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農資電商模式
農資電商作為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正逐漸改變傳統的農資流通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土地流轉政策的推進,農資電商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本文將深度解析農資電商的模式,探討其在農資行業中的定位、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為農資企業和從業者提供參考和啟示。
農資電商對于如今的農資行業來說,爭論的焦點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去做,誰去做的問題。
同時,要明白一個概念,電子商務并不是說商務電子化,這個尤其重要。
農民購買農資產品是為了土地的投入生產,換句話來說農資產品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原料;這個特性決定了農民不會為了好的購物體驗而付出高于市場價的代價(消費品不一樣之處)。
農民目前網上購物的習慣還沒有養成,甚至于在一些369部隊(38、61、99特指婦女、兒童、老人)的重災區,網上購物更顯得遙不可及。所以就決定了你做電商的對象應該是誰,不是誰。
相對落后和信息不對稱的農資行業,是電商的藍海,那些大鱷不會坐視不管,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土地流轉以及農資行業的發展,電商的介入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
農資產品的特殊性,決定著那個品類更容易做電商,那個品類需要機構健全以后才能轉化。農藥、種子和肥料,應該選擇那個?毫無疑問,價格透明度高的,實用技術門檻低的應該是首選。
電商對于農資流通來說是一種升級,但不是革命性的替代,也就是說對于我們影響很大,但是不會革了大家的命(前提是你有深厚的內功)。
電商的最開始往往會以價格作為嚎頭培養人們的使用習慣。
大家在提到農資電商的時候,完全一副高大上的姿態,非淘寶京東不算電商。這就存在一個本質上的錯誤。
一、三種可操作的農資電商模式分析
1. 以技術服務促銷售
例如:吉林好匯購、山東云農場、浙江中農在線。前兩個都是以技術服務為后盾,促進銷售的。后一個屬于以技術服務為先鋒拉動產品銷售。其中,從模式上看他們都是直面農民的;但好匯購和云農場都是在各個村子里建立有聯絡點或者技術服務站的,而后一個不太了解。說白了,前兩個實質上也不是直面農民的,是有一個中間環節的(服務站或者聯絡點,零售商考慮過沒有自己加入到這個環節?),至于這個中間環節未來是他們自建(公司統一管理發工資績效考核等正)還是整合資源(聯絡點相對目前的零售商,自負盈虧),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零售商在這個過程中是有機會的。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一部分做的不是太好的零售商有的已經開始放棄自己的業務而搭上這個電商的便車,至于到底好不好,現在下結論有點早。這些都是進入的比較晚,但是發展的比較迅猛的。
2. 農資電商最適合發展的模式
這個模式是社群商業,也有人叫粉絲經濟,即小米模式的。目前農資行業還沒有出現,而這有可能是眾多農資企業最適合發展的一個模式。與第一個陣列相比,它是精簡了傳統的渠道,進行了篩選、整合。而第一陣列屬于把原來的傳統渠道推翻,重新建立一個渠道。相比之下,第三個陣列需要的硬件設施就會少很多,比如技術服務站、倉儲等都不需要自己建了,且能做到預收款。最主要的是,這個模式做的產品單一,前方少了一些硬件配置,后方對產品的研發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相比大平臺來說,更適合農資企業去嘗試。
相比大電商平臺,農資企業為什么更適合做社群商業?因為它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群體和發揮出自己產品創新的優勢。聯合一些忠誠度的經銷商,通過成本的控制進而和產品的創新和平臺去做競爭。術業有專攻,畢竟咱們就是干這個的,上手容易一些。其次,農資企業一般缺乏資本運作思維。
二、結語
無論是B2B(農資企業對經銷商)還是B2C(農資企業對農民),他們都搭乘著兩條線。一個線上,一個線下,兩者之間并沒有質的不同,區別在于那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不是說,你搭上了互聯網,做起來了電商農民就不再用肥料農藥了;你還是得想辦法指導農民使用,你還是要把產品送到農民手里。明白了這個問題,其實理解電商就容易多了。農資電商也一樣,提高了效率便于了資源整合降低了成本,但是并不是說有了農資電商就不再需要農資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農業數字化】,微信公眾號:【農業數字化】,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