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快跑不怕司機罵

0 評論 365 瀏覽 0 收藏 15 分鐘

這段時間,蘿卜快跑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和爭議。自動駕駛替代人工,未來司機的何去何從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本文深入探討了蘿卜快跑背后所代表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現狀、行業前景以及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我們將一窺自動駕駛技術如何重塑我們的出行方式,以及它在未來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司機們的反對聲浪不是蘿卜快跑面臨的最大問題。

事實上,在社交媒體爭論蘿卜快跑最激烈的這幾日,百度港股股價直線飆升,單日漲幅達 10%,創下過去一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

蘿卜快跑的隱憂來自于安全。世界上第一例無人駕駛汽車致人死亡案發生在 2018 年的美國。當年 3 月,Uber 運營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撞上一位行人,致人死亡。事故發生后,當地民眾對無人駕駛聲討劇烈,Uber 不得不停止旗下自動駕駛研發,裁撤員工,并在兩年之后出售了自動駕駛業務。

對于一項新興事物而言,安全是人們真正接受它的最后一道壁壘。網約車行業發展了 14 年,直到今年才迎來密集的上市潮。它們本可以更早地收獲敲鐘,但 6 年前滴滴順風車接連發生的兩起惡性安全事故打破了這種幻想,連帶著整個網約車行業被迫收縮。即便各項數據都表明,相較于出租車,網約車的事故發生率更低,也更容易被追蹤。

01

到底什么時候才是自動駕駛的行業拐點?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但大致都是兩到三年之后。

網約車公司 T3 出行的 CEO 崔大勇說,2027 年將是中國自動駕駛的拐點年。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認為,從今年到 2026 年左右,自動駕駛將逐步進入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小鵬汽車的 CEO 何小鵬也說,當下 Robotaxi 的能力、法規、商業閉環都沒有到,但是在加速,他預計大概兩年后會開始進入轉折點。

現在轉折點還沒到來,人們的恐慌情緒已經先一步被點燃。

已經在武漢投入了 400 多輛無人駕駛汽車的蘿卜快跑是恐慌的直接來源。7×24 不間斷運營、更規范的行車、更整潔的車廂以及更便宜的價格,讓司機們感到了直接的恐懼。

在社交媒體的放大效應下,即便不是身處武漢的人們,也開始不斷追問自己是否會被取代。媒體們連篇累牘地發出對技術迭代的質疑,“1000 萬司機怎么辦?”他們會不會被拋棄?是否會面臨失業?技術的演進是否要慢一些?賽博朋克的未來真的要變成現實了嗎?

嚴格來說,現在討論無人駕駛是否會取代人類網約車司機還有些為時過早。不算出租車司機,中國目前的網約車日均訂單量大致在 3000 萬左右,今年一季度,蘿卜快跑的全國日均訂單量只有 1 萬單,很難說現在就到了取代的節點。

即便在蘿卜快跑規模最大的武漢,已經投入運營 400 多輛的無人駕駛汽車,相較于武漢 2.94 萬輛的日均運營網約車數量也有些捉襟見肘。算上百度今年計劃在武漢投入的 1000 輛新一代量產無人車,這個數量也遠未到威脅網約車的地步。

更不用說現在他們還處在虧本階段。百度目前投入運營的第五代 Apollo Moon 無人駕駛汽車基于北汽極狐車輛改裝,總成本在 48 萬左右,即將投入落地的第六代車型基于無人駕駛場景正向研發,成本下降到 25 萬元。

百度參與編寫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應用白皮書》

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說,去年初他們每輛車跑一天都要虧不少錢,到了今年年初,隨著規模擴大,虧損減少了一半多。隨著千臺第六代無人車陸續投入使用,他們營收增長速度會更快,已經非常接近盈虧平衡的臨界點。他們計劃年底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并在 2025 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當下,蘿卜快跑目前幾乎每公里 1 元的低廉價格更多是為了鼓勵用戶嘗鮮。晚點財經算了一筆賬,指出蘿卜快跑第五代無人車的單日運營成本在 372-471 元之間,和目前單車單日獲得的收入差距過大。和大多數新事物誕生初期類似,無人車進入成熟期之后價格將逐步走高。

蘿卜快跑能在武漢打平的說法也被行業人士質疑。何小鵬就稱,“說很快能打平是因為很多賬沒有算?!彼f,Robotaxi 的能力要求要明顯高于 L4,還要面臨運營法規及社會等綜合問題,不容易。

百度在十多年前開始發展自動駕駛,2015 年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過去十年來在自動駕駛研發上總投入超過了 1500 億元,這些投入現在都還沒有到回報期。

一些行業調研機構大多也將 Robotaxi 的真正落地放到未來幾年。麥肯錫未來出行研究中心測算的數據顯示,2030 年中國自動駕駛占到乘客總里程的約 13%,要到 2040 年,自動駕駛的里程占比才達到 66%。

當下蘿卜快跑的體驗也很難比得上人類出租車。比如它只能在固定的站點???,比如它的行駛策略更加保守,速度更慢,打車等待的時間也更長。一位打過兩百多單蘿卜快跑的用戶在社交平臺上說,蘿卜快跑的策略就是“遇事不決就是等,等著別人讓行?!?/p>

