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原理解釋:企業如何打造新質生產力?
文章探討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如何通過創新來打造新質生產力。作者通過分析卡駱馳(洞洞鞋品牌)的成功案例,引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并提出了五個創新利潤的模式,強調了企業應該從理論回歸到實踐,真正地思考如何通過創新來實現增長和避免衰敗。
這幾年,你一定注意到了這些現象:
國外的微軟、亞馬遜、谷歌,國內的阿里、字節、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公司都在“降本增效”,不斷陷入裁員、降薪等風波之中。
各級事業單位及央企國企也開始不斷爆出“裁員消息”,中小民營企業紛紛面臨倒閉,以及眾多35歲以上人群失業找不到工作。
曾經的明星公司,在經濟下行的周期中顯得“日漸凋敝”;曾經的優質男女,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甚至你身邊的小商販也會感嘆“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嘍”,仿佛一夜之間全世界人民都喪失了希望。
社會究竟是怎么了?當下的創業者還有沒有新的機會?政府提出的“新質生產力”到底能否助力企業逆風翻盤?到底應該做什么?
這篇文章,我希望只用一個最簡單的原理,解釋上面的問題。(不過在開始之前呢,先看一個故事——)
一、年入225億元的故事
有這么一雙鞋,它因為“太丑”而被稱作“時尚災難”:
2004年,《時代》雜志稱它是全球50項最糟糕的發明之一;
2007年,《Maxim》雜志將它列入為發生在男人身上最壞的東西之一;
Facebook上還曾有一個專門反對它的組織,揚言要燒死這個“丑家伙”。
就是這么一個丑東西,一年竟然能賣225億元,在社交平臺上的話題瀏覽量高達10億+。
它就是洞洞鞋第一品牌——卡駱馳。
2023年,卡駱馳在全球累計賣出1.2億雙洞洞鞋,平均每分鐘賣出228雙。全年收入218.48億元,毛利率達60%。
洞洞鞋的產品具備一下幾個特點:
- 創新。卡駱馳用13個孔設計的劃船鞋,延伸出大眾日用消費品,它的產品形態簡單且辨識度高。
- 質優??橊Y買斷croslite閉孔樹脂材料并申請了專利,這種材質既能抗菌,也能防臭,將新材料進行了市場化。
- 先進生產力??橊Y代表了一種創新思維的生產力,從內卷極度嚴重的鞋品類還能切出“洞洞鞋”的新物種,可以說是用簡單創新為行業帶來驅動力。
這不正是新時代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嗎?卡駱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盡管它在發展中也經歷過很多次調整?,比如品類的擴張導致的危機等等,但總歸通過調整又回到了增長路徑。
大家都知道,新質生產力的催生有3個因素,一是技術革命性的突破,二是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三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這三條路,都能催生新質生產力。但一般企業應該選擇哪條路呢?
