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斷供中國,微軟云卻留了后手
從價格敏感的初創企業到尋求穩定服務的大廠,國產大模型的興起和微軟云的策略調整,都在重新定義著中國AI市場的競爭格局。本文將深入探討OpenAI斷供背后的行業動態,國產大模型的應對策略,以及微軟云如何通過Azure服務在中國市場留下后手。
“雷聲大,雨點小”,AI創業者張慶這樣形容OpenAI將從今年7月9日阻止國內API(應用程序接口)調用的通知。
在他看來,盡管“國內2023年頭部的大模型產品,一半以上都是’套殼’ChatGPT(即調用開源大模型API提供服務,而非自研模型)”,OpenAI斷供ChatGPT的調用,并未迎來想象中的行業地震。
實際上,早在2024年6月,就職某AI創企的前端開發傅涵,便將產品調用的大模型,從GPT更換為了moonshort。
5月在產品剛剛上線調試時,傅涵選擇調用GPT 4.0。畢竟相比國產大模型,調用OpenAI的“價格相差無幾,但處理速度更快,反饋結果更好”。
但5月過后,大規模調用OpenAI的高成本之下,隨著國產大模型開始0元購,傅涵發現,“國產大模型的文本處理在一定范疇內已經不輸GPT 4.0”,面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價,傅涵花了兩周,就將接口轉向了國產大模型。
巨大價格差異帶來的誘惑,無疑讓AI創業者們“真香”?!巴瑯?00萬的Tokens(大模型文本最小處理單位),大概能供100個用戶使用5個月,購買GPT 4.0,需要100元,但國產大模型DeepSeek只需要一元錢?!备岛嬖V字母榜(ID:wujicaijing),如今在頭部大模型廠商的價格戰之下,國內的AI創業者使用國產大模型,單月的Tokens成本相比起調用GPT 4.0,可能相差上百倍。
隨著OpenAI將斷供的消息傳出,大廠們紛紛出動,開始“截胡”開發者。截至目前,包括智譜AI、零一萬物、月之暗面、百川智能、商湯科技,以及百度、阿里、騰訊等,均已推出了OpenAI零成本遷移計劃。同時部分大模型廠商,還貼心地附贈1千萬乃至1億Tokens。
“現在國產大模型的SDK都是兼容OpenAI格式的,即使切換也不過幾行代碼的事情?!备岛硎?。
不過,對于急著商業化、想借此搶奪OpenAI套殼用戶的國產大模型來說,它們還面臨著ChatGPT背后的東家微軟云的競爭。
有微軟云員工告訴字母榜,全球包括中華區的微軟云員工,2024年都會重點推OpenAI這一項目,而目前,通過微軟云 Azure接入OpenAI技術服務的企業,僅在中國,每天都有流量的企業超過3000家,注冊用戶上萬,這其中就包括騰訊、字節、華為等大廠。
OpenAI這波熱度,對于國產大模型來說,蹭上容易,但吃到嘴里還有點難。
01
OpenAI斷供沖上熱搜之下,靠著ChatGPT套殼“吃飯”的AI創業者們,卻頗為冷靜。
“通過微軟云,7月9號之后,也可以用中國IP訪問OpenAI,只要從微軟官方渠道選定代理商簽署三方協議,就能用Azure企業賬號自助申請Open AI服務?!鄙鲜鑫④浽茊T工告訴字母榜。在北京,可以選擇昆聯,在深圳有SoftwareONE碩軟等公司,這些微軟的代理商價格也完全統一。
作為OpenAI實際上的大股東,微軟云早就盯上了中國市場?!霸贑hatGPT爆火前,微軟云已經在中國發展起了龐大的ToB生意,微軟做ToB的相關資質,也已經儲存在各大公司的知識庫里,”張慶表示,如今從微軟云購買OpenAI 的接入服務,甚至不需要在原本的ToB業務上額外進行支付。
2023年,趁著ChatGPT的熱度,張慶接入OpenAI,做了一款AI占星的小程序,“每天幾十個新用戶付費”,利用ChatGPT提醒每日運勢、提供戀愛占星分析,隨著用戶數增加,訪問激增,“ChatGPT的節點在國外,一到高峰期,訪問速度就會慢下來”,這也促使張慶在2024年6月,成為了微軟云的企業用戶。