蘿卜快跑/圖源蘿卜快跑官網

對于新技術的好奇讓乘客甘愿忍受這些不足。網約車發展初期,乘客和司機經常因為上車點位置發生爭吵,這在蘿卜快跑的運營中幾乎不存在。有時候無人車的??康攸c偏移,他們也愿意忍受小跑幾步跟上無人車,也不會因為要多上一個在車窗輸入手機尾號的步驟而不滿。
一些乘客更喜歡蘿卜快跑干凈整潔的車內環境,避免與司機交談,沒有煙臭味,沒有搭訕,沒有路怒癥,當然價格也更便宜。

02

司機們的反對情緒更多來自于對未知的恐懼。網約車瘋狂補貼的那幾年,各地的出租車司機們也是這樣反對網約車的,但現在,除了在一些交通樞紐地帶,你幾乎很難再在路邊打到揚招出租車——幾乎所有的出租車司機都通過手機接單。去年 11 月,《北京晚報》就在一篇報道中說,揚招出租車困難,已經導致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打不上車。

和網約車誕生初期的監管滯后不同,主管部門對于 Robotaxi 持大力支持態度,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以及《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 年版)》等文件,都對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提出標準支持。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湖南、湖北等省市也在積極開展 Robotaxi 的道路測試和落地。蘿卜快跑已經在全國 11 座城市落地,武漢是其中最大的。最新的消息是,北京已經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

政策的支持、無人駕駛技術的迭代都讓 Robotaxi 的到來加速。麥肯錫稱,預計 2025 年至 2027 年出現拐點,企業運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成本將低于人工駕駛出租車成本。李彥宏也說,“過去大家認為自動駕駛要從 L2 到 L5 一步步走,但現在 L2 之后率先進入商用的可能是 L4,而不是 L3?!?/p>

司機們的反對聲浪不是蘿卜快跑面臨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在社交媒體爭論蘿卜快跑最激烈的這幾日,百度港股股價直線飆升,單日漲幅達 10%,創下過去一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7 月至今,百度股價已經從 83.9 港元升至 99 港元。國內股市的無人駕駛概念股們也接連迎來漲停,帶動造車新勢力們小鵬、理想、蔚來股價上漲。

蘿卜快跑的隱憂來自于安全。世界上第一例無人駕駛汽車致人死亡案發生在 2018 年的美國。當年 3 月,Uber 運營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撞上一位行人,致人死亡。事故發生后,當地民眾對無人駕駛聲討劇烈,Uber 不得不停止旗下自動駕駛研發,裁撤員工,并在兩年之后出售了自動駕駛業務。

去年 10 月,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也發生了類似事故。雖然 Cruise 無人車只是在道路行駛中被迫卷入了一場人類汽車事故,但依然導致 Cruise 暫停了相關業務,直至今年 4 月才恢復小范圍運營。

目前中國的無人駕駛路測中尚未發生嚴重傷亡事故。打開蘿卜快跑的官網,映入眼簾的是一行加粗大字,“1 億公里 0 重大傷亡事故”,“從未發生過由于自動駕駛造成人員傷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百度自豪地表示,百度 Apollo 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蘿卜快跑官網截圖

今天,他們對外稱,基于大模型技術重構的自動駕駛能夠做到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 10 倍以上,安全水平接近國產大飛機 C919。

汽車行業人士大多也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和不受控的行人、可能違反交規的人類司機相比,自動駕駛車輛會嚴格遵守道路交規,更保守也更不容易發生事故。小馬智行的副總裁張寧今年 6 月說,普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能力四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大家的期待,過去三四年的時間,如何在人車高密度混雜情況下跟人類博弈、在城中村行駛等長尾場景才是無人駕駛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對于一項新興事物而言,安全是人們真正接受它的最后一道壁壘。網約車行業發展了 14 年,直到今年才迎來密集的上市潮。它們本可以更早地收獲敲鐘,但 6 年前滴滴順風車接連發生的兩起惡性安全事故打破了這種幻想,連帶著整個網約車行業被迫收縮。即便各項數據都表明,相較于出租車,網約車的事故發生率更低,也更容易被追蹤。

造車新勢力們已經率先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過去一年多來,新能源車企們不斷加速智駕落地,他們在發布會上大肆宣傳自家的 AEB 主動剎停、城市 NOA 等能力,但接二連三的事故讓車企對智駕的過度營銷不斷受到指責。更早之前,車企們更喜歡用自動駕駛來稱呼自家的智駕能力。2021 年,一輛蔚來汽車在高速路段發生車禍之后,蔚來停止使用這種說法,改成了“智能駕駛”。

特斯拉原定在今年 8 月發布自家的 Robotaxi 業務。昨晚,有消息稱特斯拉計劃將發布日期推遲到 10 月份。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股價大跌 8.44%。

人類對于新技術總是抱著猶豫與遲疑,對它的容忍度也更低,即便它們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新技術一旦發生一起惡性安全事故,很可能會使它迅速倒退到原點。但無論如何,遲疑些,總是好的。

作者|張文,編輯|蔣澆

來源公眾號:山上Hillvue,關注科技與商業變革

本文由 @山上Hillvue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