技術革命不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醫療,一般企業根本接觸不到;
產業深度轉型也不行,因為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產業,只是產業中的一個小零件;
在我看來只有第二條路才適合大多數企業——通過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也就是“創意+創新”的方式,創造性提供新的增長點。
二、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原理解讀
市面上關于新質生產力的解讀,無一不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的搖旗吶喊,有學者提出了一條新質生產力的公式:
- 生產力1.0版——生產力=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即傳統經濟模態下的手工業勞動模式
- 生產力的2.0版——生產力 = 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強調科學技術帶來的驅動和解放
- 生產力的3.0版——(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就是產業舊元素的新組合
可是,一般看到這樣的解讀到底有什么應用性意義呢?它們只是用概念解釋概念,卻不教你企業如何干。
實際上,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就一個原理:熊彼特創新利潤原理。
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他還強調,只有創新才有利潤,創新的利潤是短暫的,因為對手會學習,所以需要不斷創新。
由此,他提出企業創新利潤的5種方式:
- 創造一種新產品或給老產品一種新特征;
- 造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 辟一個新市場,這個市場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 采用一種新的原材料,或者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同樣不管這種供應來源是已經存在的,還是第一次創造出來的;
- 創造一個新的商業組合,建立或打破一種壟斷。
熊彼特的創新利潤原理的提出,是針對于“企業周期論”的。為什么要創新?創新的根本起源是企業都有生命周期,企業要經歷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最終死亡。組織也一樣。
為了應對這種周期論和宿命論,企業必須要創新、不斷創新,才能擁有第二增長曲線,才能基業長青。
新質生產力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針對企業/組織熵增陷入無序時的應對方案。簡單地講就是通過創新擁有第二生命,也就是熊彼特說的“創新利潤原理”。
三、打造新質生產力的5個路徑
回到“企業如何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問題上,無非也就是熊彼特提到的5個路徑:
1、創造一個新產品,或者給老產品一種新特性
周星馳的喜劇電影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無厘頭的產品設計,比如“表明上是一個大哥大,實際上它是一個刮胡刀”,還有什么“刮胡刀吹風機”,“鞋拔子吹飛機”等等。
這種無厘頭的創意,其實揭示了一種新產品創造的邏輯:產品屬性的混搭。
人類的發明都來自于自然界,自然物的屬性為人類所借鑒而誕生新產品,這是一條發明的規律。
比如人類借鑒蜻蜓發明了飛機、人類借鑒蝙蝠發明了雷達,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創造力,就是創造新產品的能力。
企業如何創造新產品,就是借助于其他“物”的屬性,應用為“我”的屬性,就是“造物”。創新模型如下:
比如蘿卜刀打火機,就是打火機的功能+蘿卜刀的造型,從而激發更多人的消費需求。
還有很多新消費的產品,比如“噸噸杯”,以及它引發的各種“超大杯奶茶和咖啡”,讓產品形態發生變化,就能產生新的生態。
諸如此類的創新產品,還有很多很多。有超大袋的零食,又有超小份的啤酒等等。
在汽車領域之中,五菱宏光就是不斷創造新產品的代表,五菱宏光的mini,讓更多女孩子2-3萬就買到了車。大的變小,小的變大,你的換我,我的換你,無窮無盡就有新產品誕生。
2、創造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先說什么是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
通俗和簡化地講,生產方式就是創造產品的方式。人類的生產方式大體經歷過這么幾個變化時期:
①手工業生產方式(17世紀前)
釀酒、錦繡、陶瓷這些代表中國的文化產品,都是手工業為主的生產方式。
②機械化生產方式(18-20世紀)
兩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逐步開啟大機器時代,工廠誕生了,勞動分工也形成了,生產線的概念也逐步形成。
人和機器合作創造產品,加快了產品誕生的頻率,提升了產品誕生的水平。
③自動化生產方式(20-21世紀)
計算機的普及帶來了自動化生產方式的升級,汽車工業的機械臂安裝,以及精密儀器的應用,讓人類生產方式也“快馬加鞭”,很多工廠都實現了“半自動”和“全自動”。
隨著AI和大數據的應用普及,人類已經進入第四種模式:數字智慧生產方式。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打造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比如,大野耐一為豐田創造了精益生產方式(TPS),改變傳統的生產線布局,將“以設備為中心進行加工”的生產方式轉變為“根據產品的加工工藝來擺放設備”,形成專線生產,還引入了“看板”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可視化管理和精確控制。
由此,豐田開啟了“開掛”模式,一路趕超通用,并屢次成為汽車行業的營收冠軍。
后來,華與華營銷咨詢公司引入豐田精益生產的模式,將創意內容生產也進行“看板”管理,讓一切行為可視化,讓創意管理變得更輕松更簡單。
所以說,一般企業要思考“如何創造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你的生產流程是否可以再優化?你的生產方式是否可以再創新?“AI+生產系統”是否可以成為企業新的驅動力?