想在國內接入ChatGPT,只需要注冊企業版賬號,滿足每月至少消耗1000美金的門檻,按照一年12000美金的費用,提前支付3年,即360000美金(約25萬元人民幣)。而由于張慶在香港注冊了分公司,他還可免去6%的相關稅務。
不同于張慶,在產品5月上線初始,傅涵為一款交通安全方面的AI產品接入ChatGPT接口,而除了不穩定的節點之外,價格也成了仍在冷啟動階段的AI創業者們,必然的考量因素。
“之前大模型沒降價的時候,調用ChatGPT的價格和使用國內大模型幾乎沒有差別,而現在,國產大模型和ChatGPT的價格差,已經達到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备岛嬖V字母榜,在產品剛剛上線時,經過測試,GPT 4.0最符合產品的響應需求,而盡管國產大模型的反饋精準度、響應速度“不如GPT 4.0”,國產大模型降價之后,他還是選擇了切換模型。
猛打價格戰的國產大模型,靠著成為“ChatGPT平替”吸引著市場上的AI企業和套殼用戶們?!皳伊私猓止澊竽P鸵呀洷阋说搅穗x譜的程度,如果做一些小場景,用字節的大模型,成本也很合適?!备岛硎?,測評了市面上的國產大模型后,在“不對輸出結果有過高期待的情況下”,僅滿足日常對話和處理要求,DeepSeek便宜大碗,“100萬 tokens才1塊錢,還能兼容OpenAI的SDK格式”,MiniMax則速度很快,適合特定需要速度的場景,Kimi在便宜之外,適合需要輸出長文本的應用場景。
成為OpenAI平替,正在成為國產大模型們爭奪的下一個場景。
02
在被國產大模型平替之前,OpenAI,一度是國內AI創業者的不二之選。
“準備好個體執照、服務號認證、域名,租一臺國內服務器,一臺國外服務器,大概2000塊就能做一個套殼ChatGPT的小應用?!睆垜c道。
2023年,在ChatGPT熱度正勁的當口,還未翻車的李一舟,199元的“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售出了25萬份,OpenAI不僅撐起了AI知識博主李一舟們,也撐起了趕來套殼ChatGPT的張慶們。
一年內,張慶從AI占星到AI合成照片,連續推出了近10款ChatGPT套殼小程序。每款小程序,張慶只需要利用OpenAI的API接口,就能完成占星的牌面解讀,圖片的后期合成。
借助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張慶會去社交平臺發安利貼、去抖音做節奏混剪,還會去AI博主的賬號評論下做“截流”,即“在評論區,假裝普通用戶,種草xxAI很好用。”
在張慶的操作下,每天會有300-400個用戶進入他的小程序,按照5%的付費率,每月30-50元的會員費用,就能把成本幾元錢的API賬號賣給幾百人,張慶的利潤率能達到100%,單日收入過萬“輕輕松松,哪怕只有幾千粉絲,一天也有固定上百元的利潤”。
最火爆的時候,張慶準備了3個以上的個體執照,“交易量大了容易被系統攔截風險,我都會準備3個以上的執照輪替支付?!?/p>
2023年,在國產大模型奮起直追ChatGPT,無瑕推出AI應用的同時,張慶這樣借用ChatGPT端口,2-3個人就能日入過萬的小作坊,賺的可謂盆滿缽滿。
在2024年創投十年高峰論壇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指出,北歐的Klarnr,通過“套殼”,優化了電話中心客服端,減少了700個客服崗位,給企業帶來了每年4000萬美金(近3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增量。
而作為AI搜索頭部應用,2022年12月推出的Perplexity, 也一度依賴OpenAI的 GPT 3.5模型,對此,Perplexity CEO Srinivas則直言,“擁有十萬用戶的套殼產品,比擁有自有模型卻沒有用戶更有意義。”
不過,隨著大模型廠商開始推出APP應用,包括字節豆包、騰訊元寶、MiniMax 海螺AI等等應用,張慶們的好日子也到了頭。
