收入業務也類似,比如電商。

以上,就是快手盈利模式的拆解思路,雖可能不完善也不一定對,但通過“成本,對誰提供什么價值,誰買單”來拆解,你能大題理解一款產品為什么是現在這樣,為什么要做這個業務等。

那再深入思考一層,這種盈利模式的上限受什么的影響?

受用戶需求場景的影響。以上,價值交換的對象都是C端用戶,以上所描述到的平臺獲得的“收入”都跟用戶需求場景直接相關。

那平臺都有哪些需求場景呢?

網紅直播場景,日常生活內容場景(平臺的內容主體),而用戶對網紅的信任大于對主播的,網紅直播場景的受眾也大于主播。

這種盈利模式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相對于抖音,快手的廣告效率更低,兩個平臺各自的定位不同導致抖音的廣告變現效率天然要大于快手。

從兩個平臺的設計來看,就能體現出來:抖音單列為主,快手雙列為主,推薦算法快手也不如抖音,推薦優質內容的能力弱于抖音。

另外快手的社區屬性,導致用戶的注意力多集中在關注的網紅 博主發布的內容上,導致快手用戶對探索新內容的動力弱于抖音,少了探索動力,平臺內容的曝光效率就會降低,平臺對廣告主的吸引力自然也就較弱。

再往上一層,可以通過商業畫布的九個方面拆解分析(網上大概有很多文章講商業畫布的),繼續往上再具體一層呢?可能就需要結合具體商業模式來說了。

拿產供銷模式來看(像之前的教育產品基本都是這種模式),產品的商業價值實現鏈路是:

流量-低價轉化(或體驗課轉化)-低轉高-復購

產供銷模式基本都是這個套路,包括B端產品也是。

會員制產品也完全是一個邏輯:流量-新用戶折扣會員(首月低價)-正價(月季年等)-復購(續訂)

很難玩出其他花樣。

扒光了都是那一套東西。

又比如 免費+增值 模式:

其商業價值實現鏈路是:

流量-免費使用轉化/注冊轉化(這里指轉化為產品的一個用戶)-持續使用-用戶分層(免費用戶維系,付費用戶LTV管理)

基本都是這個鏈路,要想擴大產品整體商業化價值,一定圍繞這個鏈接去思考,要么優化現有產品付費觸點相關用戶路徑(包括增加付費觸點,讓用戶做任務的方式本質也屬于優化路徑,因為任務本質是給用戶某種激勵增加用戶完成你想要他完成的某個事項,而激勵一定是基于路徑上的。

這里岔開說下,一款產品當前適不適合做激勵體系,取決于產品主路徑,主路徑低效,則不適合,應該優先優化主路徑),要么增加付費場景,跳出這個鏈路去思考的話就可能需要去探索新的付費業務了(前提是你能找的到)。

其他常見模式還有 流量+廣告,平臺+抽傭型。

一款復雜產品往往是多個商業模式共同存在。

本文由 @產品李十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