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社會將回饋你應有的利潤和報酬。
3、采用一種新的原料
新原料和新材料的應用,足以改變一個行業。
低緯度的新原料采用,比如“一整根”人參水,將材料可視化,就可以給人一種震撼,從而引發大眾消費的嘗鮮。
中緯度的新原料采用,是產品屬性的創新,比如特斯拉的賽博皮卡,采用冷軋不銹鋼的材料,打造出一款極具未來感的汽車,就是一種產品的創新。
還有一種高緯度的新原料采用,是利用最前沿的科技原料,創新創造出不可思議的產品或產業。
隨便舉一個例子——全息膜。無論光線是否充足,全息膜都可360°無死角觀察影像。
可想而知,全息膜的應用與普及,會為現實世界再開出一個AR世界,讓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重疊而生,進而催生出更多不可思議的場景。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這種前沿科技的新材料,如何應用到你所從事的行業中,這些都是企業鍛造“新質生產力”的落腳點。
下面有30種前沿材料,每一種材料的應用都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也可能催生上百家全新的企業和模態,這才是“新質生產力”的研究與實踐方向。
4、開辟一種新的市場
打造新質生產力的第4種方式,即開辟一種新的市場。
消費市場具有無限細分的可能性,通過STP模型,先進行市場細分,找到不同的市場,再選定目標市場,最終進行市場定位,這就是開辟新市場的理論邏輯。
同時,開辟新市場的戰略模型也和創建新品類的定位模型可以相互融合,進而打造出新消費品牌。
舉個例子,足力健老人鞋,在競爭十分激烈的鞋類消費行業之中,不從功能性選擇市場,而從人群定位找到“老人鞋”空位,開辟出一個新的市場,進而成為品類老大,一年能賣40億!
現在流行的新消費品牌,大多都是開辟新市場的代表。比如東方甄選,作為直播界的代表,迅速崛起,聯合文旅+產品帶貨的模式,開辟出新的市場。
還有更多新消費品牌,通過產品創新(元氣森林0糖0脂0卡)、場景創新(babycare植入Z時代母嬰場景)、渠道創新(東邊野獸借勢小紅書紅利),形成自己的獨特商業模式,開辟出全新的市場。
新的市場具有新機會,新機會促生新的企業,也會形成新的生產力、新的消費力。
5、創造一種新的商業組合
一切創意都是混搭!這是新質生產力的創造模型。
當舊有的模式出現停滯,創造一種新的商業組合,可以激發企業的活力、經濟的活力。
創造新的商業組合,用一個公式簡單地概括就是:X+
第一種是品牌跨界的商業組合?!捌放?品牌”“品牌+IP”“品牌+科技”等等,都可以促生跨界營銷的新模式。比如,瑞幸+的跨界營銷方式,就催生了源源不斷的消費理由,讓低價咖啡真正的“快消”起來。
第二種是產業互融的商業組合。零售+、餐飲+、互聯網+、數字+、AI+等等,通過產業融合重組,建立更新的商業模式,以此打造企業“新質生產力”。
比如,餐飲+文創,誕生出“國潮冰淇淋”的新物種,“數字+文旅”讓文物可以活起來,等等。
第三種是平臺共創的商業組合。建立全新的商業平臺,用工具或內容連接更多消費者,比如“wework”共享辦公、二手物品流轉、以及數字寵物社區等等,融合不同模式的平臺,也將創建更新的商業形態。
四、總結
1、新質生產力既是政治理論學,還應該是商業應用學。企業應該從理論層面回歸到實踐層面,真正地思考“如何做”的問題。
2、通過熊彼得“創新理論”可以揭示“新質生產力”的應用邏輯,并且分條縷析地提供“新質力”方案。
3、五種創新利潤的模式,也是5種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方式和路徑,企業可以按照這個系統真正地落地執行。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屈太浪】,微信公眾號:【屈太浪】,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