2024年5月前,張慶的一個小程序“每天至少能有數百名新用戶,付費用戶幾十個”,而隨著大廠集成式的APP一推出,張慶小程序的新增用戶面臨斷崖式下跌,“在小程序里需要付費才能生成的圖片,大廠可以直接免費,而且功能場景做得更豐富,”相比之下,張慶僅僅針對某一功能開發的小程序,顯得頗為雞肋,也正是因此,現在“每天進入小程序私域的用戶數量基本砍半?!?/p>
即便是張慶擅長的抖音等引流平臺,也早已成了字節豆包的天下,更不用說MiniMax把海螺AI的廣告甚至打到了虎牙、斗魚,面對砸錢推應用的大廠,張慶直言“扛不住”。
03
不管是通過微軟云接入OpenAI,還是切換國產大模型,對于套殼大模型的AI創業者來說,2023年OpenAI爆紅帶來的流量紅利正在消逝,已是確定的事實。
在2023年,張慶某個展示AI合成圖片的混剪視頻在抖音成了爆款,“視頻發布當天,就有近千人涌入了小程序私域,連續一周的日流水都過2萬元?!钡缃?,隨著AIGC從新社交貨幣變成“老話題”,張慶明顯感受到,“在抖音上同類的AI產品越來越多,但流量卻越來越差。用戶沒有新鮮感了。”
2024年,從妙鴨到元寶,00后的黃章告訴字母榜,之前,每有一個新的AI大模型或者AI應用發布,她都會下載嘗試,第一次使用Midjourney繪圖,她興奮地發了3篇小紅書筆記。而隨著大模型狂飆到200多個,字節、騰訊、阿里、百度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應用,黃章既難以分清這些大模型有哪些具體差異,又愈來愈興趣缺缺,最后“都是試用后就很少再打開”。
即便是套殼OpenAI的經典產品,如PDF.ai,其創始人 Damon Chen在2023年12月仍發帖稱PDF.ai 營收已經突破 6 萬美元,隨后2024年2月,Adobe官方不僅直接在產品內集合了AI功能,同時還砸錢將PDF ai 的相關關鍵詞買了下來。
僅僅一年半,OpenAI的API紅利,便已經消退。隨著國內大模型底層能力提高,頭部大廠們紛紛擠入AI應用層,爭搶僅剩的流量,對于此前套殼的開發者來說,他們的產品、運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試圖基于某個開源大模型的微調做出“大爆款”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可以考慮針對企業自身業務的特定場景去做模型,”傅涵表示,對于開發者來說,擁有自己開發的模型,無疑能把穩定性和主動權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現訪問限制等等不可控的意外因素。
不過,拿了700萬元的天使投資,從某頭部大廠出走創業的Bruce告訴字母榜,目前他們正在開發自己的AI旅游規劃產品。在產品開發期,項目的設想也要基于“大廠會不會做”。一開始,基于合規需要,他就選擇了接入國內大模型(智譜清言、通義千問),但即將進入產品冷啟動階段,他最焦慮的仍是,“到底有沒有用戶去使用?怎么讓更多的用戶知道這款產品?”
不同于家大業大的大廠,在@小布Bruce的賬號內,Bruce表示,初創AI公司往往沒有多余的人力和成本可以投入,最好去找到大廠不會做,或者做得不夠精細的需求場景。但“投資人的耐心已經不夠了”。上線后加速奔跑成為了Bruce們的必然之選。
不過,爭著成為OpenAI平替的國產大模型,日子也并不好過。
“去年還在專注提升文本處理的月之暗面,今年招聘了不少字節的人去做增長,還是移動互聯網的打法,”Bruce表示,“大廠的商業化焦慮也不少?!?/p>
OpenAI斷供在即,某頭部大廠AI業務的員工則告訴字母榜,“公司股價降了,口碑更差了”。顯然,沒有了OpenAI的競爭,大廠們想要贏得更多用戶認可的難題,仍未減少。
(文中傅涵、張慶、黃章為化名)
撰文:馬舒葉,編輯:趙晉杰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字母榜】,微信公眾號:【字母榜】,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